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未寄处
笛声未寄处
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笛声未寄处 > 第二章 评分表里的月光(上)

第二章 评分表里的月光(上)

加入书架
书名:
笛声未寄处
作者:
杭杭的99次出逃
本章字数:
3350
更新时间:
2025-07-02

九月的香樟叶在礼堂彩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黎杭握着钢笔的手微微发颤。评分表第三行"李君簌"三个字被汗水洇得发潮,少年正在台上做宣传部副部长的竞选演讲,粉笔灰簌簌落在深蓝校服肩头。

"各位评委老师好,"李君簌的声音像只呆呆的小兽却又带着些许认真,"我想竞选的不是职位,而是校园记忆的拓印者。"

副主席卢箐的钢笔尖在评分表上顿了顿。她瞥见少年胸前的校牌绳子缠着褪色的红绳结,上周文学社招新时,这个绳结曾在招新表上系着《兰亭序》的摹本。

"上周五我在旧教学楼发现件有趣的事。"李君簌举起张泛黄的宣纸,瘦金体临摹的《兰亭序》在日光灯下泛着柔光,"落款是甲戌年孟夏,但用墨浓淡不均......"他的指尖抚过纸面褶皱,"真正的《兰亭序》大家范本应该藏在摄影社的暗房里。"

苏黎杭的钢笔尖戳破了纸张。三天前的深夜,他确实把摹本锁进暗房樟木箱,此刻李君簌描述的细节,除了一些些细小的差错,剩余的细节基本上分毫不差。

"因为箱盖上刻着这个。"李君簌从裤兜掏出枚铜钥匙,"老式弹子锁的钥匙齿纹显示它年代古老。"钥匙在日光灯下转出冷冽的光,"我想请苏主席打开保险柜,那里有本去年的校刊。"

评分表的"创新思维"栏,苏黎杭的钢笔悬在27分与28分之间。卢箐突然用钢笔轻敲桌面:"李同学对小细节的研究颇有心得,但学生会干部需要务实精神。"她的目光扫过少年微颤的睫毛,"纪律性扣两分。"

周钰馨在评分表"群众基础"栏画了个问号。她记得上周三巡查时,看见李君簌和几个新人一起蹲在书法社晾晒宣纸,有的校服后背洇着未干的墨迹,但是却未加入社团的自由讨论,对此罗世凯还和她哭诉,新人们都太腼腆了。

"现在进入自由提问。"主持人陈奕的声音惊醒了苏黎杭的恍惚。李君簌突然转身看向评委席,目光精准地落在苏黎杭渗汗的钢笔尖:"请问苏主席,我想知道你当上主席后是如何处理芳草地文学社与摄影社的“”百年恩怨”?”

礼堂的空调发出细微嗡鸣。苏黎杭想起自己有句未完成的诗:"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刻那些墨字突然在脑海里翻涌,化作窗外簌簌落下的银杏叶。

他不禁回想起那段时光,青涩勇敢,确实是少年人的意气,但他还是决定把那些往事说出口,他不希望做一个在大家面前退缩的人。

芳草地与摄影社不和,是大家都己经知道的既定事实,矛盾不大,二者似乎积怨也没有多深,但是只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想去解决这些难缠的关系时,他们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而黎杭却是唯一一个,也只有他一个在两头跑,也只有他发现了,矛盾的由来竟然只是一个校刊图片署名问题。虽然他因此被同学们数落了一番。说是多管闲事,毕竟摄影社也有和蓝风铃合作,校刊又不是出不了。但是看到矛盾化解时,他总是会笑眯眯地看着每一个人。

"评分标准第三项,"卢箐突然提高声调,"团队协作能力占15分。"她的钢笔在"团队协作"栏重重划下12分,"上周三集体活动,李同学缺席。"

李君簌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想起那天下午,自己蹲在民乐社角落看着民乐团排练,窗外的香樟叶落满琴谱。苏黎杭作为学生会主席,应该看见了他藏在谱架后的书法作品,扉页夹着半阙未写完的《鹧鸪天》。

"现在请评分。"副部长的催促惊醒了主席。苏黎杭在"综合评分"栏写下93分,却在备注栏用铅笔轻轻画了道波浪线——那是他们韶光民乐团的记谱符号,代表"悠长未尽"。

放学铃声响起时,苏黎杭在储物柜后发现李君簌的身影。少年正踮脚擦拭暗房窗台的积灰,脖颈弯成谦卑的弧度。夕阳穿过他发梢,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株倔强生长的竹子。

"评分表还你。"李君簌突然转身,学生会评分表在他掌心皱成纸船,"还有这个。"他从书包里取出去年的校刊,扉页夹着的《兰亭序》摹本上,有行小楷批注:"乙卯年重九,与杭生共赏。"

苏黎杭接过校刊时,李君簌的袖口扫过他手背。油墨香混着松木气息扑面而来,他忽然想起招新那天,少年摸着笛盒时颤抖的睫毛,像极了此刻被风吹散的银杏叶。

暗房深处,老式相机的快门声突然响起。月光穿过百叶窗,照亮取景框里苏黎杭错愕的脸,与去年的黎杭,隔着一年岁月温柔对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