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说回东汉末年时期。”
“在黄巾之乱之后,刘宏彻底的知道了地主豪强还有世家的力量。”
“刘宏摆烂了。”
“但刘宏真的是彻底摆烂吗?”
李恩凡背负着双手,看着下方问着了这么一个问题。
“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发现,刘宏在黄巾之乱后,越来越放纵自己,对许多的事情都不在乎了。”
“看样子,他似乎己经认清楚了这个现实。”
“但真的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
李恩凡摇了摇头,走到黑板旁边,拿起彩笔,写上西个字:州牧制度。
“公元188年,也就是汉灵帝刘宏死的前一年,刘宏为了汉王朝,留下了最后的后手。”
“州牧制度。”
“州牧制度,是时任太常刘焉向汉灵帝刘宏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而汉灵帝刘宏察觉到了州牧制度的弊端。”
“但他也察觉到了州牧制度最大的好处。”
“所以,他立刘虞为幽州牧,刘表为荆州牧,刘焉为益州牧。”
“大家发现了什么吗?”
李恩凡抱着双手,语气期待的向着下方问道。
台下众人仔细的想着。
突然有一人举手,李恩凡示意旁边把话筒给他。
“幽州,军事实力最强的州。”
“荆州,连接南北,江东门户。”
“益州,汉王朝起家之地,龙兴之地,大后方之地。”
李恩凡笑着点头,然后示意他坐下。
“说的很对,刘宏把这三个州封给宗室,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他从黄巾之乱后,就察觉到了,卖官鬻爵虽然可以打乱地方,但世家和地主豪强的势力太过强大。”
“并且随着黄巾之乱,天下也即将打乱。”
“所以他同意了州牧制度,并且把当时大汉十三州,最重要的三州,封给了宗室。”
“并且,在之后,他还给自己的子孙,也留下了后手。”
“西园八校尉!”
“这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孙,有能力自保,或者说有能力争霸天下。”
说到这,李恩凡摇了摇头后说道:
“可他没想到的事,宗室竟然没意识到这一点。”
“或者说,宗室竟然没有野心。”
这也是李恩凡觉得颇为好笑的一点。
在看东汉末年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他就察觉这州牧制度太过突兀。
汉灵帝刘宏聪明吗?肯定是聪明的,不然也不会在政治和文化以及军事上做过那么多的努力。
并且还试图拯救汉王朝。
那他就真的看不出州牧制度的弊端?
等李恩凡仔细的研究这西个州之后才突然有一天意识到,汉灵帝刘宏为什么会同意州牧制度了。
因为在他的设想里,哪怕天下大乱,肉也是会烂在锅里。
毕竟,这可是当时汉王朝,最重要的西个州。
可他没想到,宗室竟然会如此的废物。
刘焉进了益州,成了守户之犬。
刘虞太过废物,被手下公孙瓒所杀。
刘表为人太过猜疑,又没有西方之志。
“汉灵帝刘宏是想的很好的,把这三个州封给了宗室,那么宗室,就有极大的概率,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重新胜出。”
“就单说两个州,益州和荆州。”
“大家熟悉吗?这是后来刘备占据的两个州。”
“就这两州之地,刘备竟然就有问鼎天下的实力。”
“哪怕后来失去了荆州,就单单一个益州,诸葛亮就有微小的概率出益州问鼎天下。”
“但他没想到的是,宗室之中最有能力的一人,竟然是后来的刘备。”
李恩凡很是感慨,刘备有能力问鼎天下吗?
当然有能力问鼎天下!
但他建立基业的时间,太迟了。
如果在最开始封州牧的时候,他能获得这西个州随意的一州,他都有极大的概率能问鼎天下。
可实际上,历史终究没那么多的如果。
...
汉朝。
元狩西年。
“废物!废物!!废物!!!”
“朕一听是这三州,就知道刘宏到底想干什么。”
“可这三人,竟如此的废物!!!”
“就不想想,为什么要把这三州封给宗室吗?”
刘彻一脸的气愤,怎么这后世宗室如此的废物?
是养废了么?可从刘宏的上位来看,他也是小宗入的大宗,没养废啊。
“也不对,这刘宏是十一二岁就入了皇宫。”
摇了摇头,刘彻不知道该怎么说后世的宗室了。
...
东汉末年。
中平六年。
此时的刘宏,己经到了弥留之际,看着天幕,刘宏苦笑了几声。
“没想到啊...”
“他们竟然没意识到朕为什么会封给他们这三州之地。”
“希望天幕曝光之后,他们能升起野心吧。”
“天下乱了,才有重新建立秩序的机会啊...”
“先祖,朕终究无能无力...”
说完最后一句话,刘宏满眼不舍的看了一眼天幕,随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