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磁带里的声音
旧磁带里的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旧磁带里的声音 > 第5章 命运的琴弦

第5章 命运的琴弦

加入书架
书名:
旧磁带里的声音
作者:
Yearafter
本章字数:
9604
更新时间:
2025-07-01

1983年的香港,潮湿的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吹过旺角狭窄的街道。在一间狭小的地下室里,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黄家驹轻轻拨弄着手中的吉他,琴弦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跳跃,一个个音符仿佛有了生命,在昏暗的地下室里流淌。叶世荣握着鼓槌,轻轻敲击着鼓面,为这旋律打着节奏。

“我们的乐队,就叫Beyond吧。”黄家驹停下手中的动作,眼神坚定地看着伙伴们,“超越一切限制,超越所有不可能。”

邓炜谦、李荣潮点头赞同,他们怀揣着对摇滚的热爱,想要在这个充满商业气息的乐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那时候的香港乐坛,充斥着粤语情歌,摇滚音乐如同荒漠中的一抹绿意,虽不被主流接受,却顽强地生长着。

他们开始西处演出,无论是街头的小场地,还是破旧的酒吧,只要有舞台,他们就会尽情释放自己的音乐激情。黄家驹的嗓音独特而富有感染力,他的歌词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在那些演出中,他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黄贯中、黄家强。

黄贯中背着一把电吉他加入乐队,他的加入为乐队带来了更丰富的音色和更强的表现力。黄家强则凭借出色的贝斯演奏,让乐队的节奏更加稳固。五人组合的Beyond,在不断的磨合与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然而,现实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没有签约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他们只能靠微薄的演出收入维持生活。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坚持。

1988年,Beyond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发行了专辑《秘密警察》,其中的一首《大地》,以独特的曲风、深刻的内涵,在香港乐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千秋不变的日月,在相惜里共存。姑息分割的大地,划了界限。”黄家驹站在舞台上,深情地演唱着这首歌。激昂的旋律、充满家国情怀的歌词,让无数听众为之动容。

《大地》的成功,让Beyond逐渐被更多人知晓。他们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音乐节目中,粉丝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短暂的喜悦过后,乐队成员们面临着新的挑战。

唱片公司希望他们能够迎合市场,创作更多商业化的歌曲。但Beyond不想放弃自己对摇滚的坚持,他们想要通过音乐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在与唱片公司的沟通中,矛盾逐渐显现。

“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就失去了音乐的灵魂。”黄家驹在乐队会议上坚定地说,“我们要做的是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音乐,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口水歌。”

尽管面临着来自唱片公司的压力,Beyond依然坚持自己的音乐理念。他们继续创作着充满人文关怀、社会思考的歌曲,《喜欢你》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情感,《真的爱你》则是对母亲的深情赞颂。这些歌曲不仅旋律动听,歌词更是深入人心,让Beyond在香港乐坛站稳了脚跟。

随着在香港乐坛的地位逐渐稳固,Beyond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1991年,他们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生命接触”演唱会。

演唱会当天,红磡体育馆座无虚席。当Beyond的成员们登上舞台,全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黄家驹身穿黄色外套,手持吉他,带领乐队奏响了演唱会的第一首歌曲。

舞台上,灯光闪烁,音乐激昂。黄家驹的歌声穿透了体育馆的每一个角落,观众们随着音乐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齐声合唱。《Amani》《光辉岁月》等经典歌曲依次唱响,将演唱会的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当《光辉岁月》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顶点。这首歌是黄家驹为南非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创作的,歌曲中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跨越了国界和种族,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场演唱会的成功,让Beyond在亚洲乐坛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他们开始走出香港,在日本、东南亚等地举办演唱会,受到了当地歌迷的热烈欢迎。

在日本发展期间,Beyond面临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但他们凭借着对音乐的执着和努力,逐渐在日本乐坛打开了局面。然而,在日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唱片公司对他们的音乐风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让Beyond的成员们感到有些压抑。

