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351章 陈浩酷吏?

第351章 陈浩酷吏?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作者:
沐冬人
本章字数:
8614
更新时间:
2025-04-13

王锡爵看着众人的背影,只感到一股憋屈感从心中升起。

‘什么时候这种同进士出身的人,也敢在自己面前质问?还有这些举人出身之人,竟也敢跟着过来起哄!’

很快王锡爵又按耐住自己的心情。但一种向上爬的野心开始疯狂滋生!

~~~~~

长芦盐区,码头之处。

今日码头热闹非凡,人声鼎沸。数百身着官服或甲胄之人,往来穿梭,不断朝着停靠在码头的福船行进。

其间,吆喝声、脚步声、重物搬运之声交织在一起。

王远在长芦盐区已驻留一月有余,将长芦盐区大大小小数十个盐场,皆巡视了一遍。

除了单道理所在的黑水盐场,其余官吏倒都十分顺从,改造颇为成功。

王远身旁皆是官吏和护卫的核心人物,众人伫立码头中央,着实挡住了其他官吏的去路。

然而,其他官吏虽然需要绕道,却敢怒而不敢言。

王远抬手轻拍丁程鑫的肩膀,神色平静,语气沉稳:

“如今长芦盐区改造大体完成,丁御史,此地便交由你来坐镇。与那些盐商往来交易之时,每一笔都要留存卷宗,也好为其他盐区树立范例。

若遇到难题或出了状况,这都实属正常。毕竟我等并无前人经验可借鉴,都是石头过河。

莫要惧怕犯错,大明泱泱大国,没有什么错误是无法承受的!你只管大胆去做!若实在拿不定主意,便写信向本官询问。”

众人围在一旁,满是羡慕之色。尤其是余有丁,眼红得仿佛要滴出血来,心中暗自嘀咕:

‘有这等关系,可真是太畅快了!什么都不必操心,轻轻松松便能身居高位,如今手中权势又如此惊人,即便做错事还有人兜底!’

丁程鑫听了,心中十分感动,当即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大人放心,下官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王远微微点头:“好,你回去吧,我们这便启程了。”言罢,转身带着其他人朝大船走去。

此次南下前往山东盐场,路途不算遥远,且一路顺遂,再未遭遇那些不知死活的刺客前来行刺。

三日后,王远一行人的船队,稳稳停靠在山东盐场码头。

不过,王远等人前来的消息,并未提前告知在此坐镇的陈浩。因而码头上此刻冷冷清清,河道边唯有王远这一支船队。

如此一支打着钦差旗帜的船队驶入港口,港口负责人自然很快便发现了。

当时便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派手下快马加鞭,前去向陈浩汇报消息。

随后又赶忙将码头上的官吏全都召集起来,前往迎接。

“属下从八品都转运盐使司知事沈从,拜见钦差大人!”沈从声音微微发颤,小心翼翼地说道。

“属下从九品盐课提举司吏目王槐,拜见钦差大人!”王槐同样毕恭毕敬,声音中带着几分敬畏。

王远看着眼前两个身着绿色官服、脸色略显黝黑的中年人,从他们的官职,便能大致推断出他们的来历。

毕竟两科的进士、举人所授官职,基本都是固定的。

从八品的官职,应是丁程鑫这科的进士担任;至于从九品的官职,那便都是举人了。

“沈知事,本官已巡察完长芦盐场,如今前来山东盐场巡视,不知你们可做好准备了?”王远神色冷峻,目光如炬,直直看向沈从。

沈从越发紧张,额头渗出细密汗珠,结结巴巴地说道:

“钦差大人,下官只是负责看守码头,至于陈主事是否完成盐场改造,下官确实不知。

下官已派人将大人到来的消息告知陈主事,想来他很快便会赶来迎接大人,大人不妨在此稍作歇息。”

王远直接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山东盐区盐场众多,若是陈主事在较远的盐场,这赶回来岂不是还得一两天,本官可不愿多等。

反正本官只是查验盐场改造情况,陈主事在不在场并无大碍,他不在,本官反倒更能看清真实的改造状况!

