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梦想的翅膀与坚持的力量
绘画比赛结束后,大家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学校要举办一场文艺汇演,每个班级都要出一个节目。
“我们演童话剧怎么样?”廖班长提议道。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可是,演什么童话剧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演《白雪公主》吧,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小红妹妹兴奋地说。
“好呀好呀,那谁来演白雪公主呢?”赵妞妞好奇地问。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白雪,白雪有些害羞地说:“我……我可以试试吗?”
就这样,白雪成了白雪公主的扮演者,王丽扮演善良的小矮人,赵妞妞则演那个心怀嫉妒的王后。排练开始了,可是并不顺利。白雪总是记不住台词,赵妞妞的表情和动作也不够生动,大家有些灰心丧气。
“怎么办呀,再这样下去,我们肯定演不好。”王丽着急地说。
“要不我们别演了,换个简单的节目吧。”赵妞妞小声嘟囔着。
就在大家想放弃的时候,李老师伯走过来,鼓励大家说:“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就放弃,可没办法实现梦想哦。就像小鸟学飞,一开始也会害怕、会摔倒,但只要坚持,就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白雪,你多念几遍台词,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白雪公主;赵妞妞,你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个嫉妒心很强的王后,大胆地表现出来。”
从心理学上来说,小朋友们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产生退缩心理,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得到鼓励和引导,学会坚持,就能逐渐克服困难,培养出坚韧的品质。就像这次排练童话剧,大家遇到了记不住台词、表演不生动的问题,这时候李老师伯的鼓励就像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李老师伯的鼓励下,同学们重新振作起来。白雪每天早早起床背台词,赵妞妞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动作,王丽和其他小矮人也认真排练每一个细节。
终于,文艺汇演的日子到了。同学们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当谢幕的那一刻,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次经历,让同学们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实现。那么,下一次,当你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会想起这些小伙伴的故事吗?又会怎么做呢?
智慧点拨,点亮故事内核:
在这个故事中,蕴含了以下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1. 自我效能感理论:白雪对自己能否演好白雪公主心存疑虑,赵妞妞也对自己的表演能力缺乏信心,这体现了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李老师伯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通过不断练习最终出色完成表演,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当孩子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时,就更有可能付出努力并坚持下去。
2. 挫折承受力与韧性培养:排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们产生了退缩和放弃的想法,这是面对挫折时的正常反应 。而在李老师伯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正视困难,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挫折承受力,培养韧性。韧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压力或重大挫折时的适应与反弹能力,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孩子们的心理韧性会得到增强。
3. 社会支持的力量:在故事中,李老师伯的鼓励成为关键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能够为个体提供情感、信息和物质上的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老师的鼓励话语和具体建议,让孩子们感受到被支持、被信任,从而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完成表演任务。
4. 目标导向行为与坚持性:孩子们确定了表演童话剧这个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李老师伯通过形象的比喻(如小鸟学飞),让孩子们理解坚持的意义,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增强了行为的坚持性。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引导能够帮助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对目标的追求,努力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