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磁带里的声音
旧磁带里的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旧磁带里的声音 > 第18章 摇滚与热血

第18章 摇滚与热血

加入书架
书名:
旧磁带里的声音
作者:
Yearafter
本章字数:
9840
更新时间:
2025-07-01

1964年,香港九龙城的天空总是湿漉漉的,铅灰色的云沉甸甸地压在破旧的楼宇之上。黄贯中就出生在这个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地方,狭窄昏暗的房间里,家具破旧,墙壁上的水渍像是一幅幅抽象画。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工人,每日在繁重的工作后,总是带着一身酒气回家,稍有不顺心就对家人拳脚相加。

童年的黄贯中常常蜷缩在角落,惊恐地看着父亲发怒,小小的心灵满是伤痕,也因此养成了他外表沉默、内心倔强的性格。

中学时期,黄贯中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线条与色彩成为他表达内心世界的出口。他常常坐在街边,用画笔描绘着往来的行人、老旧的店铺。

1985年,黄贯中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类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经鼓手叶世荣介绍,他结识Beyond并没有因为其他的离开而解散。此后,他扛起了更多的创作和演唱任务,在专辑《二楼后座》中,用他独特的沙哑嗓音,诠释着摇滚的精神。

中学时期的黄贯中,在音乐的影响下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他的素描本里,既有城寨居民生动的肖像,也有天马行空的幻想画。

1985年,黄贯中在朋友的引荐下加入Beyond乐队。初见黄家驹时,对方正在排练室里哼唱新写的旋律。黄贯中拿起吉他即兴加入伴奏,两人的音乐思维竟如齿轮般完美咬合。"就是你了!"黄家驹兴奋地拍着他的肩膀。

1988年录制专辑黄家驹的《秘密警察》时,黄贯中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在创作《大地》的吉他编曲时,他大胆尝试将中国民乐的五声音阶融入摇滚旋律。为了找到最贴切的音色,他连续一周泡在录音棚,反复调试过载效果器的参数。当那段融合二胡韵味的吉他前奏响起,制作人陈健添激动地拍案而起:"这会改变香港乐坛!"

红磡体育馆的炽热绽放,19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是Beyond乃至整个华语摇滚的里程碑,也是黄贯中吉他艺术的集中展现。演出前一个月,他将自己关在排练室,为每首歌设计专属的吉他视觉:《早应该习惯》用火焰贴纸装饰琴身,配合狂野的扫弦动作;换上金色琴弦,在间奏时加入即兴的指弹段落。

演唱会当晚,当《早应该习惯》的前奏响起,黄贯中站在舞台边缘,墨镜后的眼神锐利如鹰。他的右手在琴弦上快速翻飞,左手在指板上制造出扭曲的滑音,失真效果器的轰鸣与叶世荣的鼓点交织成音墙。在与黄家驹的双吉他solo对决中,两人的旋律如两条缠斗的巨龙,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后台休息室里,指尖己磨出血泡,吉他指板上残留着暗红的血迹。但当他摘下墨镜,眼中跳动的炽热光芒比舞台灯光更耀眼:"这就是摇滚该有的样子。"这场演唱会后,黄贯中标志性的吉他台风和创新演奏技法,成为无数年轻乐手模仿的对象。

东京异乡的困境1992年,Beyond前往日本发展,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深夜的东京街头,这段时期的压抑与挣扎,最终在《遥远的paradise》中得到释放。黄贯中在副歌部分设计的吉他solo,采用了极具张力的颤音技巧,每个音符都像是从胸腔中迸发而出。他在暴雨中疯狂拨弦,琴弦划破手指也浑然不觉,将摇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1993年黄家驹的意外离世,给Beyond带来沉重打击。黄贯中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排练室三天三夜,反复弹奏家驹留下的未完成曲谱。琴弦断了又换,泪水滴在吉他面板上,晕开一个个深色的痕迹。最终,他决定带着家驹的音乐理想继续前行。

