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日便到了年末,这段时间往扬州城林府来的人可不少。
大头便是各处庄子上来的人,看到堆满仓房的各种山珍野味,粮食物资,以及金银锞子、绸缎布匹等。
林汐拿着账本子,忍不住感叹林家不愧是列侯之后,家产也忒丰厚了些。
林家在江南各地,特别是苏州附近有多个田庄。又在苏州、扬州、金陵、杭州等江南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商行,连京郊都有庄子,更有几处铺子在京中,收益都非常可观。
林汐不禁想,若是后来贾府把林家的财产都收入囊中,为何还会入不敷出?
她能看到的固定资产都这么多,还不算林如海盐政上的所得,谁不知道这个是个大肥差。
盖大观园居然这么费钱?
林汐虽然看过一些建筑的纪录片,但是对于古代盖园子并不了解。只暗自猜想得林如海的钱去向可能并不简单。
从苏州来的信也是一封接着一封。
林汐也收到了叶氏的来信,先是细细叮嘱她在扬州切不可肆意胡闹、顽皮捣蛋,又事无巨细地交代了带黛玉回姑苏时需要注意的种种事项,从行程安排到生活琐碎,皆一一罗列。
此外,叶氏还提及了林汐之前去信拜托她寻医女的事,告知林汐己然有了合适的人选,待她们回到苏州,便可见到这位医女。
当然,字里行间还隐隐透露出叶氏对她的牵挂与思念。
林汐读着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满心欢喜。
平日里,叶氏没少批评她像个上蹿下跳的泼猴,没个正形。可如今这泼猴远在扬州,叶氏倒念叨起来了。
林汐心里暗自打趣:“没想到泼猴走了还挺招人想的嘛。”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林汐便将叶氏当作自己真正的母亲一般。
或许是被这个世界的林汐残留的记忆所影响,又或许是叶氏给予她的关怀太过真实温暖,她越来越融入这个角色,言行举止间,俨然一个真正的14岁少女,带着少女的俏皮与纯真。
————————
由于贾敏新丧,林府的年过得并不喜庆。
除夕夜,林黛玉、林汐与林如海三人围坐在一张小桌旁,桌上不过寥寥几道简单小菜。因守孝之故,不能饮酒,三人便只是闲聊。
然而,林汐心中却悄然萌生出一个主意。
她眨巴着灵动的眼睛,满是期待地望向林如海,娇声道:“哥哥。”
林如海见她这般模样,好奇道:“小妹何事如此神秘?”
林汐微微一笑:“小妹单名一个汐字,取意随月相盈亏而变,动静皆宜。明年小妹便到及笄之年啦,哥哥既有探花之才,学识渊博,不知能否帮妹妹取个字呢?”
林汐嘴上这样说,心里实则忆起林黛玉初入贾府时,贾宝玉仅因黛玉“眉尖若蹙”,便贸然为其取字“颦颦”。在林汐看来,贾宝玉此举实在太过无礼,全然不顾礼数。
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取字本就是极为庄重之事,向来只有父兄长辈或者夫君才有资格为之,哪里轮得到他这个初次见面的表哥越俎代庖。
所以,林汐想借着为自己取字这个由头,顺势建议林如海也给林黛玉取字,如此一来,便能抢占先机,绝不能给贾宝玉这个机会。
林如海冷不丁接到这“重任”,身为“探花郎”,自然不能失了才情风范。
他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微微抿了一口,而后陷入沉思,极有神采的目光在茶盏与林汐之间流转,似在心中细细斟酌。
不消片刻,他缓缓开口道:“昼为潮,夜为汐。小妹既己得了‘汐’字,何不再添个‘昼’?依我看,单一个‘昼’字,便极妙。”
林黛玉本就心思玲珑,一听此言,顿时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赞同。
“妙极!这般搭配,着实有趣,又不落俗套,真真是极好的!”
“不行!不行!”林汐却嘟起嘴,满脸的不乐意,“听起来倒像个男孩儿的名字,我可不要。”
林如海见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赶忙打圆场:“好好好,莫急莫急,那便改为‘昼晞’如何?‘晞’有破晓之意,取自《诗经?蒹葭》‘白露未晞’。‘昼晞’便是‘从破晓到白昼’,寓意着如晨光般充满希望,生机勃勃。而且刚好与你的‘汐’字中‘夕’相映衬,既避开了原名里可能有的不好寓意,又别有一番韵味。”
林汐听了,这才转嗔为喜,满意地点点头。
有了这为林汐取字的趣事,林汐便趁热打铁,撺掇着林如海也为黛玉取个字。
林如海略一思索,便道:“黛玉之名,自带一股清幽雅致,不如取字‘青筠’。‘青’字与‘黛’色相呼应,‘筠’指竹,象征着宁折不弯的孤高品格,正合吾儿的性情。”
“青筠……青筠……”林汐反复念叨了几遍,只觉这表字声调清亮,宛如珠落玉盘,是个寓意极佳的好名字,忍不住拍手称赞起来。
————————
到了正月,又迎来了盐商们的拜年送礼热潮。
这一次林汐可学聪明了,她果断下令紧闭大门,对外只称自己染了病,拒不见客。
她则整日与黛玉一起读书玩耍。
自打有了这位名义上是亲姑姑、实则如大姐姐般的林汐陪伴,黛玉的性格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整日沉浸在母亲离世的悲痛中难以自拔,脸上的笑容也日益增多。随着心情的转变,她的身体状况也慢慢有了起色,原本苍白的脸颊渐渐泛起了红晕。
林如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却也不禁想起黛玉幼时有个赖头和尚曾对他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林如海向来对这些僧道之言不以为意,可事关子女,他心中还是存了几分敬畏。
林汐自然算不得外姓亲友。
可若是黛玉进了贾府,那要面对的可都是外姓亲友,如此一来,岂不是违背了赖头和尚的“忠告”?
想到这里,林如海心中对黛玉进贾府一事愈发抵触。
而此时的林汐,还在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怎样才能让林妹妹远离贾府这个“是非之地”。她万万没想到,林如海心中己然有了决断,首接将黛玉进贾府之事敲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