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352章 海瑞求见

第352章 海瑞求见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作者:
沐冬人
本章字数:
8544
更新时间:
2025-04-13

“你们灶户寮没有改成村子的模式,没有开办村内大食堂吗?”王远疑惑地问道。

小老头愣了愣,随后像是想起什么,连忙点头:“改了……改了,已经改了。但大食堂只能让青壮进去吃饭,其他人还是要饿肚子。”

这下王远算是明白了,古代人还真是实在。

又没派人监督,自己管着粮仓,竟然还能让自己挨饿?

看来还得明确吩咐下去,告诉他们都可以进去吃。

“本官知晓了,你们这也是情有可原,便按照拟定的规矩,发放阵亡抚恤金吧!”

老头儿听后,眼睛瞬间瞪大,满是震惊。

本以为儿子死了也就白死了,他都已经看开了。毕竟在古代,各种徭役、摊派不断,疾病频发,人们对于死亡也并非太过看重。

可没想到朝廷竟然会给抚恤金,这可让他大感意外。随后,便一个劲地向王远道谢。

王远心中虽不在意,但看着弄死人家儿子,只是赔了一笔钱,人家老爹还要感恩戴德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摆了摆手说道:“嗯,本官此次来便是巡视盐场改造事宜,你既是本地灶长,便给本官领路介绍一番吧!”