在《二楼后座》专辑中,黄贯中扛起了主要创作任务。为了纪念家驹,他在《遥远的paradise》的编曲中,特意保留了家驹常用的开放和弦手法,间奏的吉他泛音仿佛是跨越时空的对话。

2005年Beyond告别演唱会,当《海阔天空》的旋律响起,黄贯中摘下墨镜,任由泪水与汗水滑落,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释然。

单飞后的新生。

Beyond解散后,黄贯中开启了个人音乐生涯。他拒绝走商业化路线,坚持创作充满人文关怀的摇滚作品。展现出深厚的音乐功底。

生活中的黄贯中,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他重拾画笔,举办个人画展;参与公益活动,用音乐为弱势群体发声。在音乐教室授课时,他常对学生说:"吉他不仅是乐器,更是表达自我的武器。就像画笔能描绘世界,琴弦也能诉说灵魂。"

如今的黄贯中,依然活跃在音乐舞台上。他的吉他从红色电琴换成了定制的黑色型号,但琴身上始终贴着"自由"的贴纸。每当他拨响琴弦,那些在九龙城寨萌芽的艺术理想,在地下酒吧淬炼的摇滚锋芒,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人生感悟,都会化作震撼人心的旋律,继续书写着属于黄贯中的摇滚传奇。

黄贯中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设计专业,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经鼓手叶世荣的引荐,他结识了黄家驹、黄家强等人,并为Beyond的首次音乐会担任平面设计工作。机缘巧合之下,乐队的吉他手突然离队,黄贯中临危受命,用他那还稍显生疏但充满热情的吉他演奏,成功救场。那一刻,舞台上的灯光仿佛只为他一人而亮,他也因此正式成为Beyond的一员,开启了他与摇滚的不解之缘。

地下乐队的艰难逐梦加入Beyond初期,乐队成员们挤在狭小昏暗的排练室里。

观众们在昏暗的灯光下肆意喧闹,对台上的乐队并不在意。但Beyond的每一位成员都全情投入,黄贯中更是如此。他的吉他包总是装着备用琴弦和胶布,那是应对破旧设备。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他依然能凭借独特的滑棒技巧,在间奏中制造出让台下那些原本喧闹的观众也不禁为之侧目。

为了提升自己的吉他技艺,黄贯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天,他都会在排练结束后独自留下,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他反复研究,将这些大师的技巧融入自己的风格。他还将绘画中的色彩理论运用到音乐创作中,为Beyond的音乐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录制中,他用细腻的分解和弦勾勒出温柔的情愫,主歌部分的泛音处理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光,与黄家驹深情的嗓音完美呼应。

尽管生活艰苦,演出也常常入不敷出,但黄贯中从未想过放弃。他和乐队成员们相互扶持,共同坚守着对摇滚的热爱。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他们的音乐能够被更多人听到,他们的梦想能够照进现实。

崭露头角与风格转变1987年,Beyond发行了首张正规专辑黄家驹的《阿拉伯跳郎》。

1988年,对于Beyond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在经纪人的警告下,Beyond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

然而,风格的转变也引来了部分乐迷的不满,他们指责Beyond背叛。

红磡的辉煌与巅峰时刻1991年,Beyond迎来了他们音乐生涯的巅峰——“Beyond Live 1991生命接触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这对于黄贯中来说,是一个梦寐以求的舞台,也是他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为了这场演唱会,黄贯中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演唱会当晚,红磡体育馆座无虚席,灯光璀璨。当黄贯中背着吉他,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舞台时,全场观众沸腾了。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魅力,仿佛与吉他融为一体。在《大地》的演奏中,他站在舞台边,墨镜后的眼神锐利如鹰,右手在琴弦上快速翻飞,左手在指板上制造出扭曲的滑音,失真效果器的轰鸣与叶世荣震撼的鼓点交织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音墙。而在与黄家驹的双吉他solo对决中,两人的旋律如两条缠斗的巨龙,相互呼应又相互竞争,将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观众们沉浸在他们的音乐中,随着节奏摇摆、1992年初,Beyond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日本乐坛。他们签约华纳唱片,与日本Amuse经纪公司合作,将发展重心移往日本。西子怀揣着对音乐的新期待,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黄贯中在那段压抑的日子里,黄贯中常常独自走在东京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满是迷茫。

