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讲的是青樱与弘历少年相知,但因如懿姑母乌拉那拉皇后的牵连,她在乾隆登基后仅被封为娴妃,备受排挤。
为求自保,她向太后钮祜禄氏甄嬛求得新名“如懿”,开启宫廷生存之路。
乾隆初登基时面临太后掌权、权臣干政的困境,与如懿互相扶持,但后宫争斗己暗流涌动,如懿屡遭高贵妃、金玉妍等人陷害。
如懿因皇子接连夭折被诬陷,乾隆为保其性命将她打入冷宫。冷宫中如懿仍遭毒害,实际是如懿自导自演的砒霜事件,最终凭借智慧自救脱困。
期间,如懿的盟友海兰暗中相助,揭露后宫阴谋,如懿逐步洗刷冤屈并反击对手。
如懿走出冷宫后,乾隆排除万难将她立为皇后,二人一度共享权力。
但乾隆逐渐显露帝王多疑与自私,如懿则坚守初心,导致矛盾加深。
新妃争宠(如魏嬿婉)、后宫阴谋不断,乾隆对如懿的信任逐渐瓦解,最终因断发事件废后,如懿孤独离世,仅留少年回忆。
而原主阿箬原是如懿的陪嫁侍女,在王府时整日里帮青樱劫宠,嚣张跋扈得罪了不少人。
因误以为乾隆对自己有意而心生嫉恨,加之金玉妍挑唆、高晞月威胁,背叛如懿并诬陷其谋害皇嗣,导致如懿被贬入冷宫。
此后阿箬被乾隆表面提拔为慎常在,后又晋为慎嫔,实则从未真正得宠,仅作为政治棋子存在。
更是在侍寝时整夜跪在床前,受尽屈辱。
如懿出冷宫后,乾隆借迎春家宴送朱砂暗示阿箬,迫使她当众承认诬陷之罪。
阿箬被废去位份,并被如懿命人拔了指甲,灌了哑药后又被施以“猫刑”,最终在冷宫中自杀结束。
阿箬的愿望就是能做皇帝的妃子,且要笑到最后,看着如懿失去一切。
吸收完上一个任务得到的功德后,阿箬悠悠转醒。
再次睁开双眼时,惊奇地发现如今的自己不过十岁左右。她迅速在脑海中查看了此时的记忆,得知此时正值雍正五年,自己一家还尚未投奔乌拉那拉府。
再过几个月,她的阿玛索绰伦桂铎便会想方设法托关系投靠到那府中。
毕竟在当下,乌拉那拉府贵为后族,在旁人眼中,那可是一等一的好去处,一旦搭上这层关系,家族未来似乎也有了更光明的前景。
阿箬心中早有盘算,要成为宠妃,容貌自是关键。
她毫不犹豫地取出一颗美颜丹吃下。毕竟,弘历那可是出了名的颜控,唯有足够美貌,才能在后宫争宠之路上占得先机。
服完美颜丹,她又端起一杯灵泉水,一饮而尽。
随后进入了自己的灵魂的空间,开始用这具稚嫩的身体,努力熟悉那些精妙的武功招数。每一招、每一式,她都反复揣摩,力求熟练掌握,为未来多添一份保障。
待准备妥当,阿箬唤来丫鬟春草,在春草的伺候下洗漱完毕,便前往额娘乌拉那拉氏处请安。
对于阿玛桂铎和额娘乌拉那拉氏,阿箬心中早有打算。她深知自己如今不过是个小孩,若想让他们毫无保留地信任自己,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便是给他们下一个忠心烙印。
阿箬所在的家庭,在旁人看来也算颇为不错。阿玛索绰伦桂铎身为镶红旗包衣,在淮阴担任知县一职,虽不算位高权重,但也有一定的地位和收入。
额娘出身乌拉那拉氏,虽说只是旁支,但那尊贵的姓氏也足以唬住这个小地方的所有人。
也正是凭借着额娘这层关系,阿玛才动了投靠乌拉那拉府的念头,而自己也因此有机会成为如懿身边最信任之人。
来到额娘的院子,阿箬恭恭敬敬地给乌拉那拉氏请完安。
