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郊外,坐落着一个仅有数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大地,寒气刺骨,家家户户门前都垂挂着长长的冰锥,在微弱的星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就在此时,一位四旬老汉踏着晨霜,挨家挨户地敲响房门。
当他来到村子最后一户人家时,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长舒了一口气。
原来,昨晚气温骤降,他和老妻被冻得沉沉睡去,险些误了今天的大事。
老汉用力拍打着院门,扯着嗓子喊道:“卫家老二,起了没,今天有些迟了,咱们得赶快走了!”
屋内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随后,一道憨厚的男声回应道:“村长,俺这就起来!”
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一边打着哆嗦,手忙脚乱地往身上套衣服,一边快步向老村长走来。脸上满是焦急:
“村长今日怎的搞迟了?若是官府不要俺们怎么办?”
老村长眉头一皱,冷哼一声:“知道迟了,还不赶快走!今日可是发工钱的时候!走晚了,小心人家不给发了!”
青年连忙陪着笑脸,点头哈腰地说:“村长说的是,那俺们快些走吧!”
这时,屋内又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良人,待会还要做工,不吃饭怎的能行,我给你摊两个饼,你带着路上吃吧。”
说话的是个清秀女子,她气质温婉,全然没有乡下农妇的粗粝。
青年想都没想,果断摇头拒绝:“不了,现在时间赶不上了就不吃了,正好今日发了月钱。
俺到时候在镇上买些好东西回来,今年春节要过得好些!”
说完,便要跟着老村长离开。
老村长扭头看了看这后生,眼神中带着几分关切,说道:
“去我家拿两个烙饼吃吧,今日也是我起的迟些,没来得及喊你们。”
青年连忙摆手,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不了,村长你家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而且昨日突然降温,我们一村子人都没能起得来,这怎么能怪村长你呢?
而且我还年轻,身体好。一顿不吃没什么的,等发了月钱,在镇上多买些好菜回来,补补就好了。”
老村长见他执意不肯,佯装生气道:“行了,我说去我家拿两个,就去拿两个。你要实在抹不开面子,晚上再送回来两个便好了。
今天听说有个大官要来巡查,你到时候可不要饿的出了毛病。让人家看到,以为我们村不行。以后可就没有俺们村活干了。”
青年这才不再推辞,点头应下,随即又满是期待地问道:“村长,你说俺们这干了一个月,能发多少工钱呀?”
老村长瞥了他一眼,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村又没有木匠、石匠,这些有手艺的人。
做的活也都是些挖土、砍树的活计,这能有多少工钱?
还不是按照最低的给,不过一天也有个十五文钱吧。
这个月我们村所有人都做了二十七天的功,所以每人都能发四百零五文钱。”
青年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喃喃自语道:“这也太少了吧。俺原本还打算给俺那新婚两年的妻子,买一匹好一些的布,可以给全家都添一套新衣服。
现在看来这点钱恐怕还是少了些,买了布匹之后,恐怕就剩不下什么了。”
村长看着青年失落的样子,叹了口气,劝慰道:“有这工作已经不错了,咱们又没有什么手艺,在这农闲时刻,能接到一些活计,赚一些零钱很不错了。
而且这是官府的买卖,能给我们每天中午管一顿饭,还有钱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知道官府完全可以征发我们来做徭役,到时候不光没钱拿,就连吃的都要自己准备。”
青年听了,若有所思,不再言语,默默地跟在村长后面。
随着他们向村口走去,路上汇聚的人越来越多,粗略一数,竟有四十五人之多,看来村子里每户都派出了男丁。
众人出了村子,沿着祖祖辈辈踏出来的土路,朝着三里外的皇庄赶去。
大家脚步匆匆,在天亮前终于抵达了皇庄。
此时的皇庄已是一片热闹景象,放眼望去,足有数千人聚集在此。
人群中,几名工部的小吏正在大声指挥着众人。
老村长让村中众人在原地等候,自己则快步,跑向道路侧边的一个小棚子。
棚子里坐着三名工部小吏,见有人来,中间的小吏开口问道:“大竹村的?”
村长赶忙连连点头,脸上堆满笑容:“各位上吏还记得俺们村呐,俺们正是大竹村。”
中间的小吏在手中的册子上翻找了一阵,随后对身边两人说道:“他们村子一共有四十五个人,你们谁去清点一下!”
左边的小吏起身接过名单,说道:“还是我去吧!”
说完,便和老村长一起走了出去,来到大竹村众人聚集的地方。
因为这种点名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青年一行人早已轻车熟路,不等吩咐,就自觉排成了两排队伍。
个个昂首挺胸,神情认真,生怕漏点了自己。
“卫红!”
“到!”
