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 第111章 长安天子,魏博牙兵

第111章 长安天子,魏博牙兵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
橘座啊
本章字数:
460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现代。

“赵匡胤面对的情况有多特殊?他开国之后,面对的那些武将,他们是权力主体。”

“但,这些权力主体,手上并没有权力!”

“这也是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

“五代十国,大多数的权力主体,他们的手上都没有权力,权力下沉,到了底层的士卒手中。”

“能最好的说明这个时期情况的,就是魏博牙兵。”

听到魏博牙兵这个词,在场有人一下笑出了声,也有人很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恩凡见有人迷茫的看着周围的人,就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魏博牙兵。

“什么是魏博牙兵?在中晚唐的时候,有一句很流行的话。”

“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意思是什么呢?长安的天子与魏府的牙军一样的厉害。”

“天子厉害好理解,为什么要说魏府的牙军与天子一样的厉害?”

李恩凡转身,在黑板上写道:魏府牙军。

“魏府牙军,也就是魏博牙兵,这是著名的河朔三镇之一,魏博镇的最高军政长官,魏博节度使手下的一支亲军。”

“也是魏博军队中的最精锐的一支力量。”

“主要负责保护节度使、镇守节度使治所与牙城等,它在魏博镇中的地位、作用类似于神策军等禁军对于唐朝中央朝廷。”

“为什么说它厉害呢?因为在魏博镇的中后期,谁能够当魏博镇的节度使,不是皇帝说了算,也不是之前的节度使说了算。”

“是谁说了算?是牙兵这一群底层的士卒说了算!他们说行,那你就是节度使。”

“但只要让他们不满意了,立马废掉,换其他人当。”

“另外,这些牙兵平时也是桀骜不驯、骄横难制、不顾法令、肆意妄为,连上级都拿他们没办法。”

那些不知道魏博牙兵的人,这下是真的开了眼界了。

竟然还有这种的?

“如果你们去看中晚唐的史书或者是历史资料,就会发现有一个词经常性的频繁出现。”

“可以说时常都会看到。”

“这个词是:骄兵悍将。”

“魏博牙兵,就是骄兵的代表。”

“当时所有藩镇中,都有牙兵的存在,牙兵废立节度使的情况,在很多藩镇中都出现过。”

“比如泽潞镇、宣武镇、武宁镇等等。”

“但要是论其规模、存在时间、内部影响等,魏博镇的牙兵是最典型的。”

“魏博牙兵存在了多久?几乎与魏博镇相始终,从魏博镇建立后没多久被创建,到魏博镇被吞并的前几年才最后消失,大概存在了将近一个半世纪。”

这么久?在场有人觉得很是惊奇。

他们以为这群骄兵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没想到竟然都快150年了。

“所以赵匡胤登上皇位之后,第一时间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那面对这种情况,他杀掉那些武将有用吗?”

“肯定是没用的,所以他就首接摆了一桌,给大家说清楚,杯酒释兵权!”

说到杯酒释兵权,李恩凡轻轻的笑了一下后说道:

“杯酒释兵权这事,这么说吧,不是赵匡胤把那些武将的权力下掉有多么容易。”

“赵匡胤还没那么大的面子。”

“是因为那些武将的手上,压根没什么兵权。”

“换位思考一下,你手上并没有多少权力,还要不停的满足手下士卒的欲望。”

“要是让他们不高兴了,首接把你宰了,换一个重新上。”

“这个时候,赵匡胤请你吃饭,让你不要那丁点的权力了,给你荣华富贵,好好养老。”

“是你,你干不干?”

原来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所有人的脑海都冒出了这句话。

但也都觉得这样才合理。

历史上那么多的开国皇帝,都没有赵匡胤这样简单就把那么多武将兵权下了的。

就吃一顿饭,喝一顿酒就下了兵权?

赵匡胤登上皇帝前,只是殿前都指挥使!

“当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管不了手下士卒的,但大多数的武将,是肯定管不了的。”

“不然五代十国不会如此的混乱黑暗。”

“在大多数人都把手上仅有的兵权交了出去之后,那么没交的,是不是就成了显眼包了?”

“那这样一来,不就能更好的打击了么?”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管手底下兵的人,也只会把手中的权力交了出去。”

“这就是赵匡胤当时面对的情况不同。”

“那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那些士卒牙兵那么的猖狂,赵匡胤又是怎么收拾他们的?”

所有人这个时候反应了过来,是啊,赵匡胤怎么收拾他们的?

那些牙兵竟然没闹?没造反?

“给大家一个数据。”

“汉武帝时期,禁军分为南军、北军、期门军、羽林卫,一共差不多6.5万人。”

“南军驻长安城南部未央宫区域,人数初为2万后减至1万。”

“北军驻长安城北部,为核心力量,人数未明确记载但远超南军。”

“期门军?,皇帝亲兵,人数约千人。”

“羽林军,分左右骑,人数分别为800人、900人。”

说完了汉武帝时期的禁军,李恩凡又说起了唐朝时期的禁军。

“唐初时期,李世民手下的禁军有多少人呢?”

“登基之后,禁军一共是3万人。”

最后,李恩凡说到了宋朝。

“你们知道赵匡胤手底下的禁军有多少人吗?”

“17万!”

“统治末期,一共19.3万!”

这么多?在场所有人瞪大着眼睛看着李恩凡。

“你们或许看其他的历史资料,就会看到一句话:赵匡胤在建立宋朝的时候,为避免五代十国武强文弱和武将夺权的局面,再度出现。”

“开始进一步加强统治集权,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又推行了“强干弱枝”的军事制度,使宋朝的禁军成为了宋朝的绝对主力军队。”

“这段话其中就有赵匡胤的手段在内!”

“他把那些最猖狂,不服管教的牙兵留在了当地。”

“其他愿意改变的牙兵,拉到了禁军之中。”

“这就形成了新的局面,牙兵慢慢的被抽调,然后又没有新鲜的血液。”

“时间长了之后,禁军独大,牙兵逐渐的死亡。”

“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禁军多少人?35.8万人。”

“宋真宗时期,约50万人。”

“宋仁宗时期,到达巅峰,82.6万人!”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