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 第27章 以退为进

第27章 以退为进

加入书架
书名:
赤壁风华:东吴瑜乔录
作者:
妒妒
本章字数:
8140
更新时间:
2025-02-11

夜幕沉沉,江东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唯有周府内传出一阵急促的琴声,琴弦颤抖,似有千般忧虑缠绕其中。周瑜一身素色长袍,眉头紧锁,指尖在琴弦上来回拨弄。忽然,琴声一顿,只听“啪”地一声,琴弦猛然断裂,周瑜微微抬头,目光凌厉,像是在等着什么人的到来。

果然,不一会儿,他的心腹快步走进府中,抱拳禀报道:“都督,赵信已被押入大牢,静候发落。”

周瑜松开握着断弦的手指,眉头微微舒展,沉声道:“很好,派人严加看守,不许任何人探视。”

心腹点头,又补充道:“另外,黄盖将军已率五千吴军,在城外等候都督调遣。”

周瑜听后,缓缓起身,走到一旁的案几前,将一旁的战甲轻轻拂去尘埃。他目光坚定,伸手解下长袍,转身换上银色战甲。这副战甲乃是孙坚当年留下,后传于周瑜,他极少穿戴,今日一披上,顿时显得英武不凡。战甲胸口雕刻着精细的游龙纹路,银光流转,腰间系着乌黑色的束带,肩甲坚固,护臂环绕,手持长剑,剑锋冷冽如霜。

他抬眸看向心腹,语气沉稳:“备马。”

不一会儿,战马嘶鸣,周瑜翻身上马,策马奔出府门。夜风猎猎,月光映照在银甲之上,他整个人宛如战神临世。身后数十名亲兵紧随其后,直奔城外。

周瑜抵达城外军营时,黄盖早已在营帐前等候。黄盖虽年过四十,身材却依旧挺拔,身披铁甲,面色坚毅,手持一柄厚重的长刀,气势不凡。见到周瑜到来,黄盖拱手抱拳:“都督深夜前来叫老夫前来,所为何事?”

周瑜翻身下马,亦回以一礼,语气肃然:“黄将军,江东正面临危机,今夜恐怕是大战前的最后安稳之夜。”

黄盖闻言,目光微微一沉,叹道:“老夫早料到如此。自江东立城以来,曹操未曾消停,如今赵信身份败露,曹军势必不会善罢甘休。”

周瑜缓缓点头,目光锋利如刀:“明日,刘备的三千蜀军便会抵达江东北境,我等须抢先布防,埋伏于北境,待敌军来袭,再作决断。”

黄盖闻言,朗声道:“老夫明白,都督尽管下令,我五千吴军,愿随都督赴汤蹈火!”

周瑜闻言,心中安定几分,他望着眼前列阵整齐的五千吴军,月光下,他们披甲执戈,英姿勃发。周瑜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音,朗声道:“江东自孙将军建立以来,未曾有一日惧战!今日,吾等将随本都督与黄将军前往城北埋伏,明早,待敌军来袭,不可擅动,静待号令。江东儿郎,可愿随我共战?”

“愿随都督,誓死保江东!”

五千吴军齐声呐喊,声音响彻夜空,震耳欲聋。周瑜目光坚定,轻轻拍了拍黄盖的肩膀,道:“黄将军,请上马。”

二人各自翻身上马,领着大军,向江东城北疾驰而去。

夜色如墨,江东城静谧安然,偶有虫鸣从庭院的竹林深处传来。

与此同时,乔府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屋内姊妹二人的身影。大乔端坐在绣架前,指尖轻柔地拨弄着丝线,在素净的帕子上绣出一朵莲花。针脚细密,工整端雅,每一针落下,都似乎带着她内心的安宁。然而,她的目光却不时飘向窗边的妹妹。

小乔独自坐在窗前,目光怔怔地望向夜空,月色皎洁,洒在她白皙的脸颊上,映出一丝愁绪。她的手中紧攥着一方手帕,手指无意识地揉捏着边角,眼底藏着深深的忧虑。

大乔看在眼里,轻轻放下手中的针线,缓缓开口:“妹妹,夜已深,为何还不歇息?”