矛盾与裂痕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Beyond成员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加上与唱片公司理念上的分歧,让他们身心俱疲。

黄家驹作为乐队的灵魂人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既要考虑乐队的发展方向,又要平衡成员们之间的关系。而其他成员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在音乐理念和未来规划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我们来日本是为了追求更广阔的音乐天地,而不是在这里被束缚。”黄家驹在一次争吵中说道,“但现在的情况,和我们当初的设想相差太远了。”

黄贯中、黄家强等人也对现状感到不满,他们渴望能够有更多的创作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音乐。在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磨合中,乐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1993年6月24日,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Beyond的命运。在日本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时,黄家驹不慎从舞台上摔下,身受重伤。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乐坛。

医院的走廊里,Beyond的其他成员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如果不是因为来日本发展,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经过几天的抢救,黄家驹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年仅31岁。

解散与传承在黄家驹的离世,让Beyond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失去了灵魂人物,乐队的未来变得迷茫。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决定继续以Beyond的名义发展。他们发行了专辑《二楼后座》,其中的《遥远的Paradise》是为纪念黄家驹而创作的,歌曲中充满了对己故队友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然而,没有了黄家驹,Beyond的发展再也回不到从前。成员们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在音乐理念和发展方向上的分歧越来越大。2005年,Beyond举行了“Beyond The Story Live 2005”世界巡回告别演唱会。

告别演唱会的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汇聚一堂,想要最后一次感受Beyond的音乐魅力。舞台上,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深情地演唱着一首首经典歌曲。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向远方。”当《海阔天空》的旋律响起,全场歌迷起立合唱,泪水模糊了许多人的双眼。这首歌是Beyond精神的象征,它唱出了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的希望。

演唱会结束后,Beyond正式宣布解散。曾经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乐队,在历经风雨后,画上了一个句号。

虽然Beyond解散了,但他们的音乐却永远流传了下来。《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等经典歌曲,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永恒记忆。他们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激励着无数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香港的街头,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上,依然能够听到Beyond的歌声。他们的音乐所传递的自由、平等、坚持梦想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华语摇滚乐坛的天空,永远不会熄灭。

摇滚星河里的永恒光芒Beyond的音乐史诗。

1978年的香港九龙城,潮湿的巷道里弥漫着鱼腥味与廉价香水的混合气息。十二岁的黄家驹蹲在父亲的五金铺角落,用铁钉在铁皮箱上敲出节奏。隔壁音像店传来Deep Purple的《Smoke oer》,失真吉他的轰鸣与他敲击的节拍意外契合,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少年心中的摇滚渴望。

"这破玩意儿能当饭吃?"父亲黄仲贤将生锈的吉他摔在桌上,琴弦崩断的声音刺破暮色。但家驹却在深夜的阁楼里,用橡皮筋和木板自制简易乐器,月光透过铁皮屋顶的缝隙,洒在他沾满油渍的乐谱本上。那些用铅笔涂涂改改的音符,记录着一个少年对抗现实的倔强。

1982年的旺角街头,十七岁的家驹抱着二手吉他,在地下酒吧外徘徊。霓虹灯牌"招聘驻唱"的红光映在他褪色的牛仔裤上,口袋里攥着的试音报名表被汗水浸湿。当他开口唱出改编版的《Hotel California》时,酒吧老板叼着的香烟差点掉落——这个少年用破音的音箱,让布鲁斯摇滚在粤语区的夜色里生根发芽。

地下乐队荆棘之路于1983年的"山叶吉他大赛",Beyond以一首《大厦》横空出世。黄家驹在间奏中突然改用滑棒技巧,金属弦与玻璃片的摩擦声,像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困兽低吼。叶世荣的鼓点打破常规节奏,镲片碎裂般的声响中,评委席上有人皱起眉头,也有人眼睛发亮。

赛后的庆功宴只有一碗云吞面。黄家强数着口袋里的奖金:"哥,我们真的能靠这个活下去吗?"家驹用筷子敲着碗沿,哼出未完成的旋律:"如果音乐要向现实低头,那和死了有什么区别?"这句话后来被刻在他们首张专辑《再见理想》的内页。

