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358章 回京,嘉靖新的任务

第358章 回京,嘉靖新的任务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作者:
沐冬人
本章字数:
8484
更新时间:
2025-04-18

因为早有其他盐场改造的先例,两淮盐场的改造进程颇为迅速。仅仅半月时光,大体改造便已告成。

王远将报捷的奏疏,快马递往京师之后,仍在两淮盐场耐心等候了十余日。

直至亲眼瞧见晒盐诸事运转如常,这才着手收拾行装,预备踏上新的行程。

彼时正值十月,距离岁末也不过短短两月。王远原计划速往最后一处四川盐场,巡察一番。

而后便返回京师复命。

然而,就在他即将启程之际,京师加急送来一封敕令。

竟是嘉靖皇帝降下圣旨,严令王远即刻返京。至于盐政改革的收尾事宜,将交由随后接任的都转运使负责。

王远乍见圣旨,心头不禁一紧。下意识便以为,朝中有人妄图窃取他的功劳,欲行“摘桃”之举。

可当他仔细研读圣旨上,关于收尾工作的安排,心中顿时了然。

——此番功劳已然稳稳落在他身上,后续前来的都转运使,不过是来接苦劳的罢了。

既如此,王远再无迟疑,当即更改行程,准备径直返京。

临行前,他也未曾忘记那些留在盐司衙门的心腹下属。王远给几个亲近之人一一叮嘱。

让他们务必妥善交接工作,还宽慰众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大概率便能调回京师任职。

归程顺遂得超乎想象,一路之上,竟无不长眼的私盐贩子或是刺客前来寻衅。

料想应是那些私盐贩子背后的主人,亲自打狗吃肉了!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

当初王远在两淮盐场,一举将三十六大盐商全部拿下,抄没数千万两白银的消息传开后,各地盐场也开始暗流涌动。

隔三岔五,便能听闻某地盐商犯下大罪,被锦衣卫抄家问斩;或是哪家盐商府邸遭贼匪闯入,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

……

十一月初一,朔风轻拂。

自四月离京至今,已然过去了整整七个月,时光匆匆,仿若白驹过隙,令人感慨万千。

兴许是去年将今年的寒气吸走了几分,时已仲冬,北方竟还未曾降下一场大雪。

京师外的码头处,舟楫林立,一片繁忙景象。

王远如今声名鹊起,威名远扬,即便未竖起钦差王旗。仅仅亮出自己的旗号,码头处排队等候的官船,便纷纷避让,不敢稍有耽搁。

王远走下甲板,一眼便瞧见自家师父徐璠伫立在岸边。瞬间他眼眶一热,疾步上前,恭敬行礼,高声道:“师父,徒儿回来了!”

徐璠满脸笑意,眼中满是欣慰,抬手拍了拍王远的肩膀,温声道:“好小子,可算把你盼回来了!这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吧?”

王远连忙欠身,谦逊道:“托师父的福,徒儿一路顺遂。能圆满完成差事,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徐璠微微点头,说道:“待会儿,你先随吕公公入宫面圣。

陛下想必已等候多时,你且将此番经历细细奏明。

晚上再到我府中,你师祖他老人家对你也是思念甚切。”

“好!”王远点了点头,恰在此时,目光瞥见边上刚下轿辇的吕芳,赶忙上前,恭敬行礼:“见过吕公公!”

吕芳笑容满面,摆了摆手道:“哈哈,莫要多礼。王郎中,你既已归来,那就随咱家一同入宫吧!皇爷还在宫中盼着呢!”