沈知事,你在山东盐场也待了许久,想来是认得路的吧!不如就由你领着本官巡视一番。”

沈从哪敢拒绝,稍作迟疑,便赶忙应下:“遵大人吩咐!大人,是否现在就动身?”

王远扭头看了一眼还在陆续下船的官吏和军士们,随后点头说道:“现在就去!”

说罢,王远又对着身边人吩咐道:

“李千户、小国公、丙忠(余有丁的字),你们各自带上几个人,随本官一同巡视。至于其他人,让他们各自收拾好行装,而后前往驿站等候!”

“遵令!”三人齐声应和,随后迅速跑去各自准备。

其中余有丁最为兴奋,心中暗自窃喜:‘如今自家师父身边没有亲近之人,最亲近的可不就是我吗?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我了!’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三人便准备妥当。

“走吧!先去最近的灶户寮看看!”王远神色平静,率先开口。

“遵令!”沈从连忙应了一声,随后牵来了数十匹马,众人翻身上马,朝着一个方向疾驰而去。

但当众人路过盐司衙门所在的小城时,王远目光敏锐,一眼便瞧见城门口好似吊着些什么东西。

当即勒住马绳,马匹发出嘶鸣声,稳稳停了下来。

其他人见王远停下,也迅速赶了回来。

余有丁满脸谄媚地率先问道:“大人,您为何停下呀?”

王远并未作答,只是皱着眉头,眯着眼打量着城门吊着的东西,脸色愈发难看。他没有理会众人的疑问,催马朝着城门方向奔去。

其余人察觉到气氛不对,都安静地跟在身后。

至于沈从,他已然知晓王远看到的是什么,顿时冷汗直冒,马匹不自觉地落到了队伍最后。

虽说距离城门尚有一段距离,但众人很快便抵达了城门口。

这下,众人都看清了城门吊着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竟是十余具人的尸体,每具尸体都被绳子套着脖子,直接绑在城墙的城垛之上。此时,这十人的尸体已然风干,凑近了也闻不到什么尸臭味。

王远冷冷地看了一眼,坠在最后面的沈从,质问道:“沈知事,不解释一下吗?”

沈从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跑到王远跟前,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大人,这些人都是附近的灶丁,为首一人是那个灶户寮的灶长。

陈主事一个多月前来到山东盐场,率先在此地进行试验,并且通知其他灶户寮的灶长前来学习。

十余天前,第一池盐池晒盐成功,陈主事便让这些灶户寮的灶长回去牵头改革。

但我们得到的消息却是,这些灶户寮阳奉阴违。陈主事为了杀鸡儆猴,特意找了一处灶户寮检查。

随后斩杀了带头的灶长,以及其余反抗的十几户灶丁。”

“擅自杀人,陈主事为何不向本官禀报?”王远声音冰冷,仿佛裹挟着寒霜。

可话一出口,他自己先愣住了,他竟更在意陈主事没有汇报、擅自行动,而非这些灶丁被当做杀鸡儆猴的对象。

原来自己这般冷血吗?

随后,王远便不再纠结,冷血便冷血吧,或许是事不关己,便觉得无所谓了。

沈从听到这个问题,明显愣了一下,他又不是陈浩,哪里知晓陈浩的想法呢?

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说道:“大人,这个……下官实在不知啊!”

王远深吸一口气,摆了摆手:“罢了,等陈主事回来,让他亲自向我解释。把这些人弄下来,好好安葬了。

这尸体也挂了这么长时间,杀鸡儆猴的目的也达到了,没必要再辱没人家的尸体。”

“大人仁慈!大人英明神武,此举实在是顺应民意呐!”余有丁立马满脸堆笑,抢先拍起马屁。

“对了,陈主事在盐场改造期间,可曾对灶户寮或一些灶丁有所赏赐?”王远突然问道。

沈从虽心中疑惑,但还是赶忙回道:“大人,陈主事并未给予任何赏赐。”

王远心中了然,他明白这陈浩行事作风如同酷吏。

让他做事,他能做得很好,可手段却极为强硬,根本不懂恩威并施的道理。

这种人在改革中,倒是一把利刃,他这种不顾一切做事的性子,正是上位者所需要的。

他们不会像普通官吏那般推诿责任,做个“不粘锅”。这种既能做事又能背黑锅的人,实在是太难得了!

