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369章 银行入少府

第369章 银行入少府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作者:
沐冬人
本章字数:
8546
更新时间:
2025-04-30

又随意寒暄了两句,王远抬手示意道:“这城门口风大尘扬,并非叙话之地。

诸位且先往皇宫外候旨,回去后也该好生休整一番。

明日恰逢休沐,本官在醉仙楼备下几桌酒席,权当为各位接风洗尘了!”

翰林们在皇宫门外静候了一个多时辰,最终只见一名小太监疾步而出,传旨道:

“陛下正专注批阅奏折,诸位大人请暂且回府。”

众人闻言,各自散去。

……

待至傍晚,王远命人备下酒水吃食,亲自前往丁程鑫居住的外院。

一见面,他便朗声道:“阿鑫,自去年分别后,咱们可有多久未曾一同把酒言欢了!今夜定要不醉不归!”

丁程鑫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却未推辞:“好!正好我有些事想与你说道说道。”

待挥退奴仆下人,整个小院的凉亭中便只剩下王远和丁程鑫二人相对而坐。

王远执起酒壶,为两人面前的小酒杯斟满酒,率先开口问道:“你方才说有事相商,究竟是何事?”

丁程鑫难得地红了红脸,轻轻摇了摇头,道:

“也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晚些再说吧。远哥,你还是先跟我讲讲如今朝廷的情况吧。我这次回来,接下来又要去做些什么?”

王远点点头,也不勉强,一边夹菜,一边缓缓说道:

“你如今刚入翰林院,依例至少得有三年的沉淀,才有晋升的机会。所以在下次科举之前,你就别想着调动的事了。

不过,你此次参与盐政改革也积攒了不少功劳。明年便是乡试之期,我尽量帮你谋个考官的位置。

但你也别抱太大期望,翰林院和礼部觊觎这些位置的人可不少,你资历尚浅,想争得乡试主考官的位子着实不易。

不过,最低给你弄个同考官当当,应该问题不大。

你今年先去礼部熟悉各项礼仪规矩,切不可在日后的差事上出任何差错。

至于之后的路该如何走,是继续留在翰林院按部就班地往上爬,还是调到六部去历练实事,就得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丁程鑫听后,当真陷入了沉思,对王远承诺能为他谋取乡试考官一事,亦是深信不疑:

“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抉择,远哥,我信你,你说我该怎么做?”

王远听闻此言,并未随意给出建议,而是低头细细思索起来。

他心中盘算着,怎样的安排既能对自己的布局有利,又能让丁程鑫有更好的发展。

突然,他想到嘉靖皇帝在位时日无多,不过三四年光景,眼中顿时一亮,立刻说道:

“后年殿试结束后,我会设法让你进入礼部。

你此前担任巡盐御史,又主管长芦盐场,这个率先推行改革的盐场,论功绩。

到时候,我想办法让你在礼部任正六品主事。”

王远心中早有筹谋:待日后皇帝驾崩、新君即位,若丁程鑫能完整经历皇帝大行、新君登基、恩科取士这三大要事。

凭借这份资历,晋升一品也并非难事。

届时若能再行破格之举,说不定便能接过自己手中,国子监祭酒的位置。

国子监这等关键所在,是他推行新政的重要根基,决不能轻易落入他人之手,改革大业更不容半途而废。

而且,若以国子监为班底进行改造,日后发展成综合大学指日可待。

麾下现有的五所学宫,亦可分别对标政法、军事、科技、农业、文化等领域,如此一来,新政便能全面开花。

丁程鑫虽不明白王远这般安排的深意,但见他一脸自信,当下也点头应道:

“好!那我就等着远哥的好消息了!”

“对了,”王远似想起什么,又道:“去年科举结束后,朝廷的假期你还未休,此番事情了结,可有个长长的假期。

如此长的时日,你也该回一趟老家,祭拜一下先祖。

我记得从前在学堂时,不少人都轻视你,如今你衣锦还乡,正好扬眉吐气一番!

