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362章 又见弹劾

第362章 又见弹劾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作者:
沐冬人
本章字数:
8586
更新时间:
2025-04-22

他仔细地将众人的工钱,一一结清。

最后自己还剩下一两五钱银子,这些是他做包工头的报酬(拉来一个人头干一天,便给一文钱)。

老村长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直接把钱收进挎包,而是只留下五钱银子。

将剩下的一两银子递回柜台,说道:“帮我把这一两银子,存到俺的账户里!”

这一举动,让刚拿到钱的众人满脸疑惑,有人忍不住问道:“老村长你这是干啥嘞!咱好端端的又把钱给递了回去?”

老村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认真地和里面的小厮核对账目。从银行出来后,他才向众人解释道:

“之前不是和尔等说过了吗,这银行又不收保护费,而且还会给三分的利息。

我暂时留着五钱银子,就已经够花了。剩下的一两银子,自然是存到银行里,让他钱生钱。

这一两银子一年,便有三十文钱的利息。这都够买两升大米了!”

“那俺们也能存不?”人群中有人急切地问道。

老村长眼睛一转,心中暗自盘算,脸上却不动声色地说:

“当然可以!不过你们还有钱存进去吗?不如等来年赚了工钱,不要着急取出来,我来帮你们办个账户,你们将钱存进去。”

老村长自然不是单纯地为村民着想,他想起在办理账户时,小厮告诉他:

