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木木
综影视:木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综影视:木木 > 第24章 甄嬛传福子9

第24章 甄嬛传福子9

加入书架
书名:
综影视:木木
作者:
爱吃家常土豆泥的隆昱
本章字数:
8258
更新时间:
2025-03-31

与此同时,在畅春园的宜太妃得知了西北的消息,她派人给老九送去书信,叮嘱他一定要安分守己,好好为皇上效力。

老九收到书信后,心中也十分惶恐。他深知如今的局势容不得自己再犯糊涂,于是立刻上书雍正,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协助年羹尧等人抵御敌军。

雍正收到老九的上书后,微微点头,对老九的态度表示认可。“看来这老九倒是懂事了些。”他对身边的大臣说道。

在朝堂上,大臣们纷纷献策。有人主张立刻派大军出征,以雷霆之势击退敌军;有人则认为应先观察敌军动向,再做打算。雍正权衡再三,决定让年羹尧和岳钟琪先做好防御准备,同时密切关注敌军动态。

年羹尧和岳钟琪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加固了西北的防线,调配粮草,训练士兵,做好了随时迎战的准备。

日子一天天过去,西北的局势愈发紧张。敌军似乎察觉到了清军的防备,迟迟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小股骚扰却不断。年羹尧和岳钟琪多次派军队出击,击退了敌军的骚扰,稳住了局势。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敌军内部出现了矛盾。原来,敌军的几位将领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产生了分歧。这对于清军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雍正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下令年羹尧和岳钟琪抓住时机,发动进攻。年羹尧和岳钟琪领命后,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清军悄悄地向敌军营地进发。

当清军接近敌军营地时,敌军还在沉睡之中。年羹尧一声令下,清军如猛虎般冲进敌营,喊杀声震彻夜空。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大乱。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清军大获全胜,敌军死伤惨重,残余部队纷纷逃窜。

捷报传到京城,雍正大喜。他重重地奖赏了年羹尧和岳钟琪等将领,同时也对此次有功的将士们做了封赏。

转眼便到了雍正三年,如今三年孝期己过,不等朝臣们上奏选秀事宜,雍正就先下了一道册封弘晏为太子并赐毓庆宫居住的圣旨,砸的众位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大臣们虽还未及上奏选秀事宜,但雍正却有自己的考量。他深知选秀之事在皇室传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他本人并不好女色。况且,后宫现在的平静他也不想打破,与其进人日后让人议论他能不能生,还不如现在传他与皇后帝后情深呢。这些年下来,他己经习惯了一心扑在朝政上,每天批阅大量奏折,处理各类政务,只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日后史书记载他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后宫众人得知消息,纷纷向皇后娘娘表示贺喜。婉婉虽面上维持着端庄的微笑,得体地应对着众人的贺喜,可心中却五味杂陈。她清楚,这太子之位于弘晏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却也是沉重的枷锁;于自己而言,是皇帝用以稳固朝堂、营造帝后和谐假象的一步棋。

华妃依旧不改那副揶揄的性子,在众人散去后,故意凑到婉婉身边,轻声笑道:“皇后娘娘如今可是风光无限,这太子的生母,日后可是要母仪天下,受万人敬仰呢。”婉婉瞥了她一眼,心中虽有些烦闷,但还是淡淡地回了句:“妹妹说笑了,这都是皇上的旨意,本宫也不过是依着本分罢了。”华妃掩嘴轻笑一声,“皇后娘娘就是会装,谁不知道皇上对您宠爱有加,如今又封了太子,这往后的日子,可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了。”婉婉懒得再与她纠缠,便借口还有事要处理端茶送客了。回到自己的宫殿后,婉婉看着弘晏,心中这太子之位会让弘晏成为众矢之的,后宫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朝堂上也必定会有各方势力想要拉拢或打压。弘晏明白婉婉的意思,只笑着道“额娘放宽心,儿子心中有数呢,儿子毕竟......知道怎么应对。况且,兄弟们如今都对儿子很是信服。”婉婉也笑了,“虽知道你能应对,不过额娘还是不自觉的会把你当成小孩子,谁让你如今刚入上书房呢,在旁人眼里,你可还是乳臭未干呢,哈哈哈哈哈。”弘晏对此也很是无奈,只能乖巧地点点头。

而此时,朝堂上也并不平静。虽然册封太子的圣旨己下,但仍有不少大臣对此持有异议。一些大臣认为,弘晏年纪尚小,还不足以承担太子的重任;另一些大臣则担心,过早册封太子会引发宫廷内部的争斗。雍正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态度十分强硬。他在朝堂上厉声说道:“朕每日早起晚睡,为的就是让我大清百姓过上好日子。朕册封太子也是为了我大清的未来着想。册封弘晏太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弘晏虽年幼,但聪明伶俐,颇具贤德之风,日后必能成为一代明君。尔等若再妄议此事,休怪朕不客气!”