“嗯,丙仲。今晚回了驿站,你便去盐司衙门打听,哪个灶户寮改造速度最快。

改造速度最快的灶户寮,本官要予以奖赏,就定为赏赐一年俸禄!

还有,这个赏赐一定要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地送过去,并且要让这个消息传遍所有盐场。”

余有丁立刻心领神会,连连点头:“大人,下官明白了!大人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如此一来,定能激励其他灶户寮全力投入改造!”

王远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挂在城墙上的尸体,调转马头说道:“走吧,去之前确定的灶户寮,本官亲眼瞧瞧情况。”

沈从立刻拍马跑到最前方,为众人引路。这一路倒也顺利,再未发生什么意外,很快便来到了一个灶户寮。

只见灶户寮外,盐池都已改造完毕,比以往更深更大,数量也增多了。

在最后一个盐池内,两三个灶丁身着破旧衣衫,赤着双脚,在盐池中来回走动。

他们手中拿着爬犁,时不时地翻动着即将干涸的卤水,随着爬犁的翻动,白花花的盐粒不断翻滚起来。

而灶户寮内的房屋,依旧是破旧的茅草屋,许多人家连门板都没有,仅仅用一块破布遮挡着。

王远这一行骑着高头大马的人,自然吸引了灶户寮内灶丁的注意。

不过,他们都战战兢兢地躲得远远的。唯有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跑了过来。

“众位大人,小老儿是这灶户寮的灶长,不知各位大人前来,所为何事啊?”老者声音带着几分畏惧,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远看着眼前这个小老头,不禁皱起眉头,询问道:

“你是何人?按照盐场规矩,每个灶户寮的灶长,理应是三四十岁之人,你这年纪,恐怕五十多了吧。”

小老头听后,越发紧张,声音都有些颤抖:“大人,小老儿是这灶户寮上一任的灶长,这一任灶长对陈大人不敬,被……被杀了!”

王远心中顿时明白。没想到运气这般“好”,刚才在城门口看到的尸体,竟然就是这个灶户寮的。

不过仔细一想,倒也合乎情理。陈浩若想杀鸡儆猴,肯定会在附近随便找一个,这里是最近的,自然最有可能被选中。

而自己下了码头,也是吩咐找最近的,这可不就正好撞上了嘛!

“哦,原来如此。本官乃钦差,负责盐政改革之事。还有本官已吩咐将城墙上那几具尸体取下,妥善安葬。

若是你们这儿还有那些人的亲眷,便派人前去收敛尸身,也可以带回来安葬。”

小老头听后,顿时泪流满面,情绪激动地喊道:“大人仁慈,多谢钦差大人开恩啊!小老儿……小老儿就是这一任灶长的阿爹。”

王远听后,沉默了片刻。

刚才他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还真有亲眷在此,而且还是灶长这般关键的人物!

看来这陈浩,这酷吏当得还不够到位,还需好好调教。这斩草不除根,日后怕是要出乱子。

而且,他怎如此没脑子?刚杀了人家儿子,又让人家老爹重新当灶长。就不怕人家振臂一呼,带领众人造反吗?

原本王远对此事并不在意,毕竟只是杀鸡儆猴罢了,何须了解那“鸡”的出身?

可现在,他倒是有些好奇了,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呢?

“你且与本官说说,你那儿子为何要对陈主事的命令阳奉阴违?你可有什么怨言?”王远神色平静,目光直视小老头。

小老头抹了抹眼泪,连忙诉说起来:“大人,小老儿那儿子也不是有意的。俺们这儿还得煮盐,若是全部停下,去挖盐池改造,俺们吃喝可就成了问题。

小老儿那儿子便让一半人去改造盐池,剩下的人都去煮盐。只是……只是……

唉~小老儿不怪任何人!没有怨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