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傍晚的风裹着桂花香钻进图书馆。李君簌抱着保温杯站在门口,看苏黎杭正踮脚往书架上塞一本校园诗选,藏蓝毛衣袖口挽到手肘,露出一截手腕。
"我来晚了十分钟。"他把保温杯往桌上一放,"陈奕说你今天要从旧刊里挑些内容做展览,我帮你带了桂花糕,后街王奶奶现做的,还热乎。"
苏黎杭转身时,毛衣下摆扫过桌角的《2002年摄影社年鉴》,书页哗啦啦翻到中间。李君簌瞥见内页贴着张老照片:穿格子衬衫的男生举着相机,身后站着扎马尾的女生,两人都笑得很亮。"这是...你?"他指着照片里的男生。
"我爸。"苏黎杭把诗选摆正,"他高二时是摄影社社长,后来去北京读大学,相机就留在了学校。"他摸了摸照片边缘的折痕,"我高一入学前,他把我妈的旧相机塞给我,说'要替我接着拍'。"
李君簌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保温杯上,杯身印着卡通熊——和他书包上挂的那个一模一样。"你妈买的?"
"嗯。"苏黎杭低头拆桂花糕的包装纸,"她总说我忙起来忘了吃饭,去年生日送了我这套杯子。"他抬头时,李君簌正盯着杯底的刻字:"赠小黎,愿你永远有热汤热饭。 2022.9"
图书馆的挂钟敲了七下。苏黎杭从纸箱里翻出一摞泛黄的《校刊》,封皮上的油墨己经斑驳:"今天重点整理这些,里面有学生写的投稿,还有老师的批注。"他把一本《1999年冬季刊》推给李君簌,"你看看这篇《冬天里的热奶茶》,写的是后勤阿姨每天给晚自习的同学煮姜茶。"
李君簌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用蓝笔写着:"1999年12月24日 雪,后勤组王阿姨煮了三大锅姜茶,杯子不够用,美术社借了我们二十个马克杯。——李建国(后勤主任)"
"李建国?"他抬头,"是现在管器材室的李老师?"
"他爸。"苏黎杭笑了,"我上周整理器材室,看见他抽屉里有本《1978年校史》,扉页写着'李建国 留念'。"
窗外的桂树被风吹得摇晃,细碎的花瓣落进开着的窗户。李君簌伸手接住一片,夹进《1999年冬季刊》:"等我们办展览,就把这些旧故事做成展签,旁边配现在的照片——比如你拍的我举着话筒,我拍的你修相机。"
苏黎杭的手指停在一张投稿纸上。那是篇短诗,标题是《致图书馆的午后》,作者栏写着"高二(2)班 苏云锦"。诗的最后一句是:"阳光穿过窗棂,落在旧书的纸页上,像极了未说出口的心事。"
"苏云锦是我初中的同桌。"苏黎杭轻声说,"她后来去了南方读大学,去年结婚时给我发了请柬。"他从抽屉里拿出张泛黄的请柬,"你看,她写的地址是'图书馆旧刊室苏黎杭收'。"
李君簌接过请柬,看到背面用铅笔写着:"小苏,替我摸摸新书架的木头,是不是还和当年一样暖。"
整理到八点半时,两人己经把二十箱旧刊归类完毕。苏黎杭搬来最后一摞,发现箱底躺着本《2005年摄影社作品集》,封面是张黑白照片:穿校服的男生蹲在操场边,镜头对准正在系鞋带的女生,女生的马尾辫翘着,像只小尾巴。
"这是...你?"李君簌指着照片里的男生。
"嗯?"苏黎杭笑笑,"那时候我总偷拍她,说要攒够一百张照片向她表白。"他翻开内页,结果她去了南京。
李君簌合上作品集,突然伸手戳了戳他的肩膀:"所以你现在不拍了?"
"拍啊。"苏黎杭从口袋里掏出相机,"上周你蹲在器材室修话筒,我就拍了张——"他把相机屏幕转向李君簌,照片里的男生正低头拧螺丝,发梢沾着灰尘,"这张叫《认真的人最可爱》。"
李君簌的脸腾地红了。他抢过相机,对着苏黎杭按快门:"那我现在拍你——认真整理旧书的人。"
照片里,苏黎杭坐在木凳上,怀里抱着一摞《校刊》,眼镜片上落了层细碎的光。李君簌放大照片,发现他嘴角还沾着点桂花糕的糖渣。
"明天拍短视频,"李君簌把相机塞回苏黎杭手里,"就用这张当海报。标题我都想好了——《图书馆的旧时光和新故事》。"
苏黎杭低头收拾东西,听见李君簌在门口喊:"走了啊!我明天早自习带豆浆,给你带双份的,甜的!"
他站在空了一半的图书馆里,望着窗外的月亮。风掀起桌上的《1999年冬季刊》,那页空白处的蓝笔字被吹得轻轻颤动,像在说些什么。
手机在兜里震动,是李君簌发来的消息:「今天整理到《致图书馆的午后》时,我突然懂了——有些心事不用藏,说出来,就有人替你记着。」
苏黎杭笑了,回了个「嗯」,又补了句:「明天早上七点西十,豆浆铺门口,我等你。」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旧书上,把那些泛黄的字迹照得发亮。有些故事,终于等到了要说出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