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速死
只求速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只求速死 > 第五百二十二章遵旨

第五百二十二章遵旨

加入书架
书名:
只求速死
作者:
醉剑书生
本章字数:
8624
更新时间:
2025-06-25

“诸位同窗!伪学高居庙堂,忠良蒙冤入狱,我们能坐视不理吗?”

“不能!”

数百书生齐声回应,声震九霄。

海瑞额头渗出冷汗。

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些人不是普通暴民,而是掌握着道义制高点的读书人。

他们句句引经据典,字字掷地有声,比刀剑更难对付。

“何先生想要如何?”

海瑞直接问道。

何心隐目光如炬。

“请殷正茂出来一见。我们要当面告诉他,他的恶毒伎俩,必为天下人所不齿!”

府衙内,殷正茂躲在窗后。

“何心隐...怎么会是他...”

殷正茂声音发颤。

身旁的师爷低声道。

“大人,要不要调兵驱散他们?”

“蠢货!”

殷正茂厉声呵斥。

“那是何心隐!高阁老眼中的头号大患!动了他,你我吃罪得起吗?”

他回想起高拱对何心隐的评价。”

比盗跖还恶劣的祸害”。

此人合族而居,自成一国,连朝廷律法都奈何不得。

更可怕的是,他在士林中的声望仅次于王阳明,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海瑞这个老顽固...”

殷正茂咬牙切齿。

“若不是他拿着张居正的兵部尚书印,我早就...”

话到一半,他突然噤声。广场上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隐约能听到”严惩酷吏”的呼声。

“大人,现在怎么办?”

师爷急得团团转。

殷正茂眼神阴狠。

“高阁老的几件大事已经办妥,不能再节外生枝。传我命令,暂停抓捕,那些谋反的案子...也先放一放。”

他快步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

“我要立刻给高阁老写密信。何心隐突然现身,此事非同小可。”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写完后,他吹干墨迹,将信笺封好。

“派快马,连夜送进京。”

他压低声音。

“记住,若有人问起,就说...就说海瑞勾结乱民,意图不轨。”

师爷会意,匆匆离去。

殷正茂重新回到窗边,透过缝隙观察外面的动静。海瑞正在与何心隐交谈,两人神情严肃,似乎在商讨什么。

“哼,一丘之貉。”

殷正茂冷笑。

“等阁老回信,看你们还能嚣张几时。”

杨帆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朝天观,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抬头望天,只觉得那轮红日像是一只充血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他。

“杨...杨大人。”

朱七跟在身后,欲言又止。

杨帆没有回头。

“朱兄,有话直说。”

朱七搓着手,支吾了半天才道。

“您让我打听的事...高阁老那边,实在...”

“打听不到?”

杨帆苦笑。

“还是不敢打听?”

朱七脸色一变,左右看看,压低声音。

“外边风浪险恶...杨大人,吉人自有天佑。”

这话像一把钝刀,慢慢割着杨帆的心。连朱七这样的锦衣卫都退缩了,朝中还有谁敢为他说话?

“我明白了。”

杨帆点点头。

“多谢朱兄这些日子的照顾。”

他迈步向前,不再多言。背后传来朱七的叹息声,渐行渐远。

街上的行人匆匆,没人注意这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

杨帆漫无目的地走着,脑海中划过这些天的遭遇。

酷刑、威胁、背叛...还有那个始终不肯露面的神秘人物。

“大明...没救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

路过一家茶肆,里面传出说书人的声音。

“...那海青天铁面无私,连严阁老的家奴都敢办...”

杨帆驻足片刻,摇头离去。海瑞?不过是个被各方势力利用的棋子罢了。真正掌握权力的,是那些藏在阴影中的人。

夜色渐浓,杨帆不知不觉走到了城南。

这里聚集着许多贫民,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味道。

他突然想起何心隐创办的”聚和堂”,那里收留无家可归者,传授学问,自成一统。

“或许...只有他们了。”

杨帆靠在墙角,疲惫地闭上眼睛。

但他心里清楚,何心隐那些人虽然满腔热血,却不懂朝堂上的弯弯绕绕。

指望他们对抗高拱这样的权臣,无异于以卵击石。

夜风吹过,带来远处更夫的梆子声。

杨帆睁开眼,望着漆黑的夜空,第一次产生了逃走的念头。

但随即,他又苦笑着打消了这个想法。

能逃到哪里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另一边,在江南。

张居正站在书房。

申时行刚刚离开,带回来的消息让他稍稍松了口气。

殷正茂被海瑞牵制住了。

“海刚峰啊海刚峰,你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张居正低声自语。

殷正茂的调查虽然还在继续,但想借此攀扯成谋反大案已经难上加难。

书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张居正的思绪。

他转身时,张四维和马自强已经匆匆闯入,官袍下摆沾满了泥水,显然是一路疾行而来。

“元辅!大事不好!”

