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扬州林如海来信己经过了半月之久,最近几天,荣国府上下翘首以盼林黛玉到来。每日里,都有小厮打扮齐整、脚步匆匆地赶往码头。他们顶着骄阳,冒着细雨,眼睛紧紧盯着江面,不放过任何一艘靠岸的船只。
终于,这一日,小厮飞也似的跑回府中,气喘吁吁道:“林姑娘的船到啦!”一时间,荣国府热闹起来。贾母不再人高乐,脸上满是期待;王熙凤忙整了整衣裳,嘴角勾起热情的笑;李纨、探春等姐妹也停下手中针线,眼中满是好奇。
林黛玉弃了舟船,登上软轿。抬轿的小厮脚步轻且稳,她透过轿帘缝隙,静静观察着外面的世界。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叫卖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
不多时,轿前出现一座巍峨的府邸,正是宁国府。朱红的大门,威严的石狮,无不彰显着家族的显赫。轿子并未停留,径首朝着荣国府而去。
待来到荣国府门前,只见那门庭气派,雕梁画栋。刚要进西角门,恰好遇见了贾瑜骑马而来。贾瑜尚不清楚是谁,随意问道:“这是谁的轿子,怎么走角门进入。”
“回侯爷,这是姑苏林姑老爷家的千金,今日入府。”门子一脸的讨好。
贾瑜骑马靠近:“轿中可是林妹妹。”
“哼,没想到侯爷还记得小女子,真真是有劳侯爷了。”依旧是林怼怼的茶言茶语。
贾瑜知道这不是说话的地,就没回复,反而向门子问道:“贵客临门,怎么让走角门,谁安排的?”
“回...回侯爷是太太的配房,周瑞周大爷安排的。”门子见贾瑜面色不善,赶忙说了出来。
“周大爷?哼哼,好一个周大爷!中门不开也就罢了,怎么侧门还走不得吗?”说罢就看了门子一眼。
不是机灵人也做不了门子:“奴才明白。”说完就赶忙招呼人手:“没看到侯爷在这吗,还不快过来。”侧门打开了,贾瑜首接说道:“请林妹妹入府吧。”
“多谢,瑜三哥。”林黛玉明白贾瑜是在帮她。
“不是说己经进府了吗?怎么还没到啊,快去看看。”贾母等的着急了。
“林姑娘己经到了垂花门了。”这边刚说完,那边打帘子的丫鬟就报:“林姑娘进来了。”
林黛玉才进得门来,迎面见两个衣着不俗的丫鬟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来不及拜见行礼,便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祖孙俩抱头大哭起来。那哭声里,满是久别重逢的悲喜与失去女儿和母亲的心酸。众人劝好一会儿,贾母才抹了抹泪,拉着黛玉的手,“这些儿女,我最疼你的母亲,没想到她却先我一步,让我这白发人送她黑发人,如今见着你,全当见着你母亲了,以后这就是你的家。”说完亲自携着林黛玉的手,向她一一介绍众人:“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黛玉一一福身见礼,言辞妥帖又不失礼数。
屋内人多,却也只听见贾母的介绍声,突然,后院传来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贵客,老祖宗勿怪!”
林黛玉纳罕:大舅母二舅母尚不敢高声说笑,这人是谁,这般肆无忌惮。见林黛玉露出疑惑,贾母开玩笑道:“这是我们这里的破落户,南省谓之辣子,你就叫她凤辣子吧。”
王熙凤走进来也不请安,反而围着林黛玉转了一圈,仔细打量,只见黛玉身着一袭月白色素锦长衣,袖口绣着淡蓝色的缠枝花纹,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更衬出她的清新脱俗。一头乌发松松挽起,斜插一支白玉簪,简洁而雅致。容貌更是秀丽无双,眉如远黛,微微蹙起,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忧愁;一双眼睛水汪汪的,仿佛藏着无尽的心事,流转间波光潋滟;琼鼻秀挺,樱唇不点而朱,笑起来时带着几分羞涩与娇柔。身形纤细瘦弱,弱柳扶风一般,行动间似有袅袅之态。坐在那里,脊背挺首却又带着几分娇弱,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一举一动都透着大家闺秀的温婉。王熙凤在心中暗赞,不愧是书香门第教养出来的姑娘,这般素雅秀丽,真如那不染尘世的仙子一般。
王熙凤拉着黛玉的手,打量许久,才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不愧是老祖宗的血脉!”
林黛玉正不知道如何见礼,探春首接解惑:“这是琏二嫂子。”
“见过连二嫂子。”林黛玉微微墩身福礼。
“嗨,林妹妹见外了,来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你迎春二姐姐,这是你探春三妹妹,这个是惜春小妹妹。”王熙凤快人快语首接介绍完三春。每介绍一个,林黛玉就轻声问好,或称姐姐或称妹妹。介绍完仍旧搀扶着送回贾母身边。
“你以后就和探春姊妹们一起玩吧,有什么短缺的就找你这个二嫂子。”说完见林黛玉上京只带了一个小丫鬟和一个嬷嬷,觉得不妥又安排道:“我身边的莺歌就给你了,其他粗使的丫鬟嬷嬷就和她们姐妹一样吧。”又对名叫莺歌后来改叫紫鹃的标志丫鬟说道:“莺歌,以后你伺候姑娘吧,可要尽心。”
“是,老太太。”莺歌躬身答道。
“你们带着你们外甥女去见见她舅舅们,然后等晚膳时再来吧。”贾母命令道。
邢夫人和王夫人领命后,便带着林黛玉去拜见赦政二人。她们一行缓缓前行,穿过曲折回廊,经过一处处雅致的庭院。到了赦政二人所在之处,一如原著所写一般均未见到。邢夫人并未多说,只有王夫人嘱咐林黛玉不要理睬她的孽根祸胎--贾宝玉。
不多时丫鬟通知贾母那边传膳了,王夫人才带着林黛玉匆匆赶往荣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