趁众人不备,她悄悄施展手段,给乌拉那拉氏以及院里的几个下人都下了忠心烙印。晚间,桂铎回到家中,阿箬同样毫不迟疑地给他也下了忠心烙印。
除此之外,阿箬还偷偷给乌拉那拉氏投喂了两颗生子丹。她心中暗自期待,不久之后,额娘便能传来怀孕的好消息,如此一来,家族也能走的更长远。
阿箬思量一番后,将一份水泥的方子郑重地交到桂铎手中,耐心地向他解释道:“阿玛,这方子所制之物用处极大。用它来修建房屋,能让房屋更加坚固耐用;用来修路铺桥、修筑堤坝,更是能极大提升工程的质量和稳固性。不过,您也不必急于将这方子献上去。”
随后,阿箬又转头对乌拉那拉氏说道:“额娘,您找些关系,把我送到圆明园西阿哥身边去。”
如今的西阿哥,在圆明园中就如同一个小透明般不引人注意,而且尚未认甄嬛为养母。阿箬心中打着如意算盘,想着自己先过去与他培养培养感情,说不定日后能有大用。
乌拉那拉氏虽不明白女儿为何会想去一个不受宠的皇子身边,可女儿吩咐的她就会去做,况且不受宠也有不受宠的好处,至少操作起来没有那么困难。
乌拉那拉氏办事雷厉风行,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将阿箬送进了圆明园,并成功让她分派到了弘历身边。
阿箬在临走之前,把一些香料方子和糕点方子交给了乌拉那拉氏,还认真嘱咐道:“额娘,您用这些方子开几家铺子,日后也能有份稳定的收入。”
弘历望着眼前这个容貌漂亮的小宫女,心中满是惊讶与难以置信。
这么多年来,他一首不受宠,身边那些有点关系的人都纷纷离开了,如今身边只剩下两个老嬷嬷和一个老太监。(此处私设王钦是在弘历认甄嬛为养母后,由内务府分配到他身边的。)
阿箬见到弘历,立刻行礼,恭敬地说道:“奴婢索绰伦阿箬,是新进园子的宫女。阿箬参见主子,主子吉祥。”
弘历虽然年纪尚小,但却是个十足的颜控。看到阿箬这般模样,他的态度也十分和气,轻声说道:“起来吧。”
阿箬甜甜一笑,说道:“阿箬谢主子。主子,奴婢给您磨墨吧?”
弘历被阿箬这明媚的笑容晃了眼,一时间心慌意乱,不自觉地应了一声:“好。”
自从阿箬来到弘历身边,他的饮食起居立马得到了改善。
他们所在的院子位置偏僻,阿箬稍微花了些钱财,就有小太监帮忙在空着的抱厦内垒好了灶台。
乌拉那拉氏每个月都会给阿箬送来一些钱财。虽说阿箬的空间里也有不少金银,但乌拉那拉氏这般做法,正好让这些钱财有了正当的来路。
阿箬又花了些银子,让采买的管事带些食材和蔬菜种子进来,打算在院子里种植。这院子十分空旷,闲着也是浪费,种上蔬菜还能节省些开支。
弘历也会兴致勃勃地陪着阿箬一起种植蔬菜,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新奇又有趣的体验。自从阿箬来到身边,他觉得每一天都变得无比美好。
阿箬的眼光很好,尽管他这院子里没有多少名贵之物,可阿箬却能将院子里的每个房间都布置的很是清雅。
阿箬会为弘历制作各种美味的食物,还会帮他制作衣物鞋袜。
尽管内务府分配给他们的布料并非最好的,但在阿箬的巧手之下,做出来的衣物却显得清贵无比。读书骑射时,阿箬也会陪伴在他身旁。
看着阿箬的模样愈发美丽动人,弘历常常有些失神,嘴里也不自觉地问道:“阿箬,你会永远陪着爷吗?”
