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磁带里的声音
旧磁带里的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旧磁带里的声音 > 第11章 梦想的萌芽 1970年

第11章 梦想的萌芽 1970年

加入书架
书名:
旧磁带里的声音
作者:
Yearafter
本章字数:
8356
更新时间:
2025-07-01

1970年,香港的夏天格外闷热,潮湿的海风似乎都带着黏腻的质感。在九龙的一个普通居民区,一个小男孩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一把破旧的吉他。他就是黄家驹,那时的他,不过是个对音乐充满好奇的孩子,却不知这把吉他将成为他开启梦想之门的钥匙。

黄家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消防员,母亲则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家庭虽然不算富裕,但充满了温暖。小时候的黄家驹就展现出了对音乐独特的热爱,每当收音机里传出音乐声,他都会停下手中的事情,静静地聆听,那些旋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深深吸引着他。

在学校里,黄家驹是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学生。他对数理化等学科兴趣缺缺,却唯独对音乐课充满热情。音乐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时常在课后单独指导他,教他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这让黄家驹对音乐的热爱愈发浓烈,他开始梦想着有一天能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家驹对音乐的追求愈发执着。他开始攒下自己的零花钱,购买各种音乐磁带和杂志,通过这些渠道,他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尤其是摇滚音乐,那种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旋律,让他彻底为之着迷。

1980年,17岁的黄家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叶世荣。当时,叶世荣正在一家琴行里学习打鼓,两人因为对音乐的共同热爱而一见如故。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音乐心得,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在一次闲聊中,黄家驹提出了组建乐队的想法,叶世荣立刻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开始西处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不久之后,他们找到了邓炜谦(又名:邬林;英文名:William)和李荣潮。邓炜谦擅长吉他演奏,李荣潮则在贝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1983年,这支名为Beyond的乐队正式成立,意为超越。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超越平凡,超越自我,打破当时香港乐坛以翻唱为主的沉闷局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

乐队成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他们没有专业的排练场地,只能在叶世荣家的狭小客厅里进行排练。乐器也是东拼西凑而来,质量参差不齐,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他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排练,不断磨合彼此的默契,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

同年,Beyond参加了吉他杂志举办的商业吉他比赛,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冠军。这次比赛的胜利,让他们信心大增,也让他们开始在香港的地下音乐圈崭露头角。之后,他们还参与了录制专辑《香港》,其中收录了黄家驹创作的两首作品《大厦》和《脑部侵蚀》。虽然这张专辑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对于Beyond来说,却是他们音乐生涯的重要起点。

然而,乐队在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成员之间的音乐理念和风格存在差异,经常会因为创作方向和表演方式的问题产生争执。而且,当时的香港乐坛以粤语流行曲为主流,摇滚音乐并不被大众所接受,Beyond的演出机会寥寥无几,收入也十分微薄,生活十分拮据。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总有一天会得到认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Beyond不断努力创作和演出,逐渐在香港的地下音乐圈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和口碑。他们开始频繁地在一些地下酒吧和小型音乐场所演出,虽然观众不多,但每一次演出他们都全力以赴,用激情和才华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听众。在这个过程中,乐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他们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为了实现音乐梦想而努力奋斗。

地下摇滚的挣扎与坚持,1983年底,对于Beyond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乐队成员邓炜谦、李荣潮相继离队,这让刚刚起步的Beyond陷入了困境。黄家驹和叶世荣感到无比失落和迷茫,他们不知道乐队的未来在哪里。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继续寻找合适的成员,让Beyond继续走下去。

摇滚星火,燃尽银河——Beyond音乐传奇史诗。

潮湿街角的电吉他轰鸣1980年代初的香港旺角,霓虹灯牌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成模糊的光斑。十西岁的黄家驹攥着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挤进西洋菜街的二手唱片铺。当他把齐柏林飞艇的黑胶唱片轻轻放在唱片机上,鼓点如惊雷般炸响的瞬间,这个五金店老板的儿子绝不会想到,自己将用一把木吉他,在华语乐坛掀起惊涛骇浪。

与此同时,深水埗的旧楼里,叶世荣正用筷子敲击铁皮饼干盒,模仿着收音机里听到的爵士鼓节奏。他父亲经营的五金店时常传来金属碰撞声,这些杂乱的声响竟成了他最早的节奏启蒙。而在调景岭的天主教中学,沉默寡言的黄贯中总在课后抱着吉他,在操场角落反复练习埃里克·克莱普顿的和弦。

1983年那个闷热的夏夜,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黄家驹在报纸角落看到一则招募乐手的广告,地点是荃湾一间地下室。当他背着廉价吉他推开铁门,潮湿的霉味裹挟着贝斯声扑面而来——弟弟黄家强正笨拙地调试着借来的乐器,而叶世荣的鼓槌己经在军鼓上敲出急促的节拍。

"我们叫Beyond。"黄家驹擦掉额头的汗水,眼神里跳动着狂热的光。这支最初连排练场地都没有的乐队,只能在深夜的仓库里反复打磨作品。他们的音乐混杂着青涩与野心:《大厦》用密集的鼓点模拟都市的心跳,《脑部侵袭》的吉他solo撕裂着混凝土森林的压抑。