再者,你至今尚未成家,这可不行。难不成你不想延续香火了?正好趁着这次回乡祭祖,把成亲的事也一并办了。

我记得去年离开前,便听闻你已有心仪之人,我就不擅自为你安排了。

只是不知你那心上人是哪家姑娘?不如我让父亲替你去提亲?”

丁程鑫的脸色愈发羞红,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才终于说道:“远哥,我喜欢的人...是你七妹。”

话一出口,他反而不再犹豫,也不顾王远愣在当场的表情,一口气说道:

“远哥,其实以前每次去你家一同学习时,七姑娘就常跟着我们一块读书。

日子久了,我...我就对她生了情意。你要是不同意,那...那就算了。”

王远确实愣住了。不过他倒没有后世那种“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娶我妹”的想法。

在这世道,家中若有未出阁的姑娘,迟迟不成亲,对全家的名声都有影响。

况且,联姻本就是拉拢人心的手段,将妹妹嫁给知根知底的丁程鑫,他也能放心。

王远之所以发愣,是在快速思索自家七妹的情况。

七妹乃三叔的小女儿,比王远小两岁,自小家中最爱读书的便是她。

她常缠着王远讨教书中内容,王远也曾感慨,家中唯一的读书苗子却是个女儿身。

去年,七妹便已行过及笄之礼,换作寻常人家,此时早该将女儿嫁出去了。

只是去年王远忙于与严党周旋,又要推进盐政改革,无暇顾及家中女眷的婚配之事。

再加上七妹自己不愿早早嫁人,王远便劝三叔再等一年,待他回京后再做安排。

没想到,这阴差阳错之间,竟促成了丁程鑫与七妹的缘分。

“我倒是不反对你们的事,”王远回过神来,说道:

“只是你们之间到底是何情分?我家七妹可也对你有意?若是她不情愿,我也不好强行撮合。”

丁程鑫害羞地点了点头。王远见状,心中已然明了,看来七妹此前不愿嫁人,怕是早与丁程鑫有了约定。

既然两人两情相悦,又对自己的布局有益,何乐而不为?

“没问题!明日我便去和三叔商议此事。三叔也见过你,想来不会反对。

我妹妹的嫁妆,我倒无需操心,三叔一家这些年积攒了不少钱财。只是你这边,总不能太过寒酸。不如我先借你些银子应急?”

丁程鑫连忙摇头拒绝:“不可!结婚靠借钱,成何体统?实在不妥。我读书这些年,祖父在老家也攒下了一些家业。

如今我已无其他牵挂,便将老家的田宅尽数变卖,约莫能凑个三、五百两银子。

虽说不算丰厚,但我日后定会好好待七姑娘,绝不负她。”

王远听后,不禁回想起前些年自己娶灵儿的时候,也是一穷二白。

当时岳父也曾提出要资助钱财,如今的场景,竟与当年如此相似,这让他感慨万千。

“这样吧,我也不借你钱了,你自己想办法赚些。

我开了一家银行,有贷款的业务。凭你现在的官职,再加上我出面担保,至少能贷出一万两银子。

如今外头炒得火热的学宫房,你应该有所耳闻。你想办法多囤一些,等价格合适了再卖出去,必定能赚上一大笔。

不过这事儿风险不小,我也摸不准最终走向,你到时候务必见好就收,否则一旦出了岔子,恐怕落得个血本无归。”

丁程鑫听了,倒没有拒绝。

他本就对这学宫房颇为关注,当下便应道:“好!”

“行了,不说这些了,”王远摆了摆手:“你且说说,我不在的时候,你可有遇上什么趣事?”

