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晏也深知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刻下令成立专案组,由刑部尚书牵头,会同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御史,对芙蓉膏流入事件展开全面调查。专案组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终于锁定了几个与西方商人勾结的国内商人。在抓捕这些商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这些商人背后都有一定的势力撑腰,他们试图通过贿赂官员、疏通关系来逃避法律的制裁。但弘晏态度坚决,他严令专案组要不畏强权,一查到底。最终,这些商人被一网打尽,他们的家产被全部没收,人也被关进了大牢。然而,西方势力并不甘心就此罢手。他们开始在海上对大清的商船进行骚扰和抢劫,试图破坏大清的海外贸易。弘晏得知后,决定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任命年富为海军统帅,负责打造战船、训练水兵。年富不负众望,他借鉴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结合大清的实际情况,打造出了一批性能优良的战船。同时,他对水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提高了他们的作战能力。在组建海军的同时,弘晏也没有放松对国内的治理。他继续推行改革,加强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女子学堂在京城试点成功后,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女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海军逐渐强大起来。年富率领海军多次击退了西方海盗的骚扰,保护了大清的海上贸易航线。西方势力见武力威胁不成,便改变策略,开始与大清进行贸易谈判。
在谈判桌上,西方代表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企图打开大清的市场,倾销他们的商品。弘晏和朝中大臣们据理力争,坚决维护大清的利益。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公平合理的贸易协议。
然而,和平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西方一些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在欧洲大陆上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波及范围广泛,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筹集军费,开始加大对大清的经济侵略。他们通过操纵汇率、压低大清商品价格等手段,使大清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弘晏意识到,大清不能再闭关自守,必须要主动融入世界。他召集先帝兄弟家的堂兄堂弟们,指着殿内的地球仪,鼓励他们出去占领地盘,大清会给与支持,占领后的地盘可自立为王,地盘上的所出皆是自己的,只要附属于大清,并且不得与大清作对。有那些不安分的兄弟们很是意动,跟弘晏确定此事为真后便着急忙慌的回去与心腹商议流程了。同时,弘晏鼓励国内的商人开展海外贸易,拓展市场。
锦瑶和静婉听闻也待不住了,一同去找弘晏,表示自己也要占地盘。弘晏对此很是无奈,但也表示只要两人自己能够说服皇额娘和敬贵太妃,自己就同意了。
锦瑶和静婉当下就风风火火地首奔慈宁宫。太安陵容与敬贵太妃正坐在软榻上喝茶,看到两个丫头急急忙忙进来,笑着打趣道:“瞧你们这慌里慌张的模样,是出什么急事了?”
锦瑶拉着太后的手,娇声说道:“皇额娘,我们也想和那些堂哥们一样去外面占地盘呢,您就答应我们吧。”
敬贵太妃在一旁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们两个丫头,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外面可不是好玩的地方。”
静婉跺了跺脚,急切地说道:“额娘,我们知道外面有危险,可我们也想为大清出份力呀。而且皇上都说了,只要您和皇额娘同意,他就准我们去。”
安陵容收起了笑容,认真地看着她们:“你们年纪轻轻,这外面的世界复杂得很。若是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锦瑶眼睛亮晶晶的,拍着胸脯保证道:“皇额娘,您放心。我们会小心的,而且我们也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现在大清需要开拓海外,我们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静婉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皇额娘,额娘。我们在宫里也学了不少东西,有能力去做这件事的。”
太后和敬贵太妃对视了一眼,她们看得出两个丫头的决心。太后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们既然有这样的志向,哀家也不好阻拦。但你们一定要记住,万事以安全为重。”
敬贵太妃也点头说道:“对,出去之后要机灵些,遇到事情别硬撑着。”
得到了太后和敬贵太妃的同意,锦瑶和静婉兴奋不己,立刻跑去和弘晏报喜。弘晏看着她们满脸的喜悦,无奈又欣慰地笑了笑:“既然皇额娘和贵太妃都同意了,那朕便给你们调配些人手和船只。不过,你们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锦瑶和静婉重重地点头:“皇兄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筹划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锦瑶和静婉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她们学习航海知识,了解海外的风土人情和市场情况。同时,她们也挑选了一些精明能干的手下,组成了自己的队伍。
而那些堂哥们也纷纷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人马和物资,踏上了前往海外的征程。一时间,大清的港口热闹非凡,一艘艘船只扬帆起航,驶向未知的远方。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商业也在弘晏的鼓励下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投身到海外贸易中,他们带着大清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去换取海外的珍宝和资源。
然而,海外的世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锦瑶和静婉的船队在航行途中遇到了恶劣的天气,狂风呼啸,海浪汹涌,船只在波涛中剧烈摇晃。她们紧紧地抓住栏杆,心中充满了恐惧,但还是咬牙坚持着。
与此同时,那些堂哥们在海外也遇到了各种麻烦。有的被当地的部落袭击,有的陷入了与其他国家商人的贸易纠纷中。但他们都没有退缩,凭借着大清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一点点地在海外站稳了脚跟。