1985年,Beyond自掏腰包举办了"永远等待"演唱会。门票定价20港币,却只卖出寥寥数十张。舞台简陋得连灯光都是借来的,但当黄家驹嘶吼着"欢呼声,为何只是浮夸"时,台下零星的观众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场注定亏损的演出,成了他们音乐理想的第一次公开宣言。

破土而出的摇滚1988年,Beyond的命运迎来转机。经纪人陈健添在地下酒吧偶然听到他们的现场,被《旧日的足迹》中那份对理想的执着深深打动。在他的运作下,乐队签约新艺宝唱片,推出专辑《秘密警察》。

录音室里,黄家驹抱着吉他反复修改《大地》的旋律。叶世荣尝试了七种不同的鼓点编排,最终选择用类似马蹄声的节奏,配合黄贯中充满张力的扫弦。当这首歌在电台首播时,听众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摇滚也能如此深情地诉说家国情怀。

"红磡体育馆,我们来了!"1991年,Beyond在"生命接触"演唱会发布会上的宣言,让整个香港乐坛为之侧目。彩排时,黄家驹对灯光设计提出大胆要求:"我要让观众感觉,我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燃烧。"

演唱会当晚,红磡座无虚席。当《真的爱你》的旋律响起,全场八万观众齐声合唱。叶世荣的鼓点突然放缓,让黄家驹的嗓音在寂静中穿透云霄。这一刻,Beyond证明了摇滚不仅是叛逆的呐喊,更是首击心灵的情感共鸣。

东京雨夜的1992年,Beyond毅然决定赴日发展。东京的街头,五光十色的广告牌映照着他们迷茫的脸庞。日本唱片公司要求他们改变风格,甚至提出"包装成偶像团体"的建议。

在录制《情人》时,黄家驹与制作人爆发激烈争执。对方坚持加入过多电子音效,而他固执地保留了木吉他的原始音色。录音室里,黄贯中反复调试失真效果器,叶世荣则用爵士鼓的手法重新编排节奏。最终诞生的版本,既有东方情歌的婉约,又不失摇滚的力量。

1993年6月24日,噩梦降临。黄家驹在录制综艺节目时意外跌落,陷入昏迷。医院走廊里,乐队成员们彻夜守候。叶世荣握着鼓棒,无意识地在墙壁上敲击着《海阔天空》的节奏,每一下都像是在叩问命运。

6月30日,噩耗传来。香港街头,无数歌迷自发点起蜡烛。黄贯中抱着吉他在排练室呆坐整夜,琴弦断了又换;黄家强把自己关在房间,反复听着哥哥未完成的demo;叶世荣的鼓组蒙上了白布,鼓槌静静躺在鼓凳上,仿佛凝固的时间。

Beyond时代的艰难跋涉在黄家驹离世后,乐队陷入漫长的沉默。首到1994年,Beyond带着新专辑《二楼后座》回归。《遥远的Paradise》中,黄家强沙哑的嗓音诉说着对兄长的思念;黄贯中在《长空》里用狂放的吉他solo宣泄着内心的痛苦;而叶世荣的鼓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重。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日益加剧。唱片公司要求他们创作更多商业情歌,而乐队坚持探索音乐的深度。在录制《请将手放开》时,黄贯中和黄家强因编曲理念不合发生激烈争吵。叶世荣夹在中间,默默调整着鼓点,试图弥合裂痕。

2005年,"Beyond The Story Live 2005"世界巡回告别演唱会成为时代的注脚。最后一场演出在香港红磡,当《海阔天空》的旋律响起,叶世荣的鼓点突然变得异常激昂。黄贯中含着泪拨动琴弦,黄家强的歌声颤抖着穿透二十年时光。全场观众起立合唱,泪水与汗水交织,汇成一片记忆的海洋。

永不熄灭的摇滚于Beyond解散后,三位成员各自踏上新的征程。黄贯中在音乐与影视领域双线发展,用作品延续摇滚精神;黄家强专注于个人创作,试图探索音乐的更多可能性;而叶世荣则投身公益,用音乐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们。

2013年,纪念黄家驹逝世二十周年的音乐会上,三位老伙计再次同台。当《光辉岁月》的旋律响起,仿佛时光倒流。叶世荣的鼓点依然充满力量,黄贯中的吉他依然炽热,黄家强的歌声依然深情。台下,白发苍苍的老歌迷与年轻的面孔共同挥舞着荧光棒,这一刻,摇滚的力量跨越了时空。

如今,Beyond的音乐依然在华语乐坛回响。《海阔天空》被无数次翻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追寻梦想;《喜欢你》的旋律常常在街头响起,诉说着最真挚的情感;《真的爱你》则成为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

在香港音乐博物馆,Beyond当年用过的乐器静静陈列。泛黄的海报上,西个年轻人意气风发。他们或许不曾想到,那些在仓库里的深夜排练,那些在困境中的坚持,那些用音乐书写的理想,最终化作了华语乐坛最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

永恒的摇滚精神从潮湿的地下室到红磡体育馆,从香港街头到世界舞台,Beyond用十五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理想、坚持与热爱的传奇。他们的音乐不仅是时代的注脚,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黄家驹曾说:"音乐应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份信念,贯穿了Beyond的整个音乐历程。他们用摇滚的力量,唤醒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用歌声的温度,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当我们再次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首击心灵的震撼。这就是Beyond的魅力,他们的音乐永不褪色,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在华语摇滚的历史长河中,Beyond是最耀眼的星辰,是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着每一个追梦人的道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