地下酒吧的舞台上,汗水混着啤酒洒在破旧的地毯上。家驹的吉他弦断了又换,黄家强的贝斯包浆越来越厚,叶世荣的鼓棒磨得发亮。有次演出时突然停电,他们就着打火机的微光清唱《旧日的足迹》,黑暗中此起彼伏的打火机光点,成了他们最初的"星光海洋"。

红磡体育馆的摇滚。

1991年的"生命接触"演唱会,红磡体育馆的穹顶被灯光染成血色。当《俾面派对》的前奏响起,黄家驹撕裂衬衫,露出胸口的荆棘纹身。他单膝跪地,吉他弦扫过脸颊,鲜血混着汗水滴在效果器上,台下八千人的尖叫几乎掀翻屋顶。

"这首歌送给所有被现实绑架的灵魂!"家驹在《灰色轨迹》间奏突然嘶吼。他扔掉效果器踏板,任由吉他发出Feedback噪音,黄贯中心领神会地加入即兴solo,双吉他的对抗与交融,像极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这场被媒体称为"华语摇滚里程碑"的演出,让香港乐坛第一次正视摇滚的力量。

后台休息室里,唱片公司高层递来香槟:"家驹,只要转型唱情歌,你们就是下一个谭咏麟。"家驹接过酒杯泼向墙壁:"我们不是商人,是音乐人!"玻璃碎裂的声音里,他掏出皱巴巴的乐谱——那是正在创作的《海阔天空》。

东京雨夜的理想突围

1992年的东京,雨季节格外漫长。黄家驹蜷缩在录音棚角落,盯着制作人递来的曲谱。电子合成器编写的旋律甜腻得令人作呕,他的Epiphone吉他被锁在防潮箱里,像一只被囚禁的猛兽。

"家驹桑,市场需要这种风格。"制作人第三次按下删除键。深夜的街道上,家驹抱着酒瓶跌跌撞撞,霓虹灯牌的日文在雨幕中扭曲成嘲笑的面孔。突然,他在便利店门口驻足——电视里播放着非洲难民营的新闻,孩子们用铁皮桶敲击出的节奏,竟与他脑海中的旋律不谋而合。

《Amani》的录音现场,家驹坚持加入非洲鼓采样。当"AMANI NAKUPENDA"的和声响起,制作人红着眼眶鼓掌:"这才是真正的世界音乐!"但商业市场的压力依然如影随形,在录制《海阔天空》时,他对着麦克风嘶吼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声带的撕裂声里,藏着对理想最后的坚守。

永恒的摇滚精神。

1993年6月30日,整个华语乐坛陷入黑暗。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歌迷们带来的吉他拨片铺满台阶,每一片都刻着不同的名字。黄贯中抱着家驹的吉他三天三夜,琴弦断了就用胶带缠,首到指尖再也按不出声音。

Beyond解散后,叶世荣在音乐教室教孩子们打鼓。当某个自闭症少年第一次跟上《不再犹豫》的节奏,他突然泪流满面——原来摇滚不仅是呐喊,更是救赎。黄家强在个人演唱会上,总会留出一首歌的时间,大屏幕播放着哥哥的影像,全场观众自发亮起手机灯光,汇成星河。

2023年的音乐节上,00后乐队翻唱《光辉岁月》。主唱染着彩虹发色,贝斯手戴着VR眼镜,电子鼓的节奏与传统摇滚完美融合。台下白发老人和年轻潮人并肩合唱,歌声穿过西十年时光,证明真正的摇滚,永远年轻。

深夜的香港街头,某个酒吧飘出《海阔天空》的旋律。醉酒的程序员跟着哼唱,外卖小哥停车驻足,流浪歌手加快拨弦的速度。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总有一些灵魂,依然相信音乐能冲破枷锁,抵达真正的海阔天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