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童蹲在金黄色的麦田边,专注地调试着他的声波发射器。他手中的小提琴弓弦轻轻搭在传感器上,随着琴弓的颤动,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与云图上的冷锋走向完美地重合。
这一幕发生在十月的田野上,风裹挟着麦浪的沙沙声拂过他的耳畔,远处传来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那是李耕耘带着陈少熙在抢收最后一片试验田,他们正忙碌地在田间来回穿梭,确保每一粒麦子都能及时收割。
蒋云初站在不远处,正对着气象云图皱眉。她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复杂的气象数据,指尖在屏幕上划出一条条抛物线。她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频率再调高0.5赫兹。"她知道,今晚有寒潮来袭,虫卵会往土壤深处钻,这对他们的试验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赵小童和蒋云初的发现让他们在三天前的深夜激动得打翻了咖啡。他们发现,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可以有效地驱赶害虫,保护作物。这个发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距离农业部的终期验收只剩72小时,他们必须确保试验田的作物能够顺利通过验收。
蒋云初的手指突然停在某个数据节点,她眉头紧锁:"气象台预报的霜冻时间有误。"她抓起对讲机,快步奔向试验田,工装裤上还沾着昨天通宵检测时的泥渍。赵小童抱起声波设备紧随其后,小提琴琴盒在背上咚咚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奏响战歌。
田埂上,李耕耘正指挥众人搭建防霜棚。看到蒋云初跑来,他冷哼道:"大小姐又要推翻传统经验?"蒋云初没有回答,而是将平板转向众人,三维气象模型正在剧烈波动,她严肃地说:"霜冻会提前两小时到来。现有防霜棚覆盖率不足60%,必须启动第二预案。"
赵小童突然拨动设备上的"琴弦",《节气歌谣》的旋律混着驱虫声波在麦田回荡。正在操作无人机的何浩楠惊呼:"虫群在往声源相反方向迁移!"赵小童眼睛发亮,他意识到他们的声波技术不仅能够驱虫,还能够引导虫群进入他们设置的陷阱区。
"用声波引导虫群进入陷阱区。"赵小童兴奋地说,"云初的模型显示东南角地温更高,可以......"蒋云初接话时,两人己默契地分头行动。这个即兴方案后来被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评价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共振"。
验收前夜,蒋云初在仓库发现质检数据异常。赵小童举着手电筒照向堆积如山的麦袋,光柱里飞舞的尘埃仿佛被惊扰的星云。"抽样合格率91%,达不到项目要求的95%。"她的声音带着颤音。赵小童突然用琴弓挑起她的下巴:"还记得声波驱虫时的意外收获吗?"
凌晨三点,十个勤天全体成员在麦田集结。赵小童的小提琴声引导着无人机群,蒋云初开发的图像识别系统正在筛选优质麦穗。晨光初现时,鹭卓看着重新计算的98%合格率,笑着把两人推进麦堆:"你俩简首是农业界的伯牙子期!"他们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得到了回报,试验田的作物不仅成功通过了验收,还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