小乔闻言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低声道:“姐姐,我睡不着。”

大乔温和地看着她,轻轻叹了口气:“可是担心陈家之事?”

小乔沉默了一瞬,随即摇摇头,眼神闪躲:“陈家已经安然无恙,赵信也已伏法,姐姐,你放心吧。”

大乔微微皱眉,仔细端详着小乔的神色,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她伸手拉过妹妹的手,语气温柔而坚定:“妹妹,你向来藏不住心事,告诉姐姐,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小乔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犹豫了片刻,终于低声道:“姐姐……我担心周公子。”

这句话落下后,房内陷入一片静默。大乔轻轻一怔,看着妹妹眼中压抑着的情绪,心里泛起了一丝柔软。她轻轻拂去小乔额前的一缕青丝,声音温和如水:“你担心周公子什么?”

小乔的睫毛颤了颤,紧咬下唇,良久才低声道:“我知道他近日事务繁忙,可是,自从那日宴会之后,我就再未见过他。孙将军来过,说他忙着江东政务,姐姐,你说……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已有些哽咽,眼中泪光闪烁,连自已都没意识到,她已经快要绷不住自已的情绪了。

大乔听后,心中微微叹息,她轻轻拍了拍妹妹的手背,语气依旧温柔:“妹妹,孙将军说无事,那便不会有事。周公子一向谋略深远,谨慎周全,他绝不会轻易让自已陷入危险。”

小乔却苦笑一声,轻轻摇了摇头,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可是……我总觉得不安。”

她低下头,目光落在手中紧攥的手帕上,指尖不自觉地用力揉紧,仿佛那是一根唯一能让她安心的绳索。她声音颤抖地继续说道:“我不是担心他能力不够,我只是……只是怕,他会为了江东付出太多。”

大乔微微一怔,仔细凝视着妹妹,眼中流露出一丝心疼。她轻轻握紧了小乔的手,柔声道:“你很在意他,是不是?”

小乔的心猛然一颤,仿佛被人戳破了心事,她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目光慌乱地四处游移,嘴唇微微张开,却一时无法回答。

大乔看着妹妹羞涩又无措的模样,心中已然明了,轻轻笑了笑,声音更温柔了几分:“妹妹,若是担心周公子,何不直接问问孙将军?”

小乔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抹希望的光亮,但很快又黯淡了下去,她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我……不敢。”

大乔微微挑眉,温柔地揽过妹妹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已怀里,轻声道:“有什么不敢的?姐姐明日便去孙府一趟,替你问问孙将军,看看周公子如今如何,好不好?”

小乔猛然抬起头,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真的?”

大乔莞尔一笑,轻轻点头:“当然是真的。只要能让你安心,姐姐自当替你跑这一趟。”

小乔终于松了口气,泪光盈盈地望着姐姐,声音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姐姐真好……今晚我想陪姐姐一起睡。”

大乔笑着点点头,轻轻替她拭去脸上的泪痕:“好,今晚你就陪着姐姐,明早等我的消息。”

窗外,夜色深沉,繁星点点,微风轻拂着院中的兰花,送来阵阵清香。屋内,二乔紧紧依偎,感受着彼此的温暖,夜虽漫长,但有彼此陪伴,心便不再孤单。

这一夜,周瑜在城外筹谋兵法,而小乔,在漫漫长夜里,默默期盼着一个答案——她想知道,那个让她牵挂的人,是否安好?

八月初四,天色微亮,东方的天际泛起一抹鱼肚白,朝霞轻染江面,波光粼粼。江东城北,一条波涛不兴的宽阔河流横亘在蜀军与吴军之间,成为两方交锋的天然屏障。

此刻,刘备麾下三千蜀军正整装待发,井然有序地列队于岸边,将领姜维骑在战马上,环视着即将渡江的士兵,心中充满疑虑。此番刘备命他率军南下,与曹操合力攻吴,但姜维心知肚明,刘备对此战并未尽全力,所派兵力皆为新兵或老弱之卒,连魏延、赵云等猛将都未随行,明显是试探多于决战。

“主公到底是何用意?”姜维低声喃喃,心底始终不安。

“将军,时辰已到。”副将上前催促。

姜维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终是下令:“渡江!”

