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觉得自己才在床上躺一会儿,就听见院子里有响动了,正是石磨转动的声音。
太早了,太不想起床了,刘菁在床上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才从被窝里爬起来。
刘菁穿好衣服来到院子,就瞧见刘荣正在聚精会神的推磨,额头上都渗出了密密的薄汗,估计己经推了一段时间了。
“二弟,怎的起的这么早?你今天不是要去镇上上工吗?”刘菁边问边往石磨里添泡发的黄豆。这黄豆是昨天晚上泡的,泡了一晚上,每颗都圆滚滚的。
“我想把豆子磨出来,等会你们轻省些。”
刘荣边回答边全力推磨,因为有刘菁添豆子,刘荣不用再停下来,就越推越快,越推越起劲。
真是个努力的孩子,刘菁默默在心中叹气,生活所迫,这个半大小子将自己当做一个大人,努力的想和大姐一起支撑门庭。
刘菁怕他累坏身子,还是劝他:“身体要紧,钱可以慢慢挣,累坏了身子,银钱都要浪费在吃药上。”
“知道啦!大姐。”很显然刘荣也没有当回事,只是随口敷衍着刘菁。
刘菁见第一桶豆子己经磨完,赶紧送到厨房开始煮浆。把空桶送到石磨下后,刘菁估摸着天己经不早了,就快速煮个野菜粥,让刘荣吃完去上工。
刘荣走后,刘菁把两个小的叫起床。三弟烧火煮浆,刘菁带着小妹去磨剩下的半桶豆子。
阵阵鸟鸣传来,天己经大亮了。厨房里热气腾腾的,一瓢瓢的豆腐舀进竹筐里,包装压实。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豆香,令人食欲大动。
三弟和西妹可怜巴巴的望着第二锅豆浆,刘菁说给他们舀两碗喝,两个小人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知道两人怕浪费了,不肯喝,刘菁就把第一锅的锅巴拿出来,加点盐,让他们分来吃。
刘菁正在搅拌豆浆,嘴边就出现一块锅巴,“大姐你先吃!”小妹正伸着小短手,努力递给刘菁。
刘英也不甘示弱,从另一边递来一块锅巴,“大姐,你吃我的。”
两个都是好孩子,刘菁一碗水端平,都接过来吃了。
豆腐全部压制好后,得到了2筐多豆腐,刘菁估摸了一下,这8斤干黄豆出了近18斤豆腐,看来她的点豆腐技术有进步。
刘菁将豆腐分割好, 给两个小的细细的讲了豆腐的价格,和常见的豆腐做法。干煎豆腐、麻婆豆腐、小白菜豆腐汤……
见两个都就记住后,刘菁就让小妹看家,再让三弟将昨天小叔家和赵婶子预订的豆腐送去,还让他给大伯家也送一块,当做昨天腊肉的报答。
家里交代好后,刘菁也带着一篮子豆腐,和系统掉落的散装糖果,上去邻村卖豆腐了。
许是生活有了目标,刘菁觉得今日的风都是温柔的,路边的枯草也别有一番景致,嘴里的那颗老式硬糖带来的甜味更给自己带来加倍的多巴胺,整个人感觉轻快极了。
今天系统掉落的东西,非常符合系统的抠门劲,就是那包老式硬糖。这糖没有花哨的包装,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所以刘菁准备今天把这包糖果消耗掉。
刘菁决定糖就卖1文钱3颗,用豆子换就1斤6颗。糖果最能吸引到小孩子,刘菁不愁换不出去。
走的刘菁汗流浃背,终于到了大丰村了。这个村子因为种植亚麻,每年制造出来麻布给村子带来不少银钱,是十里八乡的富裕村。民以食为天,让这里的村人买豆腐的成功率应该要高一些。
刘村长就不止一次羡慕大丰村的亚麻种植,总想给枣树村找点挣钱的门路,一首都没有找到,只好让村人种好自家的田地后再照顾好村里的枣树,盼望枣树多结点果,换了银钱给给娃娃们甜甜嘴。
富裕的村子就不一样,刘菁发现大丰村的房子普遍修的齐整,村人的衣服也较为整洁,精气神也很好,一看就是能吃饱饭的。
刘菁越发觉得自己来对了,今天的货肯定能够卖出去。
果不然,刘菁才在村口待一会儿,那大树下的婶子们就招呼她过去。
“哪家的姑娘啊?没见过呀?”一个正在做针线的婶子问着刘菁。
“婶子些,我是枣树村的。我们家做了些豆腐,这豆腐软嫩可口,做法多样,好吃得紧。或用钱买,或用豆子换,都可行。”刘菁先开了个头就不说了,等着大家问,自己一个人说完了可就没有讨论度了。
“啥豆腐呀?没听过。”
“给尝尝味不?这都不知道啥味道,怎么买呀?”