“诺!”王远应了一声,又转身向自家师父行了一礼,道:

“师父,徒儿先行一步,晚上再到府中叨扰。”

徐璠颔首示意,目送王远随吕芳离去。

……

玉熙宫中,一切如旧,仿若王远从未离开过。

嘉靖皇帝依旧如往昔那般,盘膝闭目,端坐在蒲团之上,周身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威严气息。

王远步入殿内,撩起衣摆,跪地叩拜,高声道:“微臣王远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语气难得温和地说道:“起来吧,吕大伴赐座。”

“陛下仁慈,微臣惶恐!”王远道谢后,小心翼翼地落座。

未等嘉靖开口,他便主动起身。条理清晰地汇报起,盐政改革的丰硕成果。

其间,着重提及盐场灶丁们对嘉靖皇帝的感恩戴德之语,言辞恳切,绘声绘色。

嘉靖听得频频点头,脸上满是满意之色,待王远汇报完毕,他轻轻抚着胡须,缓缓说道:

“王爱卿此次盐政改革,成效显著,实乃大功一件。那些灶丁们能过上好日子,也是朕所期望的。

只是近日朝堂之上,有些官员竟对灶丁自愿献银一事,起了诸多非议。”

王远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恭敬问道:“陛下,不知这灶丁献银之事,其中有何曲折?还望陛下明示。”

嘉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灶丁们承蒙朕的恩泽,日子好过了些,便自发想要献出十两银子,以表对朝廷的忠心,这本是一片赤诚之心。

可朝堂上却有官员说此举不合规矩,坏了朝纲。阻拦此事,朕实在难以理解他们的心思。”

王远瞬间明白嘉靖的意思,是想让他来应对这棘手的局面,把事情处理妥当。

怪不得提前把他从两淮盐场叫回来呢,好在那边的事情已经办妥,否则岂不是真要被人钻了空子?

他略一思索,上前一步道:“陛下圣明,灶丁们感恩陛下,主动献银,此乃忠义之举。

便是放在千百年后,那也是一桩美谈。

至于朝堂上的议论,微臣愿出面周旋。定当妥善处理,不负陛下所托。”

嘉靖闻言,神色稍缓,微微颔首:“王爱卿办事,朕向来放心。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切不可寒了灶丁们的心,亦不能让朝堂太过混乱。”

接着嘉靖又勉励了王远几句,这才让他退下。

王远离开皇宫,登上自家师父早已备好的马车,径直前往徐府。

因这次归来匆忙,灵儿等人还未得到消息赶来。王远便径直前往书房,拜见自家师父徐璠和师祖徐阶。

徐璠见王远进来,脸上露出和煦笑容,抬手示意他坐下:

“远儿,此番盐政改革,你可是立下大功,只是陛下急召你回京。是为那灶丁献银之事?究竟是何缘由,你且细细说来。”

王远神色恭敬,欠身道:“师祖、师父,实不相瞒,陛下急召,正是为了灶丁自愿献出十两银子一事。

如今朝堂上有些官员反对,陛下想让我来处理。我虽知晓其中利弊,却也明白,陛下乃是天子,君命难违。

与其违逆圣意,惹陛下不快,倒不如顺了陛下心意。

况且,咱们此番盐政改革大获成功,朝廷如今库帑充盈,几百万两银子,倒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徐阶闻言,眉头紧锁,神色间满是忧虑,沉声道:

“远儿,话可不能这般说。朝廷此前府库亏空甚巨,历经艰难才稍有起色,这些银子当妥善存蓄。

往后若是遭遇天灾,或是北虏南倭犯境,都需银子作为预备。

怎能轻易将这好不容易积攒下的财富,耗费在不知所谓的用途上?

这献银之事,本就不合规矩,若开了这个先例,往后怕是麻烦不断。”

徐璠先转向王远,语重心长地说道:“远儿,你师祖所言极是,这银子关乎朝廷安危,不可不慎重。

虽说陛下有令,但你行事也要顾全大局,不可鲁莽。”

“师父、师祖,不妨听我细细解释一番?”