那一刻,黄贯中找回了自己,也让Beyond在日本的音乐道路上找到了一丝曙光。

尽管在日本的发展充满艰辛,但黄贯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音乐理念。他在音乐中融入更多的国际元素,不断探索新的音乐风格,努力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Beyond的音乐能够在日本乃至全世界绽放光芒。

命运转折与沉重打击。

1993年,Beyond回到香港,发行了专辑《乐与怒》,其中收录的《海阔天空》成为本地年度最佳原创歌曲。这首歌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歌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也成为了Beyond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6月24日,Beyond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节目时,黄家驹不慎从舞台上跌落成重伤,昏迷不醒。黄贯中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赶到医院。在医院的走廊里,他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他不敢相信,那个总是充满活力、引领他们追逐音乐梦想的家驹,此刻竟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

6月30日,黄家驹永远地离开了他们,终年31岁。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让整个Beyond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黄贯中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排练室,抱着家驹曾经用过的吉他,泪流满面。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那个一起在舞台上挥洒汗水、一起为音乐疯狂的伙伴,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黄贯中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对音乐也失去了热情。他开始怀疑自己坚持音乐的意义,甚至想过放弃。但每当他看到家驹留下的那些未完成的曲谱,心中就会涌起一股力量。他想起家驹对音乐的热爱,想起他们曾经一起许下的诺言:要让Beyond的音乐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家驹,我不会让你的梦想就此破灭。”黄贯中对着家驹的照片喃喃自语,“我会带着你的理想,继续走下去。”于是,他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和黄家强、叶世荣一起,延续Beyond的音乐精神。

三子时期的挣扎与前行。

黄家驹离世后,Beyond进入了三子时期。黄贯中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他不仅要继续担任主音吉他手,还要兼任主唱,扛起乐队的创作大旗。

然而,三子时期的Beyond面临着诸多挑战。失去了家驹这个灵魂人物,乐队的风格需要重新定位,外界的质疑和压力也如潮水般涌来。黄贯中在接受采访时,曾无奈地表示:“家驹的离开对我们打击很大,我们就像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但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会用音乐证明,Beyond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在音乐创作上,黄贯中不断尝试突破自我,探索新的音乐风格。他开始更加注重歌词的内涵,用音乐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歌曲不仅展现了黄贯中作为音乐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让Beyond的音乐更加深入人心。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黄贯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音乐理念。他和黄家强、叶世荣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在舞台上的默契配合,依然能让观众感受到Beyond的独特魅力。在1996年的“Live and Basic”演唱会上,他们用精彩的演出和精湛的弹奏征服了全港乐评家,也让歌迷们看到了Beyond在三子时期的实力和坚持。

单飞后的Beyond决定暂时解散,各自发展。

他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黄贯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

家庭与生活的温暖港湾在音乐事业之外,黄贯中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他与朱茵的爱情故事备受关注,两人相识于1999年,经过13年的爱情长跑,终于在2012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女儿黄莺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幸福。

黄贯中十分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尽管他的工作十分忙碌,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陪伴在朱茵和女儿身边。他会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会和女儿一起玩耍、画画,会和朱茵一起漫步在街头巷尾,享受生活的点滴美好。在女儿眼中,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在朱茵眼中,他是一个体贴入微的丈夫。

然而,Beyond成员之间的矛盾也被曝光在公众面前。

面对外界的种种议论,黄贯中感到十分无奈和疲惫。他表示,自己只是出于对家人的保护才会如此冲动。在这场风波过后,他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宁静。他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家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如今的黄贯中,依然活跃在音乐舞台上。他的吉他黑色型号,但琴弦身上始终贴着“自由”的贴纸。每当他拨响琴弦,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人生感悟,都会化作星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