“听我家汉子说,县里有豆腐,你卖的就是县城那种豆腐?”
大家七嘴八舌的问着,刘菁都不知道先回谁比较好。
“给钱是怎么卖?豆子是怎么换呢?”
谢天谢地,终于有人问到点子上了,刘菁将豆腐筐放在大石头上,掀起麻布,给大家看嫩的豆腐。
刘菁又细细的把豆腐的价钱给说了,还说买豆腐送菜谱。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在县里才有豆腐及送菜谱的加持下,很多人都打算买来试试。
自古买东西就免不了讲价拉扯,就有人让刘菁便宜点,卖2文钱一块豆腐。3文一块是刘菁仔细核算过成本和收益的,这个价格是合适的,所以降价是不可能的,但为了留住客户,刘菁只好狠心给点饶头。
“婶子些,我家这豆腐可是好东西,清热润喉、美容养颜,好吃又补脑,你按照我的菜谱,做得好,味道就和肉一样。”
“家里确实是小本经营,价钱可少不了了。”
刘菁见众人都点失望,有些意动的人貌似被价格劝退了,赶紧把送赠品的杀手锏拿出来。
“但婶子们对我这么热情,也是我在村里的第一批客户,今天你们只要买一块豆腐,我就送一颗糖,多买多送。”
3文钱1斤重的豆腐好像咬咬牙也能够买,听说做好了和肉一个味道,正好就给家里的汉子娃子们添个菜。
眼尖的人发现篮子里豆腐不多,赶紧下定。
“我要一块。”
“给我拿那块,那块要大一点。”
每个人的眼睛都是尺,虽然都是一样的重量,但顾客就是对的,让她拿哪块就拿哪块。
一阵火热后,豆腐卖完了,好些人还没有买到。没有买到豆腐的人,看赠送的硬糖不错,又听刘菁说1文3颗,1斤豆子6颗,都觉得划算,很多人都或买或换了糖。
没有想到第一天豆腐生意就这么好,10斤豆腐换了15文钱,7斤半豆子。加上卖的糖果的22文和7斤豆子,今天收获不错。
刘菁没法子藏豆子,就主要带豆子回去,铜钱就藏起来。经过最终核算,带了14斤半豆子和3文钱回家,多的点豆子放在陶罐里,很难被发现的。
还没有跨进家门,两个小的就发现刘菁了,叽叽喳喳向她跑来。
看到两人都一脸兴奋,刘菁就知道,家里的豆腐也卖了。
果然家里剩下的三块豆腐也卖了,不过没有收到钱,村里人都用豆子换的。而且买过的人还要买,没有买的也想尝尝味,叫刘菁他们多做些。
将今天收到的黄豆都倒入罐中,罐子都装了大半罐黄豆,但按照这受欢迎的程度,明天卖了后豆子估计就不多了。
刘菁计划着让刘荣明天从镇上带点黄豆回来,生意好就要稳步扩张,提前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