可以带亲戚朋友过来办理账户,只要有人办理账户并且往里面存钱,不管金额多少,他都能得到十个鸡蛋的赏赐。

看着眼前这几十号人,老村长心里乐开了花。

要是大家都办了账户,那可是五百多个鸡蛋!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

~~~~~

腊月廿八,卯时三刻。

昨日突然降温,王远披着裘毛大衣,看着自家檐角垂落的冰棱,在晨光中折射出冷芒。

思绪不由的回到一个月前。

当初王远刚接手了国子监祭酒,初入国子监的情景,至今仍如芒刺在背。

明伦堂前,几个衣着华贵的监生正将一名肥胖学子按在石阶上,为首的锦袍少年,扯着对方衣领狞笑:“没银子孝敬,也配在这读书?”

那学子怀中散落的《大学章句》被踩得稀烂,墨迹在青砖上洇出黯淡的血痕。

最后这几个衣着华丽的监生,直接从肥胖学子身上摸出几张银票,大笑着离开。

更令人心惊的是后院柴房,草席裹着的尸首堆在角落。老吏习以为常的解释道:

“这些都是南方人,不晓得北方的寒冷,也没准备冬衣,每年都会冻毙几个,祭酒大人不必挂怀。”

此番种种,不胜枚举。

只能说王远之前,从别人那里了解的国子监,还是不够全面。这简直就是一个五毒俱全的地方。

这番乱象,让王远攥紧了拳头。

但是他心里清楚,自己若不能做出成绩——赚钱,让嘉靖看到实打实的利益,所有改革想法都只是空谈。

他暗自盘算,先将皇庄大学建好,等房价卖上去,以那两千多万两银子为筹码。

再去和嘉靖谈改革,皇帝多半会为了银子,而点头。

……

恰在此时,王远等待的人也来了——工部主事孙诚。

他今日打算去巡视那五个皇庄,看看大学的修建情况如何!

五处皇庄选址得天独厚,距京师城门不过三四里。二人乘马车向京师东边最大的皇庄而去。

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沉闷的声响。

还未到庄前,远远便听见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夹杂着木材相撞的咚咚声、铁器敲打石块的铿锵声。

孙诚掀起锦帘赔笑:“大人,前头便是皇庄。瞧那浓烟滚滚,定是窑厂在烧制琉璃瓦。”

马车转过拐角,只见庄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黄土夯筑的工地上,数百民夫穿梭如蚁,有的正合力抬起巨大的木梁,有的挥舞着锄头平整土地。

远处的空地上,数十座砖窑一字排开,窑口吞吐着赤红的火焰,浓烟直冲灰蒙蒙的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焙烧后的焦香与汗水的咸涩气息。

王远掀帘下车,迎面撞上一股裹挟着木屑与尘土的寒风。

左侧石料场中,石匠们正挥动凿子,在青灰色的花岗岩上,雕琢着精美的纹饰,碎石飞溅间。

“嘿哟嘿哟”的呼喊声整齐有力。

有位老石匠专注地雕刻着柱础上的云纹,每一刀下去,都携带着他几十年的手艺沉淀。

右侧木料堆旁,几名木匠手持墨斗,在粗大的金丝楠木上弹出笔直的黑线,刨子推过,淡黄的刨花如雪花般簌簌飘落。

除了这些工部的匠师之外,更多的是附近的百姓前来做工。

他们的身影在寒风中摇晃,却依然专注地钉着木板,不时用方言吆喝着互相提醒。

工棚下,几个管事的官吏围着火堆,捧着账本核对物料,火光照在他们呵出的白气上,明明灭灭。

“孙主事!”王远收回了目光唤道。

“属下在!”孙诚立刻挺直腰板。

这位三十余岁的官员,与翰林院孙修撰本是同科二甲。

当年科举放榜,叔侄二人同登黄甲,传为佳话。

只是孙修撰因名次靠前入了翰林院,而孙诚被分派到工部。

十余年摸爬滚打,如今做到正六品主事,官阶竟比叔父还高了一品。

前段时间,王远要修建五所大学的消息传出去后。孙老头便带着孙主事一同过来了,原因嘛自然是想要加入这个大计划了。

因为看着王远这仅仅入朝堂五年时间,便已经到了从四品。就连跟着他的人也都有好处,普遍升了个一两品。

这般看来孙老头求上门来,也并不是太意外的事情。

而王远自然也是同意了。

反正自己在朝堂也没有熟悉的人,既然有人乐意主动投靠过来,那还有什么好拒绝的。

当然表面上,王远肯定说的是,看在孙老头的面子上。

王远展开图纸:“依你看,这大学营建得如何?”

孙诚立刻堆起谄媚笑容:

“大人的规划精妙绝伦!他日必成天下学宫典范。依下官瞧来,却是比国子监都好上许多!”

王远心中暗笑,这马屁拍得太过刻意。

面上却只淡淡道:“进去看看。”

沿着工地巡查,孙诚如数家珍:

“大人你瞧这边,此处建三十间精舍,作讲学之用。”

“大人您再看看那边的树林,那片松林将尽皆伐去,地基已勘测完毕,正是藏书阁所在。”

“大人还有这个地方,这处山坡颇为碍事,属下打算雇三百民夫将其铲平,用作膳堂。”

一路跟着孙主事,王远发现这孙主事果然是用心了的,这么多地方,他竟然记得分毫不差。

而且看路过的一些官吏,对孙主事也是连连打招呼。

就知道,他应是经常来皇庄这边视察,否则不可能所有官吏都认识他。

行至一处土丘,孙诚指着前方大片农田道:“这片三百顷之地,按大人吩咐,将建千座宅邸,每座占地十五亩。

余下一百五十顷,计划堆砌假山、开凿莲池、遍植花木。

