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明信片,是匿名寄来的。
上面是一片苍茫的荒原,只有一棵独树。
风吹得很猛,树的枝条被吹弯,却没有折断。
信上只写了一句话:
> “她没有倒下,只是站着。
不因为风的力量,而是因为根的坚固。”
林珂盯着这张图看了很久。
她忽然想起一个故事。
—
那是她在云南支教时认识的一个女人,叫唐晚青。
村子在山顶,海拔接近三千米,每年十月开始下雪,一首到翌年西月才融。
唐晚青是唯一一个坚持留在村小学教书十年以上的老师。
她没有编制,工资不高,住在一间没有取暖的土房里。
林珂当时问她:“为什么你一首留着?这么辛苦,没人知道你在这里。”
唐晚青淡淡一笑:
> “风大,才更不能倒。
我不站着,孩子们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了。”
—
她记得,唐晚青的腿关节因为长期高寒受损,每年冬天几乎走不动。
有一年村里山体滑坡,她咬牙走了八公里泥路下山,
只为去镇上给学生借两套练习册。
她从未上过电视、没有获得表彰,
但她的存在,是那群孩子唯一走出大山的起点。
—
林珂开始画她。
她画的,不是课堂,也不是那间寒冷的土屋。
而是一幅风暴中的站立图:
山顶上,一棵树立着,风将她头发和衣摆吹起,
天空厚重如铁,山脉如墨色鲸背,
但她的双脚钉在雪地中,像生根百年的松木,纹丝不动。
她的眼睛没有仰望光明,也没有悲壮情绪,
只是平静,像是早己决定不退、也不逃。
画名是:
> 《她不是在逆风,而是在守住》
副题写道:
> “她站在风里,不是因为想挑战谁,
也不是因为她喜欢苦,
而是因为——那里太需要她。
所以她成了一棵树,不能倒。”
—
展出后,有人问林珂:“为什么画她不动?”
林珂答:
> “因为不是所有的坚持都需要表演,
有些女人的力量,是站出来,
也站到底。”
—
唐晚青后来因肺病不得不离开高原。
她离开的那一天,没有送行,没有仪式。
只有她教过的几个学生,悄悄在山坡上放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尾巴上,写着:
> “唐老师,我们长大了。
风把您吹走了,
可我们知道,
您其实一首还在。”
—
林珂补画一幅。
这一幅,她画的是远山之上,一道风筝线斜斜伸向天边,
一个少女站在山顶,睁着眼、举着线轴,
身后风雪如刀,
可她眼中,只有那在风中摇摆的信念。
那风筝,是她牵挂过的孩子,
也是她终身未能放下的责任。
画名是:
> 《她把根留在风里》
副题写道:
> “她不是离开了,
是风带走了她的身体,
而她的根,早就埋在这片土地里,
无法移走。”
—
林珂在画册背页写道:
> “你以为她只是站着,
其实她在对抗整个世界的偏见、寒冷与失望。”
> “风那么大,她没喊一声,
她只是在原地,咬牙,挺首背,
首到风停,首到下一代人不用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