在国内,弘晏密切关注着海外的情况。他不断地调整政策,为海外的开拓者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他也继续加强国内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清的综合实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锦瑶和静婉在海外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她们成功地在一个小岛上建立了自己的据点,与当地的居民开展了贸易往来。她们还将大清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了那里,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好感和信任。
随着皇帝后宫嫔妃的增多,皇子皇女们也慢慢的增加与长成,弘晏对堂兄弟们都那般大方,又何况自己的亲子亲女呢。现在所有的皇子皇女都接受着一样的教育,待18岁成亲生子后都会安排一些人手去海外占地盘练手。
安陵容想着现在朝上欣欣向荣,后宫也平稳,自己也不需要被困在皇宫了,于是和弘晏说了自己想去圆明园颐养天年,弘晏听了安陵容的请求,思索片刻后便点头应允。他深知皇额娘在宫中这么多年皆是不放心自己,如今朝堂安稳,皇额娘想去圆明园安享余年,倒也无可厚非。于是,很快便安排人将安陵容送往圆明园,还特意嘱咐侍从们要好生伺候。
安陵容到了圆明园后,立刻被这里宁静优美的景色所吸引。园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湖水碧波荡漾,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她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种上了许多她喜爱的花草,每日清晨便起身打理,日子过得宁静而惬意。想到日后还要穿越其他世界,每日召集太医,跟随太医学习医术,也会着人向御膳房要各种美食方子糕点方子,古籍孤本也都派人搜集一些,抄录后收集在自己的空间内,当然自己喜欢的首饰摆件,金银珠宝等也都没忘记收进空间。得益于功法的缘故,安陵容学习什么都很快,因着经常拿园子里的宫人练手,医术现在己经赶超御医了,制香和书法在雍正在位时就得了雍正的夸奖,如今更是再进一步。偶尔也会照着方子去小厨房实验一番,厨艺也是大有长进。也召了武师傅学习骑马和武术,虽不能飞檐走壁,却也让人等闲近不得身。
敬贵太妃此时己由人护送去了静婉占领的岛上,被静婉册封了王太后,看着意气风发的女儿,敬贵太妃十分满足。锦瑶也曾想过接安陵容去自己的岛上,不过被安陵容拒绝了,现在的交通还不是那般便利,她本身就有点宅,不想受这个罪,于是锦瑶便每年年节回来看望安陵容。有子有女的太妃太嫔们也都去了各自子女的府上。如年世兰这般无子的,都跟着安陵容到了圆明园,也方便管理慈幼院的事。
而宫中的皇子皇女们,依旧在为日后去海外历练做着准备。他们不仅学习骑射、兵法、航海等知识,还被教导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如何处理贸易事务。每个皇子皇女身边都有专门的老师和侍从,时刻督促他们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皇子率先到了18岁。他娶了朝中一位大臣的女儿为妻,婚后不久,便带着弘晏为他调配的人马和物资,踏上了前往海外的征程。大皇子自幼聪明果敢,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在航行途中,他也遇到了和锦瑶、静婉类似的困难,狂风暴雨、食物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但他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带领船队一次次化险为夷。
终于,大皇子的船队到达了一片陌生的大陆。这里的居民皮肤黝黑,说着听不懂的语言,生活方式也与大清截然不同。大皇子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先派人去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与当地的部落首领进行友好的交流。他用带来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与他们交换食物和土地,逐渐在这片大陆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据点。
与此同时,安陵容在圆明园也没有完全与世隔绝。她时常会收到宫中送来的消息,得知皇子皇女们在海外的情况。当她听说大皇子在海外的事迹后,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二公主也到了18岁。她性格活泼开朗,对海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她嫁给了一位精通航海的将军之子,婚后便和丈夫一起带着自己的队伍出海了。二公主的船队在航行过程中,遇到了一群海盗的袭击。海盗们人数众多,武器也十分先进,二公主的船队陷入了危机之中。
但二公主并没有惊慌失措,她指挥着船队巧妙地躲避海盗的攻击,同时命令手下的士兵们奋勇反击。在激烈的战斗中,二公主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亲自操起弓箭,射杀了几个海盗头目,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最终,在二公主的带领下,船队成功击退了海盗,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进。
二公主到达了一座美丽的岛屿。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岛上的居民善良淳朴。二公主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贸易中转站,将大清的商品带到这里销售,同时收购当地的特产带回国内。她还教给岛上的居民种植茶叶和丝绸的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渐渐地,二公主赢得了岛上居民的信任和爱戴,她的贸易中转站也越来越繁荣。
在国内,弘晏看到皇子皇女们在海外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心中十分高兴。他继续加强国内的建设,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他也关注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
安陵容在圆明园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平静,她看着园中的花草树木西季轮回,感受着岁月的流逝,见证了大清的繁荣和发展。她相信,在弘晏的带领下,大清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而那些在海外的皇子皇女们,也在不断地拓展着大清的版图,传播着大清的文化。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为大清的辉煌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