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西北上将
抗日之西北上将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抗日之西北上将 > 第64章 子弹回填厂,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第64章 子弹回填厂,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日之西北上将
作者:
君子轩
本章字数:
4552
更新时间:
2025-06-09

张昭深知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河湟团的武器弹药现在还是以缴获为主,这样的办法非常被动。

张昭并不是一个喜欢被动的人,他喜欢主动,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张昭决心搞一个子弹回填厂。

等以后有条件了,再增加其他业务,张昭把这个想法告诉陈震以后,陈震立马表示赞同。

弹药问题一首是困扰八路军的难题,就算是做不到每个人有充足的弹药,每个人多发十几发也是可以的。

“光有想法没用,得有人有物资。”张昭搓了搓手,“我打算明天就去旅部找张万和,再合作一把。”

陈震拍了拍张昭的肩膀:“我支持你。不过老张那个人你是知道的,抠门得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

张昭咧嘴一笑:“他再抠门,还能抠得过咱们这些穷八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昭就带着警卫员祁连山骑马出发了。

山路崎岖,两人紧赶慢赶,终于在晌午时分赶到了总部后勤处。

后勤处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物资,张万和正站在一堆汽油桶前清点数目,听到马蹄声抬头一看,见是张昭,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

“哟,这不是咱们的没良心炮'发明家吗?”张万和快步迎上来,“又有什么新点子了?”

张昭翻身下马,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老张,这次可不是来给你送点子的,是来要东西的。”

张万和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警惕地后退半步:“要什么?先说好,汽油桶可没有了,全被各部队抢光了。”

“不要汽油桶。”张昭凑近一步,压低声音,“我想搞个子弹回填厂,需要你支援点人手和设备。”

张万和的脸立刻垮了下来,活像被人欠了八百大洋:“我的张大团长啊,你当我是开银行的?现在各部队都缺物资,我上哪给你弄设备去?”

“老张,你先别急。”张昭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你看看这个。”

张万和狐疑地接过纸,发现上面画着简易的子弹复装流程图和所需材料清单。

他皱着眉头看了半晌,神色渐渐松动:“这...倒是可行,但火药和底火从哪来?”

“火药咱们可以自己配,虽然威力差点,但总比没有强。”张昭胸有成竹地说,“底火确实是个问题,所以我才来找你。我知道仓库里有一批缴获的雷汞,先借我用用。”

张万和倒吸一口凉气:“你连这个都知道?那可是留着造地雷用的!”

“造地雷重要,造子弹就不重要了?”张昭寸步不让,“滨田联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没有子弹,咱们拿什么守赵家沟?”

两人对视良久,张万和终于败下阵来,叹了口气:“行吧行吧,不过数量有限,你得省着点用。还有什么需要的?”

张昭眼睛一亮:“再给我调几个懂点技术的战士,最好有铁匠经验的。”

要是其他人开这个口,张万和肯定不答应,但要是开口的人是张昭的话,张万和就不敢不答应了。

张昭搞出来的没良心炮可给八路军解决了大问题,要是自己不给东西,和张昭闹僵了,以后就不好合作了。

………………

三天后,在距离河湟团驻地二十里的一处隐蔽山坳里,张昭带着十几个战士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外界,头顶茂密的树冠形成天然掩护,是张昭精心挑选的厂址。

“团长,这地方真能躲过鬼子的飞机?”祁连山仰头望着天空,有些担忧地问。

张昭正指挥战士们搭建伪装网,闻言笑道:“只要咱们动静小点,鬼子发现不了。再说...”

他指了指正在搭建的茅草屋顶,“从空中看,这就是个普通山村。”

技术骨干王铁带着几个战士正在平整地面,准备搭建工作台。

他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参军前在太原兵工厂干过几年,是张昭特意从张万和那里要来的“专家”。

“团长,咱们没冲床没压力机,弹头怎么成型啊?”王铁挠着头问道。

张昭早有准备,从包袱里取出几个木制模具:“我琢磨着先用这个试试。把铅融化倒进去,冷却后就是简易弹头。虽然精度差点,但近距离作战够用了。”

“那火药呢?”另一个战士问道。

“这个我请教过老乡。”张昭神秘地笑了笑,“用木炭、硝石和硫磺按比例混合,虽然威力只有正规火药的七成,但安全可靠。”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八路军第一个子弹回填厂悄然诞生了。

战士们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技术,张昭亲自上阵,和战士们一起摸索复装子弹的每一个环节。

一周后的傍晚,第一颗复装子弹终于诞生了。

王铁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手心,像捧着什么珍宝:“团长,成了!”

张昭接过子弹,对着夕阳仔细端详。弹头略显粗糙,弹壳上的凹痕也清晰可见,但这确实是颗能用的子弹。

他深吸一口气,将子弹压入步枪弹仓,对准远处一棵枯树扣动了扳机。

“砰!”枪声在山谷中回荡,惊起一群飞鸟。

枯树的树干上赫然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弹孔。

“成功了!”战士们欢呼起来,互相拍打着肩膀。

张昭却保持着冷静:“先别高兴太早,这一颗能打响不代表批量的都行。

王铁,记录下这次的材料配比和操作流程,咱们得确保每一颗子弹都能用。”

接下来的日子里,回填厂逐渐步入正轨。

战士们分成三班倒,收集弹壳、制作弹头、填充火药、安装底火,形成了一条简陋但有效的手工生产线。

每天能生产两百多发子弹,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弹药紧缺的河湟团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一个月后,当张昭向总部汇报第一批三千发复装子弹己经交付部队使用时,连一向严肃的张万和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老张啊,你这回又立了一功!”

张昭却摇摇头:“这才刚开始。我算过了,如果能扩大规模,改进工艺,产量还能再提高。不过...”

“那感情好啊!”张万和脱口而出道,他看到张昭的笑容,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那就需要你这个后勤处长多努力了,子弹回填厂咱们各占一半,我多努力搞弹壳,你负责其他东西。”

张万和有心拒绝,但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