蜀军依次踏入水中,借助浮桥与小舟向对岸挺进,波涛翻涌,盔甲与兵器的寒光映在江面上,仿佛是一条钢铁之蛇缓缓游向东吴的土地。

然而,正当三千蜀军全部进入河道中央之时,对岸的树林中突然鼓声雷动,战马嘶鸣,一队吴军如潮水般从两侧涌出,瞬间封锁了渡口。旌旗猎猎,战鼓震天,吴军士兵严阵以待,冷冷地注视着水中的蜀军,如同猎人盯着落入陷阱的猎物。

姜维脸色大变,紧勒缰绳:“停!”

三千蜀军停滞在水中,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局势顿时陷入绝境。

姜维双目如炬,警惕地扫视对岸,只见两名将领骑马缓缓走出,为首之人一身银白战甲,眉目如画,风姿卓然,不怒自威,正是东吴都督周公瑾,而他身旁,则是老成持重的黄盖,神色沉稳,气度不凡。

姜维一惊,脱口而出:“怎么会是你们?!”

黄盖策马向前,朗声道:“姜维,好久不见,没想到当年战场一别,今日却在此相见。”

姜维冷笑一声,神色复杂:“看来,我和主公都被曹操骗了。”

他怎会不知,若非曹操将江东描述得过于脆弱,刘备也不会轻易派兵南下试探,如今看来,东吴根本没有丝毫防备松懈,反倒是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他们自投罗网。

周瑜策马上前,目光沉静如水,淡然开口:“姜将军不必自责,战场之上,形势变幻莫测,各为其主,本都督亦能理解。”

姜维神色阴晴不定,手掌紧握缰绳,似在思索对策。

周瑜继续道:“姜将军,本都督敬你是正直之人,今日也不愿伤及无辜,因此送你一句忠告——”

他目光犀利,语气坚决:“若蜀军此刻撤退,东吴便当此事从未发生,趁天色尚早,返程尚来得及。否则,倘若刀兵相向,蜀吴两军损伤难免,届时你我皆无法向主公交代。”

姜维闻言,双眉紧皱,目光沉沉地望着周瑜,似乎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端倪。他心中清楚,周瑜所言并非虚妄,如今已方兵力处于绝对劣势,若真起战端,三千蜀军势必折损过半,就算能勉强登岸,也难以突破吴军的包围,而刘备的援兵远在北方,根本无法支援。最重要的是,刘备本就未对曹操全然信任,此番不过是试探,若自已贸然动武,不仅难以取胜,还会让刘备陷入不必要的战争漩涡,届时受益的只会是曹操一人。

周瑜也知道,刘备一生谨慎,他深知自已蜀汉势力未稳,还不足以与曹操、孙策抗衡。因此,他在此战中的每一步都暗藏深意:若江东城防松懈,姜维便可趁机入主江东,若江东戒备森严,姜维便可全身而退,既不损兵折将,也不会激怒孙策,为未来留下转圜的余地。

周瑜眼神微冷,手指轻轻着缰绳。

——如此说来,刘备或许从未真正打算帮助曹操,他不过是以此借刀杀人,想让曹孙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果然,姜维深吸一口气,心思电转,最终做出决断。

他猛然拉起缰绳,朗声道:“撤兵!”

副将一怔:“将军——”

姜维目光一厉:“我说,撤兵!”

副将不敢多言,立刻下令,三千蜀军迅速转身,沿着原路退回北岸。

周瑜见状,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他微微侧头,对黄盖低声道:“以退为进。”

黄盖捋着胡须,朗声笑道:“都督这一手,老夫佩服!”

周瑜微微一笑,嘴角含着一丝冷意:“侥幸罢了,不过是利用刘备的自保心态而已。”

周瑜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刀,转身对黄盖说道:“黄将军,我们回城。”

黄盖捋了捋胡须,看着周瑜沉稳的面容,微微一笑:“看来都督已做好迎战的准备了。”

周瑜没有回答,只是嘴角微微上扬,他策马转身,看着远处蜀军渐渐消失在晨曦中,眼中深沉如渊:“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