随着最后一个人,那个青年被点名完毕,小吏收起清单,朗声说道:
“你们大竹村人倒是辛劳无比,这个月除去一天下雪,不工作之外,其余的时间竟是每天都来了。
后天便是春节,上头有命令今年的活到今日便结束了。明年大年初十正式开工,若是想来那时便可以来了。
你们今天开工的地点,还在东边的密林。对了,树木的一些小枝,朝廷是不要的。你们若是想要,可以捡回去生火。
当然必须在下工之后的时间。还有天色黑前必须离开。
你们也清楚这里的重要性,若是被驻守在这里的锦衣卫发现,少不得背个盗窃罪,到时候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众人听了,神色一凛,纷纷大声应和,保证一定遵守规定。
小吏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随后,卫红一行人被带往那处密林。
如今,经过这段时间的砍伐,曾经茂密的树林早已不复往日生机,变得光秃秃的。
放眼望去,只剩下百来颗大木,估计今天就能全部砍倒。
在这儿干活,时间过得飞快。
虽说大家拿的都是死工资,也没人时刻盯着,但所有人都干得格外卖力,没有一个人偷懒。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说不定哪个角落就有人暗中观察着,一旦被发现偷懒,以后就别想在这皇庄干活了。
而且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要是偷懒,肯定会被人戳脊梁骨。
中午,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浑身疲惫的卫红跟着老村长,来到之前集合的地方,这里正在派发饭食。
今日的饭菜看起来格外可口,两个大白馒头、一小碟咸菜,还有一碗冬瓜鸡蛋汤。
在这个时代,鸡蛋可是妥妥的荤菜,能吃上这样的饭菜,大家都觉得十分满足。
就在众人狼吞虎咽之际,一阵浓郁的肉香突然飘来。紧接着,敲锣声也随之响起。
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好奇地围了过去,卫红也不例外。
只见人群中间放着一辆板车,板车上的大木桶里,装满了色泽的红烧肉。
这时,之前敲锣的小吏站出来,高声喊道:
“尔等今日有福了,祭酒大人言马上就要年关,还劳烦乡里乡亲前来帮忙,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所以便买了一头大肥猪,做成了这红烧肉,给尔等一同食用。”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虽然这些人生活在天子脚下,但在除夕前一天都还在工作,又能是什么富裕家庭?
肉可是稀罕物,他们平日里很难吃到。
卫宏努力回忆,好像自家上回吃肉,还是自己两年前娶妻的时候。
如今的肥猪,和后世的大白猪不同,是本土的黑猪。
即便买的是较大的一头,也不过二百多斤,而且出肉率不高。
这就导致上千人分肉,每人只能分到一小勺,大概也就四五口的量。
但即便如此,卫宏也吃得格外开心。一开始,他还想着能不能找个东西装着,带回去给妻子尝尝,可找了一圈也没合适的容器,只好作罢。
心里想着,晚上回去一定要买些肉给妻子。
……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天色渐暗,四处响起了敲锣声,卫红知道这是下工的信号。
要是往常,他肯定会留下来多砍些树枝回去当柴火。
但今天他满心惦记着工钱,迫不及待地跑到村长身边,急切地问道:
“村长,那个工钱发了吗?今日俺能不能拿走啊,俺还想着给俺妻子买点东西回去呢。”
村长笑着点点头,说道:“工钱已经到,这是你的钱你当然可以拿走,不过待会你要和我一块去一趟,那边的银行!”
“银行?这是什么地方?”卫红一脸茫然,显然从未听过这个词。
村长耐心地解释道:“这银行其实就是钱庄,但这银行却是祭酒大人开的。也就是今日中午,请俺们吃红烧肉的那位大人。”
卫红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对这银行莫名生出几分好感,又疑惑地问道:
“那这就是存钱的地方吗?俺们这点钱存进去,怕是连保护费都不够。”
如今的钱庄和后世的银行,有很大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是你将钱存到钱庄里,并没有利息,反而还要掏一笔保护费。
而钱庄赚的钱,基本上就是帮人保护钱财。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钱庄的银票,可以在全国多个地方通用,这对于行商们十分友好。
毕竟古代的环境可不太好,山中有山匪、水里有水匪,海边还有海盗……
对于实力雄厚的人来说,运着一大船银子或一大船铜板,那自然是没有问题。
但对于那些小商人来说,这一旦被打劫,可就是倾家荡产了,更何况他们也没有保护钱财的能力。
所以他们更愿意花些许钱财,将自己的银子存放到钱庄。
老村长摇了摇头,语带赞叹地说:“非也,这便是祭酒大人仁慈所在了,把钱都存到银行里。
祭酒大人非但不收我们保护费,反而还要给我们一些利息。
一百文一年能产生三文的利息呢!
而且把自己家钱存进去后,也不怕有什么流民匪寇,前来抢夺。
而我之所以要去银行,也是因为官府把我们的工钱,都存放在银行中。
我们这样的工头在银行都有一个账户,你们的钱都在里头,上个月我给你们取的钱,就是从账户里取出来的。
原本我就是打算,带着你们一同去,将你们的工钱取出来。
毕竟那么多钱,我一个小老头拿着,也不放心。
还是俺们大家一块走,这样钱财也不怕被人打劫了去。”
卫红听了,连连点头,恨不得立刻就去银行拿钱。
这时,村中其他几人也围了过来,听闻此言,都好奇地决定跟着去看看。
银行位于皇庄的正中间,原本应该是太监或者监工居住的地方,用来统计账册和储放粮食。
银行外的整条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奇怪的是,摆摊的人都安安静静的,除非有人询问价钱,否则绝不主动吆喝。
卫红看了看地摊上货物的价钱,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些物品的价格比外面便宜了不少。
村长见状,也不藏着掖着,主动解释道:“官府的小吏告诉我,这些地摊上的货物,也是祭酒大人弄来的。
价钱普遍少了一成左右。这地摊会摆两天,就是今天和明天。
祭酒大人也是因为担心,我们过年年货备不齐全。
所以特意弄了这条街,所有来此工作之人,从银行取了工钱,便可来这地摊消费。
这也省了我们往县城跑的麻烦,卫红早上听你说想给你家媳妇买些东西,就在这儿买吧!此处便宜一些。”
卫红兴奋地连连点头,早已心动不已。
老村长带着众人来到银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看得大家眼花缭乱。
又是核对户籍,又是查验存折,还要输入什么密码。
好不容易办完所有手续,老村长手中多了几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