二人很快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笑起来,凉亭中的气氛一时融洽至极。

~~~~

“王爱卿,今日入宫所为何事?”嘉靖皇帝难得语气温和地开口问道。

许是听闻了京师内房价疯涨的消息,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

王远恭恭敬敬地坐在绣凳上,做出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汇报道:

“回陛下,托您洪福,如今抬高房价的计划正顺利推进。眼下外面的房价,已经涨到了一万两银子一套。”

嘉靖皇帝听闻此言,顿时喜笑颜开,忍不住赞叹道:

“王爱卿果真是朕的肱骨之臣!依朕看,这户部尚书的位子,就该让爱卿来坐!

爱卿若是早生几年,朕前些年又何至于整日为府库空虚之事忧愁!”

王远心中一惊,他深知嘉靖皇帝从无虚言,此时说出这番话,怕是心中真有了让他出任户部尚书的念头。

虽说王远对此位也有觊觎之心,但若是仅凭为皇帝敛财,便登上正二品大员之位,那妥妥会被人视作幸进之臣。

如今他虽也被人称作幸进小人,但因有实打实的功绩在身,朝中大部分人都清楚他的能耐,倒也不至于落得满朝弹劾、士林唾弃的境地。

可若毫无根基便骤登高位,在嘉靖一朝或许无碍,但若换了新君,前途可就堪忧了。

王远心中明白,自己如今稳步升迁才是正道。

不管将来是哪位皇帝在位,像他这般能为朝廷生财的臣子,都会备受重视。

他与和珅之流截然不同,和珅的钱财皆是贪墨而来,所以嘉庆皇帝杀他毫无压力,反倒大快人心。

而自己赚的都是正经钱,不仅能让自己获利,更能带着朝廷、带着皇帝一同赚得盆满钵满。

这样的臣子,哪个帝王会不喜欢?

但皇帝的好意又不能直接拒绝,否则便是拂了圣意。

王远思索片刻,连忙说道:“陛下过誉了!微臣年纪尚轻,若贸然登临高位,恐怕会招致朝野非议。

微臣不过是耍些旁门左道的手段,若真让微臣掌管户部,负责天下钱粮,实在是力有不逮!”

嘉靖皇帝听后,哈哈一笑,便不再提此事,转而问道:“王爱卿此次入宫,可是遇到了什么阻碍?”

“陛下圣明,想必也知晓微臣开设银行之事。”王远顿了顿,接着说道:

“只是如今计划有些偏差,房价涨势远超微臣预期。长此以往,银行日后定会招致无数人不满,微臣实在难以独自承担这般压力。

所以,微臣恳请少府也入股银行,将其变为皇店。如此一来,即便将来有何风波,也有陛下为微臣遮风挡雨。至于银行日后所得,微臣分文不取。”

王远这番话,实则向嘉靖传递了两个意思:其一,这银号获利巨大;其二,自己扛不住压力,需要皇帝出面兜底。

嘉靖皇帝眯起眼睛,饶有兴致地问道:“能有多少利?”

“这五所学宫的建造费用,总共不过五十万两。后续微臣虽会投入诸多花费以抬高房价,但预估利益可达八成。

如今学宫房总计五千套,微臣预估每套未来能卖至两万两银子。其中小半会被其他买房者赚取,微臣估算,最终到手的利益约有五成。

也就是说,约莫能有五千万两银子的收益!

这还只是第一笔收入,后续各种房贷利息加起来,还有数百万两银子,只不过需分三十年陆续入账。”

嘉靖皇帝听后,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道:“就修这五所学宫,所得竟比得上我大明一年的赋税?”

王远点头道:“若只是百万两之利,微臣或许还敢贪心收下。但如今数额如此巨大,微臣实在没有那个胆子。”

嘉靖皇帝略作思索,随即问道:“爱卿投入如此之多,就这般轻易舍弃?”

王远心中暗自叹息,他为这银行耗费了无数心血,又岂会甘愿放弃?

只是相较权力而言,钱财暂时舍弃倒也无妨。

反正短期内为了银行发展,他也不会从中支取钱财,不如先让嘉靖皇帝出面助力发展。

待日后自己权势更盛,再将其收回便是。

想通了这些,王远只觉心中豁然开朗,语气也变得轻松起来:

“钱财乃身外之物,哪及陛下的信任与器重?只要能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微臣甘愿舍弃这些身外之财。”

嘉靖皇帝见状,心中颇为意外,没想到王远面对数千万两银子,竟能如此淡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