张四维连礼数都顾不上,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慌乱。

“认购抗倭公债的富户开始挤兑协理衙门了!”

张居正瞳孔微缩,但面上不显,只是走回书案后坐下。

“多少人?”

“各府县约有一千多户。”

张四维擦了擦额头的汗。

“涉及的银子总数高达二百万两。”

马自强紧接着补充。

“织造作坊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八百多户作坊户要求退还银子,总数不到二万两。”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

“严党。”

张居正突然开口,声音冷得像冰。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张四维和马自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

张居正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衣袍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拟一份告示。”

他突然停下脚步,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就说江南奴变和抗倭形势严峻,阳明官学之事引发天下哗然,朝廷和省里暂时无暇顾及官营钱庄的事。”

马自强眼睛一亮。

“元辅的意思是...”

“凡欲退出者,可登记在册。”

张居正继续道,眼神锐利。

“待奴变大案查明真相后,按息退还,不论违约。”

张四维抚掌赞叹。

“妙计!既能敲打缙绅,对普通富户也需按约定扣掉违约金,两全其美。”

马自强也连连点头。

“如此一来,既能稳住局势,又能让那些墙头草付出代价。”

张居正颔首,目光却飘向窗外。雨势渐大,天色阴沉得像是要压下来。

他心中清楚,这只是暴风雨的前奏。

“你们先去办吧。”

他挥了挥手。

“务必在明日午时前将告示张贴各处。”

待二人离开,张居正重新坐回书案前,取出一张信笺,提笔蘸墨。

他打算给杨帆写最后一封信,劝他逃出关外。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未能落下。

“杨子翼啊杨子翼...”

张居正低声叹息。

“你若不走,皇上必受牵连。”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他凝重的面容。

他想起杨帆那双总是燃烧着理想火焰的眼睛,想起他在朝堂上不顾一切为民请命的样子。笔尖的墨滴落在信笺上,晕开一片黑色。

“为人敢为天下先,做事全无私心...”

张居正喃喃自语,最终放下了笔。

“劝你远赴关外,我于心何忍?”

他将未写完的信笺揉成一团,扔进了火盆。火光映照下,这位大明首辅的面容显得格外疲惫。

京城,杨宅。

杨帆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纸上墨迹未干。

窗外传来隐约的喧闹声,那是来自各书院的士子们在街头高谈阔论。

自从”联席大讲”开始后,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阳明官学...呵。”

杨帆苦笑一声,将写好的文章小心折起,放入一个锦囊中。

老仆人三天前就告假回家了,偌大的宅院只剩下他一人。

杨帆站起身,走到院中的老槐树下,仰头望着茂密的树冠。

“天地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处。”

他轻声自语,声音里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疲惫。

回到书房,杨帆又写了几首诗,然后将它们与那篇题为《朱子玄相国行状》的文章放在一起。

他轻轻抚摸着纸面。

门外传来脚步声,杨帆头也不抬。

“吕兄,请进。”

吕坤推门而入,脸色比往日憔悴许多。

他看了一眼桌上的文稿,眼中带着痛色。

“子翼,你这是...”

“托你保存。”

杨帆将文稿推向他。

“待若干年翻案之后,再给我树块碑,把这些刻上。”

吕坤的手发抖。

“何至于此?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杨帆笑了笑,那笑容让吕坤心头一紧。

“这几日连你也受牵连了吧?被同僚排挤的滋味如何?”

