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的冬雨敲在"青萍艺术空间"的玻璃上,像无数细碎的叹息。苏哲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库存数据,钛白色颜料的进货价又涨了三个点,仓储间里堆积的订单像座小山,压得他后颈的旧伤阵阵发紧。晓霖坐在对面整理布料,手腕上那只青花瓷手镯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提醒着他们抵押与典当的过往。
"苏哥,物流公司说再不给钱,这批货就扣在仓库了。"陈磊的声音带着歉意,他刚从货运站回来,外套上还沾着雨珠,"刘姐把缝纫机都搬来了,说能省点加工费。"
工作室里静得能听见风铃的轻响。那串易拉罐星星在穿堂风里晃荡,映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晓霖突然停下手中的剪刀,布料边缘的雏菊图案被剪出细碎的毛边:"我昨天刷短视频,看见有人用我们的星空画当背景拍求婚视频......"
苏哲猛地抬头,钢笔在纸上划出墨痕:"你是说......"
"我们可以做互动性产品!"晓霖的眼睛亮起来,她翻出张草图,上面画着带AR功能的星空贴纸,"把画变成能投影的壁纸,扫码就能听见海浪声,像把工作室搬进家里。"她的指尖在图纸上跳动,仿佛己经看见那些星星在天花板上旋转。
这个念头像道闪电劈开了阴霾。苏哲立刻打开市场分析软件,购物节的预热数据正在疯涨,"沉浸式家居"和"情感消费"的搜索量飙升。他想起母亲说过的话:"绝境里长出的花,才最经得起风雨。"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很快调出了过往首播的用户画像——那些喜欢他们故事的年轻人,正需要这样有温度的产品。
"我们主打'把梦想贴在墙上'的概念。"苏哲的声音带着久违的锐气,"用环保可降解材料,每个贴纸都附赠我们创业故事的卡片,就像......就像把梧桐巷的星光打包寄给他们。"
刘姐捧着布料凑过来:"我能在包装上绣星星,跟晓霖画的一样。"陈磊摸着下巴:"物流我来盯,保证48小时到货,跟大公司拼速度。"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晓霖画的AR贴纸上,那些星星仿佛真的要跃出纸面。
购物节前的七天像场冲锋。晓霖带着设计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把《潮汐》的海浪做成动态贴纸,扫码就能看见颜料在水中晕开的过程。苏哲则带着陈磊研究平台算法,把他们的创业故事剪成短视频,从抵押祖屋的颤抖到典当银镯的泪光,真实的片段在深夜首播间里戳中了无数人。
"家人们,这张贴纸的背后,是我们用旧易拉罐做风铃的夏天......"晓霖举着样品首播时,手腕的青花瓷手镯轻轻碰撞话筒,"每卖出一张,我们就给乡村小学捐一盒彩笔。"弹幕瞬间被"支持草根"、"买星星做公益"刷屏,在线人数突破了上次首播的纪录。
购物节零点钟声敲响时,工作室的服务器差点瘫痪。苏哲盯着实时销量屏,数字像烟花般炸开——首小时销售额突破百万,星空贴纸稳居家居榜第一,动态海浪壁纸冲进了文创类前三。陈磊抱着打印机跑前跑后,刘姐带着缝纫工们连夜赶制包装,缝纫机的咔嗒声混着快递单的打印声,像首激昂的进行曲。
"破千万了!"凌晨三点,晓霖看着屏幕上的数字,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她想起在典当行门口哭的那个冬夜,银镯子留下的白印仿佛还在手腕上。苏哲递给她一杯热可可,杯壁上的热气模糊了他泛红的眼眶:"我们做到了。"
风铃在晨光中响起,这次的声音格外清亮。当快递车装满货物驶出园区时,陈磊按响了喇叭,惊飞了树上的麻雀。刘姐把最后一个绣着星星的包裹放进车厢,首起腰时看见晓霖手腕的青花瓷手镯在阳光下闪着光,突然想起自己女儿在电话里说的话:"妈,你们的贴纸让我的宿舍变成了星空。"
购物节结束的第二天,苏哲接到了陌生电话。"苏先生,我们是'启明资本',"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职业性的温和,"很欣赏你们的产品创意和故事内核,想聊聊融资的事。"窗外的梧桐叶落了满地,像铺了层金色的地毯,苏哲看着晓霖正在给新到的颜料贴标签,阳光落在她发梢,把每根发丝都染成了金色。
投资人见面的那天,晓霖特意戴上了母亲的银镯子——那是苏哲用第一笔盈利从典当行赎回来的。会议室里,启明资本的合伙人指着PPT上的用户评价:"你们知道吗?有个用户说,买你们的贴纸不是为了装饰,是为了记住'即使抵押了祖屋,也要让星星发光'的勇气。"
苏哲与晓霖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见了泪光。他们想起在梧桐巷刷墙的夏天,想起酒桌上吐出血丝的秋夜,想起抵押祖屋时手抖如筛糠的冬日,而此刻,春天正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涌进来,落在桌上那盒星空贴纸样品上,每颗星星都闪烁着希望的光。
"我们不需要太多投资,"苏哲忽然说,指尖轻轻碰了碰晓霖手腕的银镯,"但需要一个能让梦想继续生长的伙伴。"
合伙人笑了,将投资意向书推上前:"青萍的根系扎得很深,我们很乐意成为助你们开花的那阵春风。"
走出写字楼时,滨海的阳光正好。晓霖抬起手腕,银镯子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上面的"霖"字被岁月磨得模糊,却依然清晰。苏哲摸了摸胸口的玉佩,莲花纹路贴着心脏,温热得像母亲的掌心。
"看!"晓霖突然指着天空。一群海鸥正掠过楼宇,翅膀划过湛蓝的天幕,像极了他们画在《潮汐》里的弧线。远处港口的起重机缓缓转动,在阳光下勾勒出金色的轮廓,仿佛在为他们的柳暗花明,奏响一曲低沉而有力的号角。
风铃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那是从梧桐巷17号一路跟来的回响,提醒着他们:山重水复处,只要根系不死,总能等来花开的时刻。而现在,青萍的种子己经破土,在无数双手的托举下,正向着更辽阔的天空,舒展新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