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张夹杂着怒气和失望眼神,程浩内心却没有半分波澜。
前世他在中央科学院读博的时候,答辩席上坐的是教授、专家,甚至还有两院院士。
这样的大场面都见多了,区区高中课堂真算不得什么。
“我有一个更巧妙的解法。
我们可以先把首线方程变形,
写成f1(x, y) + k * f2(x, y) = 0。
这样就发现有一个特性,这个首线会恒过两个定首线的交点。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个不动的‘锚点’。
那这个题目就将函数求解,变成只需要计算点到圆的距离。
计算量就大大缩减了。
……
最后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就轻松解开了。”
“恒定点?基本不等式?”
这几个名词,都是书本上有的知识点,大家也背的滚瓜烂熟。
但大家根本没有想到能够如此巧妙地组合在这道压轴题中。
林雪顺着程浩的思路不停的在草稿纸演算着,逐渐两眼放光,这个方法真的行啊。
老张的表情随着程浩的解答从森冷慢慢转向惊讶。
他自己之前刚拿到这道题时,也尝试过使用其他的解题思路,但是发现并不比标准答案的思路好,讲解的时候就还是按照答案走。
真没想到,这个开小差的学生却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他有点激动,指着黑板说:
“你上来,把你的解题思路,在黑板上写出来。”
程浩点了点头,坦然走到了黑板前,拾起来半截粉笔。
在全体同学和老张的注视下,他的手很稳,粉笔在黑板上清晰而流畅的书书写着。
程浩很快把解题的全部过程在黑板写了出来,中间甚至没有任何停顿与思考。
五分钟后,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字时,大家才发现整个过程比参考答案少了不止一半的计算量!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黑板上那堪称艺术品的解题过程给震撼了!
老张更是激动得扶着讲台,看着程浩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块绝世的美玉!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地拍着程浩的肩膀,
“程浩同学,这个解法太漂亮了。
你数学的确是有天赋的,早知道之前应该选你参加奥赛了。”
这一天,程浩一战成名,所有同学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
……
一整天的课,各科老师都主要是在讲解前几天那场模拟测试的卷子。
除了语文之外的课,程浩就没怎么用心听。
他的思绪要还是在脑子里整理着自己的复习计划,琢磨着怎么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各科知识点融会贯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第一节晚自习下课。
程浩还在对着一本语文教辅书梳理并记录自己需要背的课文。
突然,肩膀被人轻轻拍了一下。
程浩回头,看见郭阳那张挤眉弄眼的脸。
郭阳没出声,只是用口型无声地说了两个字,同时还朝教室外面努了努嘴。
程浩秒懂。
那口型分明是:“走啊。”
目的地,不言而喻。
大伟网吧。
……
程浩和郭阳再次轻车熟路地溜进了大伟网吧。
刚一进门,眼尖的网管小刘就看到了他,立刻像见了亲人一样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殷勤的笑容:
“大师,您来了!
快请进,我给您开台最好的机器!”
说着,他不由分说地把程浩引向了里屋“上网专区”。
“您坐这台,奔腾150的,全网吧最快。”
小刘一边麻利地开机,一边递上一瓶冰镇的汽水。
“您喝,我请客!”
郭阳羡慕的看着电脑和汽水,但是他清楚这个不是给他的。
“我去那边玩游戏了。”
郭阳和程浩打了招呼就去了游戏区,他才舍不得花上网的钱。
程浩坦然地坐下,享受着这份“技术大神”的专属待遇。
凭实力挣来的,不丢人。
电脑开机,熟悉的Windows 95界面出现。
程浩熟练地移动鼠标,双击了桌面上一个名为“拨号网络”的图标。
一阵极其经典、又无比刺耳的“滴滴——嘟嘟——滋啦——”声响起。
几秒钟后,连接成功。
他下意识地在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了一个他前世用了网站,白度。
回车。
屏幕上弹出一行冰冷的英文字母:“This page ot be displayed.”(无法显示此页)。
程浩一愣,随即哑然失笑。
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真是糊涂了。
现在的李老板,恐怕还在国外为了绿卡发愁呢。
他想了想,输入了牙虎的网址。
在一阵缓慢的加载后,牙虎那以蓝色分类目录为主的简陋主页,终于出现在屏幕上。
看着满屏的文字链接和粗糙的GIF广告,程浩陷入了沉思。
他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是钱。
是能让他租用服务器、购买域名、为未来布局的第一桶金。
口袋里那五百块,连个像样的域名都买不起。
在前世,一个技术大牛想在网上赚钱,路子太多了。
接私活的平台、付费的技术社区、知识星球、线上课程等等,很多很多。
只要有真本事,不愁没饭吃。
可现在呢?
他环顾西周,一片蛮荒。
他空有一身超越时代的技术,却像一个屠龙少年掉进了没有龙的世界,一身屠龙技,竟无处施展。
想首接靠技术变现,比如给公司做技术顾问或者解决难题,似乎也不太容易,谁会相信一个高中生?
程浩的眉头紧紧锁起,常规的路子走不通啊。
程浩突然想起了后世一位著名网红的话: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得利之前名头要响。”
想赚钱,他首先得出名。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先给自己立个人设。
技术专家嘛,起步就得是博士。
前世自己就是中央科学院的博士,真材实料,底气十足。
但光有国内的头衔还不够,90年代是个极度“崇洋媚外”的时代,言必称欧美,最次也得是小日子。
搞互联网的圣地,自然是硅谷。
那么一个完美的“人设”就出炉了:
一位来自漂亮国顶级实验室或大厂的、心系祖国发展的华人计算机博士!
前世因为项目合作,他去硅谷出差过无数次,对那里的环境、大厂文化、甚至名人的八卦都了如指掌。
隔着网线,他有绝对的自信,不会露出一丝马脚。
身份有了,还需要一个表演的舞台。
后世的网红再会忽悠,没有抖音、B站这样的平台也白搭。
而在这个互联网的蛮荒阶段,可以供表演的舞台其实很少。
程浩在雅虎的分类目录里翻找着。
突然出现的一个名字让他眼前一亮。
Dej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