徐璠点了点头,又看向徐阶,劝解道:“父亲,远儿也有他的难处,陛下之命不可违抗。远儿向来心思缜密,或许他能想出个周全之法。

既能让陛下满意,又不致于对朝廷根基造成太大损害,咱们不妨先听听他的打算。”

王远面露恳切,再次起身,向徐阶行了一礼:“师祖,我明白您的顾虑,只是此事咱们无力扭转乾坤。

陛下心意已决,若是强行阻拦,恐生祸端。

我定会谨慎行事,在周旋过程中,尽量保障朝廷的利益,不使库帑无端损耗。”

徐阶神色依旧凝重,目光紧紧盯着王远,良久,还是摇了摇头:

“远儿,你向来聪慧,但此事关乎朝廷根基,为师实在难以轻易应允。”

王远与徐璠对视一眼,徐璠又是劝道:“父亲,远儿也有他的难处,陛下之命,不可不遵。咱们暂且先观望,莫要与陛下起冲突,您看如何?”

徐阶沉默许久,最终无奈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既然如此,师祖便不插手此事了。

只是远儿,师祖虽答应你不参与此事,但朝廷上还有高拱和其他言官。

他们可不会卖你师祖的面子,你还需要应对他们的阻挠。”

王远大喜,连忙再次行礼:“多谢师祖成全,徒儿定当铭记您的教诲。”

晚宴时分,徐府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徐府上下为庆祝王远荣归,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

众人围坐一堂,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徐璠与徐阶频频举杯,对王远此番功绩赞不绝口。

王远一一谢过,脸上虽挂着谦逊的笑容,可心底却满是即将回家的兴奋之情。

晚宴结束后,王远告辞回到自己家中。

一进家门,便看到灵儿抱着七个月大的儿子“元宝”,站在门口翘首以盼。

王远快步上前,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略带哽咽:“灵儿,我回来了。”

灵儿眼中泪光闪烁,轻轻点头:“你可算回来了,元宝都快不认得你这个爹爹了。”

王远小心翼翼地从灵儿手中接过元宝,看着儿子粉嘟嘟的小脸,心中满是柔情。

小家伙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王远,突然咧开嘴笑了起来,伸出小手想要抓王远的发丝。

王远被逗得哈哈大笑,也开始向着其他围拢在身旁的亲戚,打起招呼。

一家人沉浸在团聚的欢乐氛围之中,其乐融融。

不过王远却是注意到,这次围绕在旁边的那些亲戚,有许多都是隔了好几层的,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寻到京师来了。

但此刻王远也不想破坏好的气氛,打算过些日子再做处理。

家中的晚宴同样温馨暖人。

王远的父母看着离家数月的儿子平安归来,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王远细细讲述着在外的惊险奇遇与趣事见闻。

说到惊险处,众人皆是一脸紧张,屏气敛息;听到有趣之处,又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气氛热烈而融洽。

灵儿在一旁温柔地看着王远,时不时为他斟上一杯美酒,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爱意。

元宝坐在王远身旁的小榻上,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仿佛也在分享着自己的喜悦,似乎也想参与到这场欢乐的交谈之中。

酒过三巡,王远想起之前心心念念的那所,只治疗妇女和儿童的综合医馆,便开口问道:

“灵儿,我离京前,让你开办的那个医馆,如今怎么样了?”

灵儿放下手中的酒杯,眼中闪过一丝自豪,娓娓道来:

“你走之后,我便常去医馆帮忙照料。如今医馆的名声愈发响亮,每日前来问诊的妇孺众多。

后院也布置得愈发雅致,种了不少花草,还添了些凉亭假山。女眷们在候诊之余,也能在那儿散步、休憩。

如今已是成了京城好些名媛、贵妇,每日都要去的地方!

按照夫君你的说法,我还开设了一条商业街,里面开着成衣铺、胭脂铺等店铺。每月利润竟有五千两有余。

夫君,你知晓里面最赚钱的,是什么生意吗?”

“首饰店!”王远语气肯定,毫不迟疑的回答。

“嗯?夫君你咋知道?”灵儿这下傻了眼,本以为是个卖弄的机会。

“这其实并不难猜,我们家没有手艺精湛的女工,卖的那些成衣多是凭借医馆这处地方,才有售卖的机会。

而金银首饰就有了不同,和别家单有金银不同,每件金首饰都能收一笔手工费。

而能来那医馆的本就不是普通人,互相攀比之下,自然是越买越多,利润便自然高了很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