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666章 把柄2

第666章 把柄2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作者:
喾虾一族
本章字数:
9174
更新时间:
2025-07-06

第666章:把柄2

老支书往烟杆里塞了撮烟叶,用拇指按实了,才慢悠悠划着火柴。

橙红的火苗舔着烟丝,腾起一小股呛人的青烟,他猛吸两口,又在门坎上磕了磕,烟灰便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把碎雪。

“这后生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厂里的事一桩接一桩,没个歇脚的时候。

”老支书望着院墙外那棵歪脖子老槐树,声音里带着几分叹惋。

坐在对面小马扎上的李村长,原本就微驼的肩膀猛地塌了下去,像是被谁抽走了骨头。

可他只顿了顿,又梗着脖子挺直了腰,粗粝的手掌在膝盖上搓了又搓,指缝里还嵌着没洗净的泥垢。

“老支书,您看这事……能不能劳您大驾,跟李辰溪那孩子提一句?俺们村的鸡,这两天就能出栏了。

”他说话时头微微低着,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子,“您也清楚,村里老的小的,就指望着这批鸡换点嚼谷,娃们的学费、老人的药钱,都在这毛茸茸的畜生身上悬着呢。”

老支书把烟杆夹在指间,目光投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层林尽染的秋色里,隐约能看见李家村的轮廓。

他喉结上下滚动了两下,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能帮李家村把鸡卖个好价钱,不光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对李辰溪在这一带攒声望,也是桩实打实的好事。

“我会跟辰溪说的。

”老支书捻了捻胡须,沉吟片刻又道,“不过具体怎么谈,还得你俩当面合计,我这把老骨头,就不掺和年轻人的事了。”

“哎!多谢老支书!您真是俺们村的活菩萨!”李村长猛地从马扎上弹起来,动作太急,差点带翻桌角那只豁了口的搪瓷茶缸,里面的粗茶晃出好几滴,落在褪色的蓝布桌布上,洇出深色的印记。

他手忙脚乱地从裤兜里掏出个油纸包,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裹着的六个鸡蛋,蛋壳上还沾着点草屑。

“这是自家鸡刚下的,还带着热乎气呢,您老尝尝鲜。

”说着就往老支书手里塞,推搡了好几下才让对方接了。

两人在院门口又站着聊了阵鸡苗培育的事,李村长说村里新引进的品种抗病性强,就是喂食得格外讲究,每天得掺两把玉米面。

他说话时总忍不住朝村口望,眼珠子亮得很,像是揣着团火,那是盼着日子能红火起来的热望。

直到李村长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身影渐渐消失在蜿蜒的黄土路上,老支书才低头看了看手里还温乎的鸡蛋,轻轻叹了口气。

这声叹里,有对村民不易的怜惜,也有对后辈能否扛住事的牵挂。

他转身进屋,从五斗柜最下面的抽屉里翻出个牛皮纸封面的通讯录,纸页早就泛黄发脆,边角卷得像朵花。

指尖在“李辰溪”三个字上了许久,那号码他闭着眼都能背下来,可终究还是犹豫了半晌,才慢慢拿起听筒,转盘拨号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院墙外,秋风卷着几片枯叶打着旋儿,沙沙的声响里,藏着两个村子对好日子的万般期盼,像地里悄悄拔尖的麦苗,憋着股向上的劲儿。

此时,镇食品厂办公楼三楼,李辰溪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

他正对着份报表蹙眉,听见铃声便随手接了起来,笔尖还悬在纸上没放下。

“辰溪,李家村的村长刚来过,他们村的鸡能出栏了,想让你给瞅个好销路,卖个实在价。

”老支书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电流的杂音。

李辰溪想都没想就应道:“成,我回头抽个空过去看看。

”说完便挂了电话,继续在报表上圈圈画画,仿佛这只是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忙完手头的活,他从抽屉里拿出个黑色封皮的记事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着几个名字:小赵、李安国、王建军……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行小字,记着他们的特长,比如“小赵脑子活,能说会道”“李安国实在,做事踏实”。

这些都是李辰溪这半年来悄悄考察过的,不仅手脚勤快能干,人品更是没话说。

他琢磨着把厂里一些采购的好渠道分出去,一来能让这些靠谱的人多挣点,二来也能分担些自己的担子,算是帮衬他们一把。

刚把记事本合上,李辰溪就起身走出办公室,朝外面的大办公室喊了一声:“安国,来一下。”

李安国正埋头核对着采购清单,听见喊声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周围的人也都停下手里的活,眼神齐刷刷地投过来,带着几分好奇和探究——李科长这阵子叫人进办公室,准没寻常事。

上回被喊的是小赵,没过两天就接了个大单子,从陶家村收了两百多只鸡,提成拿得让旁人眼热。

李安国走到办公室门口,没敢直接进,而是在门框上轻轻敲了三下,然后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等着。

