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鼎
锈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锈鼎 > 第046章 铜匣藏账

第046章 铜匣藏账

加入书架
书名:
锈鼎
作者:
于学忠
本章字数:
2640
更新时间:
2025-06-30

济宁县衙后巷的当铺地窖里,弥漫着一股潮湿腐朽的气息。昏黄的油灯在微风中摇曳,灯光闪烁不定,将墙壁上的青苔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栾师爷的紫铜账匣静静地躺在角落里,在油灯的映照下,泛着幽光,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典史王启年神色紧张,他小心翼翼地用银簪挑开账本夹层,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大人请看这‘德’字。”金荣桂凑近一看,只见黄裱纸上,那墨线勾勒出的“德”字右边一横,竟隐隐呈现出鸦片烟道的形状。《说文》言“德者升也”,可这账本上的“德”字却暗藏着如此不可告人的玄机。

王启年继续说道:“《说文》里说‘德者升也’,可栾师爷这德字右边一横,分明是条鸦片烟道!”顺着他的指引,金荣桂看到账本上墨线勾勒着运河码头与烟馆的分布,每处标记旁都錾着微型鼎纹,而这正是金荣桂严禁的私运暗号。再仔细查看,铜匣内壁还粘着几粒罂粟壳,被青铜鼎摆件压成齑粉,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

“昨夜他醉酒,说‘清官如新鼎,擦得再亮也敌不过人间烟火’。”王启年回想着昨夜栾师爷的醉话,声音愈发颤抖。窗外,骤雨突然倾盆而下,砸在县衙的铜钟上,那声音仿佛千百只指甲在刮擦鼎腹,让人毛骨悚然。

金荣桂面色凝重,他将账簿残页按在青铜鼎上,只见墨迹透过宣纸,慢慢沁入饕餮纹的眼眶。残页上的内容触目惊心:“民国三年二月,孝敬张督军三姨太翡翠烟枪一支...”“西月,德县剿匪耗弹三千发,实发八百...”金荣桂的眉头紧锁,这些账目无疑揭示了栾师爷的贪污腐败和营私舞弊。

“最妙是这‘修钟楼银两百两’。”就在这时,栾师爷不知何时出现在一旁,他踉跄着去摸案上鼎耳,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说道:“那口唐钟早被杨团长熔了铸银元,账上却年年有新油漆!”他的笑声在寂静的地窖中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金荣桂怒目而视,“镗”的一声,将鼎重重顿在案上,震得师爷腰间钥匙串哗啦作响。他仔细一看,其中铜匙己磨出枣核形凹痕,正是夜开库房的证据。金荣桂心中怒火中烧,他没想到自己一首信任的栾师爷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杀栾汝明,明日就杀!”张团长把玩着新缴的德国手枪,满脸杀气地说道,“这种蛀虫留着过年?”他对栾师爷的贪污行为深恶痛绝,认为必须严惩不贷。

金荣桂却陷入了沉思,他望向签押房外的铜钟。七年前,他在临邑初任官职,正是栾师爷教他“鸣钟问案”的规矩。那时的钟声清越悠扬,仿佛能驱散世间的一切阴霾;而如今,钟钮己经锈蚀,钟声闷如哀鸣,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官场的黑暗。

“案情牵涉督军府...”金荣桂缓缓说道,他深知此案并非简单的贪污案件,背后可能牵涉到更复杂的势力。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

“所以更要快刀斩乱麻!”张团长急切地甩出一纸委任状,说道:“您剿匪的功劳,上头打算升您去奉天...”他的手指在某行字上重重一划,强调道:“需有得力师爷辅佐”。金荣桂看着委任状,心中五味杂陈。升迁本是一件好事,可这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此时,雨丝斜飞进来,打湿了委任状,“张作霖”的签名开始晕染,像条黑蜈蚣爬向青铜鼎。金荣桂的内心陷入了挣扎,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一方面,他想要严惩栾师爷,维护官场的正义;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升迁的机会就此错过,自己的仕途受到影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