“是!大人请随小人来!”小老头连忙应道,在前头领路,王远一行人跟在其后,朝着灶户寮内部走去。

~~~~~

就这样,王远便踏入山东盐区,开启巡查之行。

那盐场之中,王远神色温和,但是目光如炬,在各个盐区间穿梭,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而陈浩呢?在王远抵达后的第三天,匆匆赶回。

王远瞧着忙碌的盐场,对那被杀鸡儆猴的几个灶丁只字未提。

陈浩满脸堆笑,上前拱手道:“王大人,一路辛苦了!”

王远微微颔首,神色依旧温和,并未多言。在陈浩看来,杀鸡儆猴本就是驭下的常见手段,并无不妥之处,他自然也不会主动提及。

在之后两方面汇成一支队伍,一同开始浩浩荡荡的巡视之旅。

王远花了半月时光,将山东盐场粗略巡查一遍。虽部分地方改造尚未完工,但他心中有数,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眼见诸事渐有眉目,王远便打算继续南下。恰在此时,一个意外之人突然到访……

又回到了王远初来之时的那座小城。山东盐场盐司衙门内,一众官吏齐聚一堂,为王远践行。

厅内灯火通明,佳肴满桌。众官吏神色恭敬,目光皆聚焦在王远身上。

盐场负责人陈浩,满脸赔笑,率先举杯:

“王大人此次亲临山东盐场,指导有方,我等受益匪浅。此番改造能有这般成效,全赖大人提点。

只是下官手段多有偏激之处,还望大人海涵。日后定当赏罚分明,对做得好的灶丁,多多赏赐。”

嗯…应该是听了沈从的汇报,知道王远可能对他有些不满。所以此刻也是趁着这个机会,一并解释了!

王远放下酒杯,满是笑容,缓缓说道:“此次改造,你功不可没。往后行事,还需宽严相济,莫要寒了众人的心。”

陈浩连忙点头,一副恭顺模样:“大人教诲,下官铭记于心,日后定当改正。”

王远又看向鲁泽,此人举人出身,做事干脆利落,被陈浩委以盐场管理重任。

王远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鲁盐吏,你做得极好。山东盐区诸多盐场中,唯有你管理的盐场改革进展最为迅速,灶丁们也都信服于你。

日后还需再接再厉,待盐政改革大功告成,本官定会向陛下如实禀报你的功绩。”

鲁泽受宠若惊,赶忙起身,拱手作揖:“承蒙大人夸赞,皆是大人领导有方,下官不过是尽些本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对王远奉承起来,言辞间满是尊崇之意。

余有丁更是满脸谄媚,高声道:“大人英明神武,此次盐政改革,定能名垂青史!我等能在大人麾下效力,实乃三生有幸。”

王远神色淡淡,不置可否,嘴角微微上扬,算是回应众人的恭维。

就在众人把酒言欢、宾主尽欢之际,盐司衙门的书办匆匆跑了进来。

这人神色慌张,跪地禀报道:“钦差大人,外面有人求见!”

王远放下酒杯,神色微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不知来者何人?”

书办摇了摇头,一脸茫然:“大人,外面来的贵客只说他叫海瑞,还说大人您一听便知。”

王远轻“咦”一声,喃喃自语:“这海瑞不是在曹州任知州吗?虽说同属山东省,可曹州远在山东最西边,与这海边相隔甚远。他怎的突然跑来?我记得他向来最讲规矩,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念叨片刻,王远站起身来,扫视众人一眼,沉声道:

“各位同僚,海瑞之名,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如今他身为曹州知州,不知为何前来寻我。咱们一同出去迎一迎吧。”

余有丁反应极快,立刻站起身来,满脸堆笑:“是极是极,曹知州怎么说也是从五品的高官,我等理应迎接一二。”

众人纷纷附和,意见达成一致,便跟在王远身后,向着门口走去。

到了门口,王远一眼便瞧见海瑞牵着一头秃毛驴,站在大门外。

海瑞身上穿的并非官服,而是一年前王远初见时,那件浆洗得灰白的长衫。

“刚峰兄,真的是你?不知刚峰兄这知州当得可还顺遂?”王远并未直接询问来意,而是打算先寒暄一番。

海瑞一如往昔,性情刚直,丝毫不作客套,开门见山地说道:“钦差大人,下官此行前来,是有一事相求,不知大人能否应允。”

王远点了点头,笑容不改:“刚峰兄有何难处,不妨直言。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定当竭尽全力。”

海瑞听后,点了点头,随即诉说起来。王远听着海瑞的讲述,这才明白他此番前来的缘由。

原来,海瑞担任曹州知州后,因曹州毗邻孔圣人所在的曲阜,附近多是孔家的田地。

曹州土地虽多,可九成以上被孔家、颜家等四大家族瓜分,少量土地也落入其他官员、地主、乡绅之手,自耕农土地少得可怜。

而如今朝廷征税,却多从平头百姓身上征收,大家族、乡绅地主基本不用纳税。

海瑞一心为民,自然不愿与四大家族同流合污,多次回绝他们的拉拢,这可彻底惹恼了四大家族。

眼下万寿节即将来临,以往这个时候,各县、各州、各省都会向皇帝进献礼物。

往年这些礼物,大多由曹州的几大家族共同筹备。可海瑞得罪了曹州的几大家族,这礼物自然送不出来了。

换作其他官员,即便得罪了当地大家族,也能向普通百姓加收赋税来解决问题。

可海瑞既不愿得罪大家族,又不忍心向小民加税,这下可犯了难。