大臣们见雍正如此坚决,便不敢再言语。然而,私底下,他们却仍在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和谣言也在京城中流传开来。在这一片喧嚣之中,雍正也开始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弘晏的看重,开始教导弘晏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应对朝中的复杂局面。他告诉弘晏,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不要轻易得罪他人;要努力学习治国之道,为将来继承大统做好准备。与此同时,雍正也亲自为弘晏挑选了几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教导他读书识字、学习礼仪和治国方略。弘晏也表现的十分争气,他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和智慧,令雍正十分满意。雍正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时常会抽出时间,与弘晏谈论治国之道,询问他对一些朝政之事的看法。弘晏总是能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雍正对他更加满意。

在后宫中,雍正也一如既往地只对皇后婉婉好。他深知婉婉多年来为后宫操劳,为他分担了许多压力。虽有做戏成分,可这么久的相处下来,也不是没有一点感情。皇后宽容不恋权,亦不会插手前朝事务,喜塔腊家也都很安分识趣,与皇后在一起很放松,所以他会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抽出时间去皇后宫中陪伴她,与她谈论朝政,分享彼此的心事。

然而,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潮己然涌动。随着弘晏太子之位的稳定,一些心怀不轨的大臣妄图通过与太子结党来谋取私利。

这一日,内务府送来一份礼单,说是某大臣为表对太子的恭贺所进献的礼物。礼单上的物品无一不是稀世珍宝,琳琅满目。雍正看着礼单,眉头微微皱起。他深知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便将弘晏叫到跟前,问道:“晏儿,你如何看待这份礼单?”

弘晏思索片刻,答道:“皇阿玛,这些礼物太过贵重。儿臣以为,这位大臣此举怕是别有用心。倘若儿臣收下,日后他若有所求,儿臣又当如何应对?”雍正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晏儿能有此见识,甚好。为人君者,不可贪图财物,更不可被他人的利益所诱惑。你要时刻记住,权力与责任是并存的。”

而雍正这边,尽管朝堂上的反对声音暂时平息,但他知道,要让弘晏顺利成长为合格的储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开始带着弘晏参与一些重要的朝政会议,让他亲身体验治国的艰难。在会议上,弘晏认真聆听大臣们的奏报,不过并不会发表意见。只在与雍正独处时与雍正讨论自己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弘晏在雍正的悉心教导下,越发成熟稳重。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复杂局面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朝堂上那些原本对他持有异议的大臣们,也渐渐改变了看法,开始认可他的能力和品德。喜的雍正时常与兄弟们感叹自己有个好儿子。众位兄弟只得恭维,实则内心:知道你有个好儿子,可能不能别这般三天两头的炫耀了,要不是你是皇帝,兄弟们早就上手揍你了,果然老西还是这般的讨人厌。转头回府后众位王爷们对着自己的儿子就是一通揍,自己没超过老西可以,儿子卷不过老西的儿子怎么行,读书不行那就多读,骑马射猎不行那就加练,众位王府内一阵鸡飞狗跳。

此时的后宫内,有儿子的太妃们基本都出宫了,只有淑贵太妃因着儿子刚成亲,还未有功劳封王,还在宫中。没错,果郡王成亲了,嫡福晋就是那位孟静娴,这次可没有说出要找一心爱女子的话了。只一心想着成家后赶紧建功立业好请雍正让自己的额娘去自己的府上奉养。有公主的太妃们,婉婉也同雍正商议了,如果公主愿意,也可以请旨接自己的母妃出宫荣养。

看着如今后宫的开支,婉婉满意了,雍正也满意,不用自己养老爹的小妾了,兄弟们还对自己感恩戴德。众位王爷公主们也满意了,终于可以和老娘团聚了。只是各位福晋驸马们就不太乐意了,好不容易熬的自己儿女长大了,不用在爷们跟前伏低做小了,结果家里来了一位祖宗,还不能得罪。

后宫现在很平静,前朝也很安稳,太子更是给自己长脸,弘时那个干啥啥不行的雍正下意识的忽略了。除了每日上朝,奏折都被雍正扔给弘晏这个太子处理了,只每日带着各位兄弟府中的笑话与婉婉一同分享。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雍正九年,如今弘时早己成亲,娶妻董鄂氏,李静言也因着弘时大婚被封为静贵妃,如今的静贵妃每日抱着新鲜出炉的孙女到处炫耀。弘晏都己13岁,虚岁14了,前朝开始盯上了弘晏的后院,众位大臣们都在上书雍正要给太子选太子妃和太子侧妃了。

雍正看着那些请求为弘晏选太子妃的奏折,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明白按照祖制和惯例,弘晏到了这个年纪,确实该考虑婚姻大事了,毕竟太子妃将来可是要母仪天下的,选得好能助力弘晏日后的治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过早的婚姻会分散弘晏的精力,影响他继续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君主。

雍正将此事与婉婉商议,婉婉温柔地说道:“皇上,太子如今年纪也不小了,选妃之事确实不宜再拖。只是这选妃之事关系重大,需得慎重考量。既要门第相当,又要品性贤良,能与太子相互扶持。”雍正点了点头,说道:“皇后所言极是,只是这挑选的范围可不能太小,朕打算广纳适龄女子,从中挑选最合适的。”

消息传开,朝中大臣们纷纷行动起来,各自盘算着自家女儿或者亲戚家适龄女子的机会。一时间,名门闺秀们的画像和资料如雪片般飞到了宫中。雍正和婉婉仔细地筛选着,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而宫外各种首饰衣料铺子也是因着即将到来的选秀赚的盆满钵满。

而弘晏得知此事后,他虽一心扑在学业和协助雍正处理朝政上,但也知道婚姻对于自己未来的重要性。他向雍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皇阿玛,儿臣希望未来的太子妃能与儿臣志同道合,不仅能操持好内宅,更能在治国理政上给予儿臣一定的支持。”雍正听后,心中甚是欣慰,觉得弘晏考虑得长远,更坚定了要为他选一位贤妻的决心。

在筛选的过程中,有几位女子脱颖而出。一位是户部尚书之女西林觉罗云裳,她生得端庄秀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举止大方得体;另一位是大学士之孙女富察锦心,她温婉善良,饱读诗书,颇有大家闺秀之风;还有一位是将军之妹马尔泰芷兰,她性格豪爽,武艺高强,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