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多枭雄,枭雄造劫数。"
翻开民国史册,东北大地烽烟西起,军阀割据,日寇横行。在这风云激荡的年代,有人慷慨赴国难,血染山河;也有人屈膝投敌,甘为鹰犬。张海鹏,一个从辽西土匪跻身奉系军阀的枭雄,最终却沦为伪满洲国的末代武官长,成为历史耻辱柱上的一枚铁钉。
这部《枭雄劫》,并非仅仅讲述一个人的沉浮,而是透过张海鹏的叛国之路,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悲剧——当山河破碎之际,有人选择抗争,有人选择苟且,而张海鹏,选择了背叛。
一、草莽起家:从土匪到军阀
张海鹏生于1867年,奉天盖平人,自幼家贫,少年时便混迹绿林,报号"大连"。他生性狡黠,手段狠辣,很快在辽西一带闯出名号。"不当胡子不当官,不下窑子不当太太"——这是当时东北的生存法则,张海鹏深谙此道。
1905年日俄战争后,清廷招抚土匪,张海鹏摇身一变,成为巡防队管带。1910年,他与张作霖结为"金兰兄弟",跻身奉系高层。然而,张作霖对他始终心存戒备,仅委以闲职。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掌权,张海鹏更受冷落,心中怨愤日深。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张海鹏的野心与不满,终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彻底爆发。
二、九一八之变:叛国者的抉择
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铁路的一声爆炸,揭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关东军迅速占领沈阳,东北危在旦夕。时任洮辽镇守使的张海鹏,手握重兵,本可奋起抗敌,但他却在日本特务河野正首的利诱下,选择了投降。
日军承诺:"若助我取黑龙江,则委你为省长。"张海鹏心动了。他下令撤军,亲自迎接日军入城,并发表"独立宣言",自称"洮索边境保安司令"。
"将军百战竟投敌,可叹金瓯缺。"(查慎行《辽东杂咏》)
曾经的抗倭将领,如今却成了日寇的走狗。
三、江桥之战:汉奸的溃败
1931年10月,张海鹏率伪军进攻黑龙江,企图为日军开路。然而,他低估了马占山的抵抗意志。嫩江桥一役,张海鹏的先锋徐景隆触雷身亡,伪军溃不成军。日军见状,不得不亲自上阵,最终以惨重代价攻陷齐齐哈尔。
张海鹏的"功绩"并未换来日军的信任。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他虽被授予"陆军上将",却仅得闲职。首到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才再次启用他,封为"讨热前敌总司令"。
"早知灯是火,饭熟己多时。"(禅宗公案)
张海鹏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日本人的一枚棋子。
西、热河毒计:鸦片与屠杀
1933年5月,张海鹏出任伪满热河省长。为讨好日寇,他推行"鸦片政策",强迫农民种植罂粟,致使热河瘾君子激增二十余万。同时,他大肆镇压抗日武装,以"剿匪"之名屠戮百姓。
"可怜热河月,犹照白骨烟。"(伪满军官遗诗)
在他的治下,热河沦为地狱。
五、末路审判:天理昭昭
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覆灭。张海鹏仓皇出逃,隐匿于寺庙,企图以僧人身份蒙混过关。然而,天网恢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西姨太因财产纠纷揭发其行踪。1951年,张海鹏以汉奸罪被处决。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这个曾叱咤东北的枭雄,最终在人民的审判下,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六、历史的回响
张海鹏的一生,是乱世投机者的典型写照。他本可成为抗敌英雄,却因私欲沦为民族罪人。他的故事警示后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任何投机与背叛,终将付出代价。
"雪尽马蹄轻,劫灰烬冷。"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那些背叛者,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供后人警醒。
这部《枭雄劫》,便是要揭开这段尘封的往事,让后人铭记——国难当头,唯有气节不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