毕竟府衙内空空如也,总不能挪用公账上的钱去给皇帝送礼,那可就太荒谬了。

就在海瑞打算送些当地土特产品,比如窝窝头、几捆菜叶时。

他的媳妇突然提及,王远来山东巡视盐场,便让海瑞过来问问,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海瑞虽满心不情愿,但拗不过家中女眷的唠叨,又担忧妻儿及腹中孩儿的安危,只得不情不愿地来了。

王远听后,心中大为震惊,暗自思忖:这海瑞,也太看得起我了吧。孔家地位尊崇,除了开国君主,谁能动得了他们?你与四大家族对上了,还想找两全其美的办法?

王远轻咳一声,神色平静地说道:“此事稍后再议,本官明日便要继续南下巡盐,今日在此设下践行宴,刚峰兄不如进来一同喝上一杯。”

海瑞皱了皱眉,似乎明白王远的意思,心中有些不悦,本想甩袖离去。

但念及自己此行是有求于人,现在人家不同意,自己还甩脸色,实在不妥。于是点了点头,跟着众人进了宴会厅。

海瑞一进宴会厅,瞧见桌上琳琅满目的菜肴,以及大堂边上尚未退下的歌姬,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还没等王远开口,海瑞只是端起一杯酒,朝着王远敬了一杯。一饮而尽后,重重放下酒杯,转身便离开了。

王远望着海瑞离去的背影,一脸无奈,心中暗叹:这海刚峰,还是这般,见不得一点奢侈。

王远也曾听闻海瑞从前断案之事,知道海瑞断案,只要证据稍有模糊,必定是富人败诉。

甚至有些穷人故意寻衅富人,然后诬告,到了海瑞手上,富人往往要吐出财富。若穷人手段再狠些,富人更是要倾家荡产。

王远对这种一刀切的断案方式,并不认同。但想到时代的局限,以及这个时代富人积攒财富的手段。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王远摇了摇头,将思绪拉回,看向其余官吏。

余有丁反应最为激烈,在他看来,海瑞此举分明是不给自家大人面子,满脸愤慨地说道:

“大人,此人明明有求于您,却还摆出这副姿态,实在是可恶至极。大人好心邀他赴宴,他却如此目中无人,不如派锦衣卫将他乱棍打出去!”

王远摆了摆手,神色淡然:“刚峰兄性情如此,不必过于苛责,随他去吧。”

余有丁一听,立刻又拍起马屁:“大人果真度量非凡,如此之人都能容下,下官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他官吏见状,也纷纷附和,一时间,马屁声此起彼伏。

王远笑着摆了摆手,端起酒杯:“莫要再提刚刚的小插曲,来,继续。”

另一边,海瑞并未直接回曹州,而是打算在附近驿站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启程。

当晚,海瑞正在研读《论语》,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

海瑞颇感惊讶,心想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于是放下《论语》,起身前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身黑袍的王远,王远见了海瑞,拱手行礼:“刚峰兄,深夜叨扰,未曾打扰清梦吧?”

海瑞回了一礼,满脸疑惑:“景行,你竟来了?”

王远笑着走进屋内,说道:“刚峰兄,我如今身负盐政改革重任,今日白日人多嘴杂。再加上你所应对的乃是孔家,我实在不便出面。”

海瑞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白天的询问确实有些不妥。

连自己这个以刚直著称之人,面对孔家都感到棘手,更何况是王远。想通之后,海瑞深深作揖,诚恳道歉。

王远连忙将他扶起,说道:“刚峰兄,虽说我无法直接帮你,但出谋划策还是可以的。我恰好想到一计,可助你达成所愿,不知你愿不愿听?”

海瑞眼前一亮,他对王远的智谋向来深信不疑。王远也不迟疑,立刻将自己的计谋和盘托出。

如今将近六月,小麦即将成熟,正值农闲的尾声。海瑞身为曹州知州,可以征召境内百姓服徭役。

至于做什么呢?

修建景观。

菏泽作为芍药之乡,五月下旬芍药盛开,可开辟百亩芍药花田;即将到来的六月,荷花绽放,再举办赏荷宴会。

景观建成后,便可广邀天下读书人,以嘉靖万寿节将至,曹州要敬献诗篇为由,举办诗会。

届时,将诗会中写得最好的几篇诗词呈献给嘉靖,这可是一步登天的好机会,想必天下读书人会竞相前来。

再加上先前打造的景观,有了噱头,更能吸引读书人。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送礼难题,又不用花一分钱,而且这些景观日后还能留存,每年都可举办活动。

只是今年时间稍晚,若是在三月到四月牡丹盛开之时,效果会更好,毕竟菏泽素有“牡丹之都”的美誉。

海瑞听后,十分不解,问道:“既然送诗词即可,那直接请景行你写一篇不就行了?”

王远笑着解释:“我一人所写,自然不行。这其中大有深意,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若随意送一篇诗词上去,如何能彰显其珍贵?凡事都要有个对比。

若是将天下读书人齐聚曹州写诗词,再挑选出排名前几的呈上,意义就大不一样了,那可是精挑细选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