吕坤沉默片刻,苦笑道。

“确实不好受。那些书院士子张口闭口就是阳明官学,与朝廷主张背道而驰,百姓们都开始恐慌了。”

“清议误国啊。”

杨帆长叹一声。

“我本想借阳明之学正人心、明是非,却不料反成祸端。”

吕坤小心收好文稿,郑重道。

“我答应你,一定会将你的所作所为全都记下来。待世道稍清,就刊刻于世。”

而在玉熙宫,嘉靖皇帝枯坐在龙案前,着那幅吴风送来的杨帆画像。

“陛下,已是三更天了。”

吕芳轻手轻脚地走近,声音压得极低。

嘉靖没有抬头,只是将画像轻轻放在案上。

“吕芳,你说朕是不是太狠心了?”

吕芳身子一颤,连忙躬身。

“陛下乃九五之尊,所思所虑皆为社稷,何来狠心之说?”

“呵...”

嘉靖冷笑一声,眼中带着痛楚。

“杨帆为朕分忧,如今却被天下儒生群起攻之,朕却只能袖手旁观。”

殿内陷入沉默,只有烛火偶尔爆出轻微的噼啪声。

嘉靖突然站起身,宽大的龙袍袖口扫过案几,带起一阵风。”

朕不是不想救他!”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又迅速压低。

“可此时出手,正中严嵩和高拱下怀!他们会立刻将朕与杨帆绑在一起,说朕要恢复太祖之法,甚至推行秦法!”

吕芳的头垂得更低了,他知道皇帝说的每一个字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云贵两广...”

嘉靖踱步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

“朕想过让他去那里避避风头。可那些缙绅会怎么说?他们会说这是朕在幕后指使!天下舆论一旦被严嵩、高拱操控,逼宫之势即成。如今内忧外患,再来一次逼宫...”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吕芳感觉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之前那场大礼议之争的惨烈,他至今记忆犹新。

而这一次,恐怕会更加凶险。

“陛下,杨大人年轻气盛,或许...”

吕芳小心地开口。

“他对百官的恶毒估计不足!”

嘉靖猛地转身,眼中寒光一闪。

“他以为只要道理在他这边就够了?哼,那些人会把他推到法家的位置上,再暗示江南奴变是他主使的谋反!到时候,朕就成了包庇反贼的昏君!”

嘉靖走回案前,拿起那本已经翻得卷边的《运朝疏》,手发抖。

“吕芳,朕反复读这奏疏,越读越觉得杨帆是对的。

若非弘治朝李东阳恢复宰相,大明何至于此?

如今百官以阳明官学为由,竟敢发起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逼宫!”

“陛下息怒...”

吕芳跪倒在地。

“息怒?”

嘉靖冷笑。

“朕几次想下旨抓了那一百山长,用廷杖活活打死!”

他的声音中充满杀意,却又突然泄了气。

“可这有什么用?四十年前,他们只是在生父嗣父问题上发难,这次...这次是要朕的命啊!”

吕芳惊得抬头。

“陛下!”

嘉靖疲惫地摆摆手。

“一旦朕出事,裕王扛不住的。到时候,严嵩的霸府时代就到来了。”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吕芳。”

嘉靖突然问道。

“你可去看过杨帆?”

吕芳一怔,随即摇头。

“回陛下,老奴未曾...”

“呵,连你都没去。”

嘉靖苦笑。

“他一直待在家里,偶尔去白檀书院和内阁,却无人敢去看望。只有吕坤那小子,倒是隔三差五去陪他说话。”

“吕大人确实仗义。”

吕芳低声附和。

“仗义?”

嘉靖表情讥讽。

“杨帆跑不了的。那人不会让他离开京城,他们需要这个靶子。”

吕芳犹豫片刻,终于鼓起勇气问道。

“陛下,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

嘉靖的眼神骤然变得凌厉。

“你以为朕愿意?可朕现在出手,正中他们下怀!杨帆...他必须自己扛住。”

“可是那加密邸报中提到的,刁民喊杨大人旗号殴打衙役之事...”

“那是在暗指朕!”

嘉靖厉声打断。

“再闹下去,他们就会说朕是昏君暴君!高拱好大的胆子!”

吕芳倒吸一口凉气。

“高阁老竟敢...”

“朕现在不确定。”

嘉靖若有所思。

“高拱到底是想当首辅,还是想当皇上。”

这句话震得吕芳浑身发抖。

嘉靖突然大步走向殿门,猛地推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