这些宅邸将采用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黑瓦,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莲池不仅能增添景致,还能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为居住在此的人,提供舒适的环境。”

王远颔首,正要开口,却见孙诚神色有些不对。多年官场历练,让他立刻警觉:“你可是有事要说?”

孙诚拱手,面露难色:“属下不敢隐瞒。按图纸规划,需引运河之水贯穿校区,最后在校区和学区房所在,形成一个颇大的湖泊。

但这一路上要穿过几处小庄园,这些地方下官都上门和主人家聊过了。

他们都愿意让我们的河道通过,相应的每年灌溉期,他们可以从河道中打水。”

王远点了点头:“这般的确不错,有了河道穿过,他们在河道边的土地也就能变成上等的水浇地了,平白多了份收入。

但看你的这个意思,是有人家不愿意让我们河流路过?莫非他家的都是水浇田!”

孙主事没有理会,王远最后一句玩笑之语,而认真的回答起前面一个问题。

“的确有户人家说什么也不肯相让,这户人家态度极为强硬,无论我们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

“拿钱买下不行吗?”

“可以,但那庄园不过二百亩,市价七千两足矣,可他们狮子大张口,竟索要三万!”

王远听后有些不满:“你就没告诉他们我们这是官府的人吗?

孙诚有些委屈道:“属下亲自登门,好话说尽,那庄园管事倒是客客气气。

可一提到修河道之事,那家便不肯了,还说他家主人这庄园是成祖年间御赐的庄田,动不得。

而且他们还放出话来,谁敢动他们的地,就让谁好看。”

“他们的靠山是谁?”

王远瞬间就清楚孙主事说这事,是打算干什么了!无非就是想让他出手,解决这件事情。

“襄城伯!”

王远心中一沉。

王远也听说了,去年成国公府上发生的事情。

盐政改革中襄城伯,便是最顽固的反对派。

当时能压制众勋贵,王远不过是借他们内斗之机,以成国公等人的势压人。

而私盐这件事情,又不能宣之于口。所以被打压的勋贵,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吞。

但现在情况可就不同了,勋贵的关系虽然不胜以往,但是也绝对没有到,与此不相往来的地步。

所以王远此刻肯定是不能,动用嘉靖的力量,逼迫襄城伯同意的。

否则必然会让皇帝和勋贵对上,而到时候勋贵肯定会抱团,这可不是王远想见到的。

而且到时候说不定嘉靖迫于压力,就会把它牺牲掉。

毕竟主父偃就提出过推恩令,汉武帝迫于压力也将他牺牲掉了。

就连汉武帝这种脾气的人,都能妥协。那嘉靖这种人,岂不是第一时间就跳反了!

“绕得开吗?”

孙诚展开图纸:“若要绕行,需南移三里,不仅要多征两百亩田,还得新建两座石桥。

估算下来,至少多耗八千两。

而且绕行的方案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会增加施工难度,延长工期,还可能会影响周边的农田灌溉。”

“修吧。”王远揉了揉眉心:“眼下本官不宜与勋贵撕破脸。我们暂且退让,等日后有了足够的实力和机会,再做打算。”

“诺!”

又看了一眼下方忙碌的场景,王远突然说道:

“过两日也到了春节,这种时候都有人来做工,可见他们也是不易。

待会你去买头肥猪送到后厨,叫他们给这些做工之人,添一道菜吧。”

“大人仁慈!”孙主事立刻又开始恭维。

“行,咱们再去其他四个大学看看!”王远笑着离开。

正要离开,孙诚突然追上:“大人,属下还有一事……昨日在醉仙楼,属下的好友都察院周御史,来寻了属下。

要我一同弹劾大人!

周御史虽然没说明白,但是属下能感觉到他是在警告属下,让属下不要和您走得太近。”

王远神色凝重了。

虽然早知道弹劾放在古代很是重要,但之前自己没管朝堂的事情,也没在意。

不曾想现在自己身边,跟着的一个小官,都来劝自己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信号,要知道普通弹劾也就是言官和高官的事情。

和孙主事这样的工部小官,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现在竟然都有人开始联系孙主事了,那可就不一样了。一旦整个朝堂都开始弹劾某人。

迫于压力,嘉靖也会开始行动了!

“他们可有说过,何时开始弹劾?”

“正月十六,开衙便弹劾!”

该死!怎么又是这个时间?

去年这个时间,是严党在针对自己。今年这个时间,又变成了高拱。

但突然,王远想到了严世蕃,立刻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嗯,你做的很好,此事本官已经知晓。至于言官的事情,你不必麻烦了,我自有应对之策。

你将这片大学建造之事,处理妥当便好。朝堂之事你不必理会。”

“诺!”孙主事一口就应了下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