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散去,杨太太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来到前厅处的一处船舱隔板处。
此处正是此前见客时,林汐、林黛玉等女眷所坐的位置附近。
她目光在船舱内壁上快速扫过,随后伸出纤细却有力的手指,在的一处特定位置轻轻敲敲打打。
那动作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
随着她有节奏的敲击,原本严丝合缝的木板竟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紧接着,整个板子竟掉了下来,扬起一阵细微的灰尘。
里面居然真藏着一人。
里间盘坐着一位少年,约莫十五六岁的模样,身形虽不足量,却己初具挺拔之姿。他面容清秀,目若星辰,虽年纪尚小,但己隐隐透露出几分不凡的容姿。
仔细端详,竟与杨太太还有几分相似。
“我的小祖宗,还不赶紧出来,在里面等着饿死吗!”杨太太一见到他,顿时又气又急,眼中满是担忧与责备。
原来,这少年并非旁人,正是杨太太的亲侄儿,南安郡王的儿子,乃是当今陛下亲封的南安王世子。
而他的身份,非诏是不可离开驻地的。
这几日来,霍亭又如同一只蛰伏的困兽,一首藏身于这墙板夹缝之中。当初潜入时,他仅带了些干粮和水,此后便如人间蒸发一般,再未踏出半步。
此事极为机密,知晓之人寥寥无几,整个船上唯有杨太太和周明清楚内情。
林如海也知晓个大概,可是他没上船。
而那神机营西处追查的犯人,正是眼前这位少年。
他千里迢迢从驻地一路回京城,竟是去刺杀户部尚书。
他本意是想取那老头的性命,可谁能想到,最后关头,那老头竟抓住枕边的妾室,用她的身体挡住了那致命一剑。虽未得手,但户部尚书那老头却被吓得魂飞魄散,估计以后都难以重振往日威风了。
当下朝堂,尤其是京城,贪污之风盛行。
那户部尚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格外克扣他们南方军队的军饷。霍亭又身处军中,对此看得真真切切,心中满是愤懑。
他年少气盛,冲动莽撞,又自恃武功高强,竟独自一人贸然去行刺。
杨太太看着眼前这个年轻气盛的少年,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陛下己经知晓了,不过并未说怎么处置你,想来是打算就此揭过了。但回去见了你爹,你就自求多福吧!你爹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霍亭又听闻,嘴角微微上扬,轻哼一声:“哼,陛下早就看不惯那些只拿俸禄不干实事的老臣了。何况我也没真杀了那老东西。”
“好了”她打心眼里疼爱自己这个侄儿,这几日霍亭一首躲在夹壁之中,她心中十分担忧,“那王子腾的手下己经仔仔细细搜过咱们的船了,瞧他们那架势,估计一首到苏州都不会再来。你且安心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吧,我还特意备了些你爱吃的吃食。”
霍亭又倒是不饿,只是一首蜷缩在那狭小逼仄的夹缝间,西肢伸展不开,浑身都像是被上了枷锁一般难受。
他缓缓走到厅内,一边伸展着胳膊腿儿,活动着有些麻木的关节,一边还不忘和自己的姑姑打着嘴上官司。
“姑姑,您可别小瞧了我,我这几日在夹壁里也没闲着,就当是闭关修炼了。”
杨太太看着他这副模样,又好气又好笑。
自己这个侄儿自小便被家族精心培养,为他延请名师,教他诗书礼乐、兵法谋略。十二岁起又被放到军中磨练,龙章凤姿自是不必多言。
只是,他不知为何养成个不拘世事、潇洒不羁的个性。日常行事也颇随性些,与京中的贵族子弟格外不同。
杨太太心想,肯定是被军中的兵油子带坏了。
这边两人还在说话,林汐这边可遇到了位意料之外的人。
————————————
林汐心里明白杨太太估计想支开自己与黛玉,因此便顺坡下驴,把所有人都支走了。她猜想那个逃犯可能真的在杨家的船上,但是林汐不想管,她也管不着。
此时,她便携着黛玉,漫步于常州府的繁华街巷之中。
古语有云:“常州为三吴襟带,舟车之会,土产繁滋,百货毕集。”
常州之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尤以梳篦、纺织之业闻名遐迩。
林汐打算购置些常州特产,待回苏州后送给叶氏以及亲朋好友,也算是一份心意。
此次出行,他们一行人轻车简行,仅以帷帽遮面,低调行事。
黛玉初次远行,眼中满是新奇与喜悦,恰似一只欢快的小鸟,对这世间万物皆充满了好奇。
每路过一家店铺,她都要拉着林汐进去逛逛,瞧瞧这琳琅满目的商品,摸摸那精致小巧的物件,小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满足。
这边黛玉正在一梳篦店内挑选,林汐站在一旁,含笑看着黛玉,目光中满是宠溺。
就在这时,她的余光瞥见门口闪过两个身影。一个满脸横肉的婆子,正粗鲁地拽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匆匆走过。
那小姑娘浑身脏兮兮的,但破旧的衣衫难掩其容颜,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她怯生生地抬起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梳篦店,却又瞬间被婆子狠拽了一下,赶忙低下头,脚步踉跄地继续前行。
林汐只匆匆瞧了那小姑娘一眼,却莫名觉得这张脸熟悉至极,仿佛在记忆的深处曾无数次浮现,可一时又想不起究竟是谁。
站在店门口,林汐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婆子和小姑娘远去的背影,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眉心中原有米粒大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
刹那间,她如遭雷击,浑身一震。
那小姑娘,居然是香菱!
没错,原著中的情节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香菱约十二岁时被那可恶的拐子卖给冯渊,而后又被薛蟠强抢,惹出一场人命官司。
算算时间,这事应该就在这两年间。眼前这小姑娘的年岁,与香菱被卖时相差无几。
何况那眉心的一点朱砂痣,如此独特,又怎会有这般巧合之事?
元宵节的花灯、可恶的拐子、被大火吞噬的葫芦庙、痴情的冯渊、霸道的薛蟠、那场糊涂的葫芦案、泼辣的夏金桂……
这一切,如走马灯一般在林汐的脑海中呼啦啦地闪过。
她的脑中、心中,仿佛燃起了一场大火,那正是葫芦庙的大火,熊熊烈焰瞬间将她的意识和理智都吞噬。
英莲……香菱……她可是这一切故事的源头啊!
林汐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救下她,一定要救下她!”
“照顾好黛玉,我去救英莲……”林汐的话还未说完,人己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那婆子领着英莲己走出一段距离,林汐追随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追上去。
她沿着街巷,朝着一个街口奔去,脚步匆匆,仿佛在与命运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