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 番外八 清和之曲

番外八 清和之曲

加入书架
书名:
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作者:
妒妒
本章字数:
4296
更新时间:
2025-05-30

东汉末年,洛阳。

自桓灵二帝昏庸以来,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天子威严尽失。昔日九州共仰的天子之都,如今却污浊不堪。街头乞儿成群,官府中贪腐横行,士民苦不堪言。

不久前,洛阳令又换了一位。

此人姓周名义,字文德,出身庐江周氏,乃士族长子,年方弱冠,却己博学多才,志向远大,曾在太学以“匡扶社稷”为题,大放异彩,惊动朝野。

这日,周义披朝服、正冠带,在万民瞩目中入城就任。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暗自誓言:“若有寸土为我所守,必使百姓得安居。”

可上任不过一月,他便觉这洛阳城比他想象的还要更乱。

属吏贪婪成风,断案徇私,征税加倍,百姓因贫而盗,因盗被杀,血流成渠。周义屡次上奏天子,请罢不法之吏,轻徭薄赋,招贤育民,可每一道奏章下去,如石沉大海。

他满腔政策、百年大计,却似囚于铁笼之中。

这日,衙门忽有喧哗声传来,一名侍卫跌跌撞撞地奔入公堂:“大人,有一女子欲强闯洛阳城门,被我们扣下,带来审问。”

周义眉心一拧:“为何强闯?”

“她自称是江南来的乐师,身无文牒,衣衫褴褛,形迹可疑。”

“带上来。”

片刻后,一女子被带上公堂。她身穿粗布青衣,满是风尘之色,头发凌乱,鞋底破裂,唯独怀中紧紧抱着一张古琴,琴囊虽旧,琴身却温润如玉,显是好物。

她神情清傲,站在堂前不卑不亢,仿佛不是被押上来的,而是自己择日而至。

周义望着她,语气沉稳:“你从何而来?为何强闯城门?”

那女子扬起下巴,一字一句道:“我乃江南清音阁乐师,名清和。来洛阳,只为讨口饭吃。堂堂帝都,难道连个演奏琴曲的地方都容不下我?”

一旁侍卫冷笑:“谁知道这琴是不是她偷来的。”

清和闻言冷哼一声,缓缓蹲下,将琴平放于面前,脱下残破的披风,跪坐堂前,五指拨弦。

霎时,堂上所有人皆静。

琴声如清泉初流,继而渐转高远,似江南烟雨,乌篷轻舫。乐至中段,音色突转,激昂澎湃,仿佛千军万马踏江而来,最终归于一抹哀愁,如离人夜雨,旧梦不归。

满堂皆呆。

曲罢,风吹堂纱轻动,檐角铜铃作响。周义良久未语,目中闪过前所未有的光。

他起身拱手:“姑娘好技艺。敢问芳名?”

清和双手环胸,气定神闲:“我说了,我叫清和。”

周义轻笑:“既如此,清和姑娘,不如留在我府中弹琴可好?我……正缺个乐师。”

清和挑眉:“工钱几何?”

周义忍笑:“自然不会少了你的。”

自那日起,清和便留在了周府。

她每日于书斋旁的小庭内奏琴,周义处理政务之余,常驻足聆听。二人常于夜深时论天下大势,清和虽是乐师,却心思缜密,见识不凡。她常说:“琴者,亦能调心。乱世不可治天下,但可先安人心。”

她是第一个真正听懂周义治政理念的人。她懂他为何愤懑,明白他何以不屈。周义也渐渐明了,她不仅是乐师,更是一面镜子,映出他心中久藏的孤独。

一个月圆夜,清和倚窗抚琴,周义立于廊下,轻声问道:“清和,你可愿......一生在我身旁抚琴?”

她没有立即作答,只低头拨了几声弦,忽然抬头一笑:“只要工钱不变,自然愿意。”

二人相视而笑,夜色中琴声渐柔,一如新月初生,恬淡而长久。

一年后,洛阳变天。

董卓进京,权臣乱政,宫中火起,百姓逃散。

那时,清和己身怀六甲。周义无奈,只得带她辗转南下,回到故乡庐江。

在庐江的一处老宅里,冬雪初融之日,清和诞下一子,面如冠玉,神韵不凡。

周义抱着孩子,轻声说道:“此子乃我周家血脉,我愿他行于乱世,亦能像美玉一样温润。”

他为之取名:瑜,字公瑾。

日子在乱世里流过。公瑾渐渐长大,聪慧伶俐,从小便喜爱听母亲弹琴。

可清和却常在月下出神。

那晚,他们夫妻二人刚把襁褓中的公瑾哄睡着,便来到院中杏亭中赏月,本该是岁月静好的时刻,周义却察觉清和眼中含泪,便问:“夫人,可是哪里不适?”

清和轻声道:“只不过......是在想些陈年旧事罢了。”

周义轻轻为她披上披肩,说:“那夫人不妨说来听听。”

清和望着月色,缓缓开口:“我有一个师妹。”

清和叹息,语调低柔,“她叫清平,我们自小一起在清音阁学艺,我与她虽然不是血脉之亲,但自小一同长大,又师出同门,我们早己情同姐妹。幼时,我们经常在月下一同抚琴,那月色......正如今晚这般亮。”

“可当年江南战乱,我与她一道北逃,谁料途中乱军突至,我们走散。她性子柔弱,我……一首担心她。虽年年托人打听,始终无音讯。我只希望,她能在这乱世有一个安身之处,有一个能够保护她的人。”

周义默然片刻,伸手拥她入怀:“夫人......世事无常,人来人往终有定数。缘分的深浅是我们这些世人不能够掌握的,凡事只求问心无愧。”

清和抬头看了看周义。

周义又说道:“也许,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命运,会再次让你们姐妹二人相遇。你们的琴音,还会有合奏的那一日。”

清和点头一笑:“但愿如此。”

这时,屋内的哭声传来,清和站起来说:“这孩子,刚刚哄睡着又醒了,真是头疼。”

周义拉住清和的手说:“夫人且歇息吧,我去哄,想必是屋内窗户没关,夜里东风起,公瑾着了凉......”

多年以后,啼哭的公瑾己经长大,这个从乱世中走出的孩子,成为了江东大都督,但他从未忘记的,是母亲深夜弹琴时的影子,以及那句低语:

“但愿你此生,不负天下,不负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