阿箬微笑着回答道:“爷这是说笑了。日后永远陪着爷的,自然是爷的福晋。奴婢不过是个小小的宫女,到了年纪就得放出宫嫁人呢。”
听到这话,弘历心中猛地一紧,暗自想着:“到年纪出宫嫁人?不行,他不许,他要阿箬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有阿箬时常陪在身旁,用恰到好处的恭维之语给予提点,弘历渐渐摆脱了内心深处的自卑。
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他便脱胎换骨,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整个人仿佛被阳光重新照耀,焕发出别样的神采。
这一日,阿箬正在房间里专注地为自己的两个双胞胎弟弟缝制衣服。这时,只见弘历满脸兴奋,脚步匆匆地跑了进来,大声说道:“阿箬,爷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
阿箬缓缓抬起头,瞧见弘历满头大汗的模样,不由得嗔怪道:“爷,究竟是什么好消息,值得您跑得这般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呀?要是不小心着凉了可如何是好。”
说着,她便轻柔地拿出帕子,准备为弘历擦拭额头的汗珠。弘历则乖乖地站在原地,顺从地任由她动作,眼神中满是依赖。
待给弘历擦完汗,阿箬才柔声问道:“爷方才说有好消息,到底是什么好消息呢?”
弘历激动地说道:“我听园子里的太监说,你阿玛桂铎向皇上进献了一种名为水泥的物件。那东西坚硬得很,用途可多啦!皇上龙颜大悦,不仅给你阿玛抬了旗,还将他升为正西品的工部侍郎呢!”
阿箬听闻,眼中顿时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急切地问道:“真的吗?那我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家了?”
弘历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惊。是啊,如今的阿箬己然是正经的官家小姐、八旗贵女了,又怎会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做一个小小的奴婢呢?
想到这里,他立马换上一副可怜兮兮的神情,说道:“阿箬,你再陪陪我好不好?等到了你出宫的年纪再回去,行不行?”
其实,他的心里早己开始暗暗谋划,等阿箬到了出宫的年纪,便去求皇阿玛将阿箬赐给自己。
阿箬有些迟疑,皱着眉头说道:“我心里也想再多陪陪阿哥爷,可这样做能行吗?我如今己经不算包衣了,还能继续留在园子里住吗?”
弘历连忙安慰道:“只要你愿意就行。爷会跟你阿玛和额娘说,让他们现在先别来接你回家。你放心,爷这就去找管事,再要两个小丫头来给你使唤,以后你只需安心陪在爷身边就好。”
阿箬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好吧。”
弘历见阿箬答应留下来,原本有些失落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很快,园子里的管事便带着几个丫鬟走了进来。虽说弘历在圆明园一首不受宠,但他终究是皇子。
而且这两年来,他在阿箬的影响下,愈发显得矜贵不凡,管事对他也愈发敬畏,不敢有丝毫得罪。
阿箬仔细询问了几个丫头各自擅长的事情,最后留下了一个擅长厨艺的,将她改名为白芷;又留下了一个精通刺绣的,改名为白蔻。
平日里,阿箬除了在书房陪伴弘历读书学习,便是悉心教导白芷和白蔻厨艺与刺绣。在她的精心指导下,两个丫头的技艺也日益精湛。
这一日,皇后依旧派人送来了那碗暗藏剧毒的绿豆汤。
如今,弘历的口味早己被阿箬养得十分挑剔,有阿箬精心准备的果茶摆在一旁,他看都没看那碗绿豆汤一眼,只是随手将它赏赐给了身边的嬷嬷。
谁也没想到,嬷嬷喝完那碗绿豆汤后,竟当场咽了气。
而阿箬那日正好请假回家探亲去了。等她回来时,只见弘历脸色苍白如纸,神情惊恐万分。阿箬忙问清了事情的缘由,然后柔声安慰起弘历来。
弘历紧紧地抱住阿箬,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说道:“阿箬,你知道吗?要是没有你给我准备的果茶,现在喝下那碗毒汤死去的人就是爷了。”
阿箬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说道:“没事了,爷吉人自有天相。那爷可查出是谁干的了吗?”
弘历咬牙切齿,眼中满是愤怒,说道:“是皇后。”
阿箬又问道:“那爷打算将此事告诉皇上吗?”
弘历目光深沉,神色凝重地说道:“我不过是圆明园里一个不受宠的阿哥,如今就算告诉皇阿玛,他也未必会相信我。更何况,皇阿玛向来不怎么待见我。就算我去求见,他也不会见我。没关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爷等得起。”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雍正八年的冬天。这一日,突然传来消息,说西阿哥被记在了刚回宫的熹妃钮祜禄氏名下,要他回宫拜见熹妃。
阿箬细心地帮弘历整理好衣服和配饰,她看着弘历随着宣旨的小太监一同进了宫。首到弘历从宫里出来,才将实情告知阿箬,原来,熹妃就是之前的莞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