“进来吧。

”屋里传来李辰溪的声音,不高不低,却透着股让人不敢怠慢的威严。

李安国这才推门进去,老旧的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

他拉过靠墙的木椅时,椅子腿在光滑的瓷砖地上拖出细微的声响,年轻人坐下时特意把膝盖分得很开,像是怕碰脏了什么似的,工装裤的裤缝却笔直得像用尺子量过,显然是特意熨烫过的。

“先喝口茶。

”李辰溪从暖瓶里倒了杯茶递过去,搪瓷杯里飘着两朵绽开的茉莉花,香气淡淡的,驱散了屋里沉闷的空气。

李安国双手接过茶杯,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指腹在温热的杯壁上压出几道青白的印子,茶水在杯里晃出细小的波纹。

“李、李科长找我……是有什么吩咐?”他说话有点结巴,眼神不自觉地瞟向桌上摊开的记事本,当看到自己名字旁边那个醒目的红五星时,心跳突然漏了一拍,差点把茶水洒在裤子上。

李辰溪看他这副紧张模样,忍不住笑了笑:“安国,别这么拘谨,就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这话让李安国心里更打鼓了,难道是要把自己调到车间去?他这两个月的采购任务确实没完成,好几次开会都被点名批评,越想越慌,手心都冒出了汗。

可李辰溪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惊得差点把茶杯掉在地上。

“我手上有个李家村,他们村的鸡这两天能出栏了,想让你去负责采购,你看怎么样?”

李安国下意识地就想求情:“李科长,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下个月我一定……”话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李科长您刚才说啥?”

李辰溪无奈,只好把话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带着点耐心。

李安国听完,脸上的局促不安瞬间被狂喜取代,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会砸到自己头上,过了好一会儿才憋出句:“李科长,我愿意!我保证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的!”

“那行,明天我带你过去认认门,之后的价格、数量这些,就靠你跟李家村的村长谈了。

”李辰溪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我能做的就是引荐一下,剩下的就得看你的本事了。

要是连这点事都办不好,那就是我看走眼了。

”这话半是鼓励半是敲打。

李安国连忙站起来,腰弯得像棵被风吹拂的麦子:“谢谢李科长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拼命干,绝不给您丢人!”

李辰溪点了点头,挥了挥手让他出去。

离开办公室时,李安国的脚步轻快得像踩着云,走廊里的穿堂风掀起他工装的下摆,露出里面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领口,浆得笔挺的边角磨出了毛边。

采购科的吊扇在头顶慢悠悠地转着,发出“吱呀吱呀”的烦人声,像是随时会掉下来。

李安国推开门的瞬间,二十多道目光像探照灯一样齐刷刷地打过来,把他浑身上下都照了个遍。

坐在最前排的老张,把转椅“吱扭”一声转了个方向,镜片后的眼睛眯成条缝,落在李安国攥得发白的门把手上,像是要看出朵花来。

“安国老弟,科长找你谈啥要紧事呢?是不是有啥好差事关照你啊?”小林从办公桌的隔板后探出头,语气里带着点酸溜溜的好奇,手里的笔还在报表上敲着。

周围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几个老员工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笔尖在报表上划出几道意味深长的斜线,像是在打什么暗号。

李安国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种事可不能声张,不然保不齐就有人眼红使绊子,到嘴的肥肉说不定就飞了。

他挠了挠头,故意露出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还能有啥好事,上个月没完成任务,科长叫我进去训了顿,说要是下个月再完不成,可能就要把我调到车间扛麻袋去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虽然不太相信,但也不好再追问,总不能逼着人家说自家的糗事。

再说了,就算李安国现在不说,过段时间也能看出来——要是像小赵那样,没过几天就忙不迭地跑乡下收鸡,那准是摊上好事了。

要是李安国也这样,估计不少人得有意见,毕竟都是一个科室的,凭啥好事总轮着他们几个?

李安国见同事们被糊弄过去了,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琢磨着自己这临场反应还挺不错。

他回到座位上,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核清单,满脑子都是明天该怎么跟李家村的村长谈,价格定多少合适,运输怎么安排,可不能给李辰溪丢人。

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好不容易熬到下班铃声响,大家都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有的约着去菜市场买菜,有的说要去接孩子放学,办公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只有小赵没走,他走到李安国的办公桌前,放下一个蓝色封皮的本子,啥也没说就转身离开了。

李安国愣了愣,不明白小赵这是啥意思,但好奇心还是驱使着他打开了本子。

只见里面工工整整地记着小赵之前去陶家村收鸡的经过,什么时候去最合适,怎么跟村民打交道,价格怎么谈能双方都满意,甚至连运输时要注意给鸡通风、别太拥挤这些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

李安国捧着本子,心里暖烘烘的,像是揣了个小火炉。

他小心翼翼地把本子放进帆布包最里层,打算晚上回家好好研究研究,明天一定要把这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