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拜师李彦,吕布是我师弟
三国:拜师李彦,吕布是我师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拜师李彦,吕布是我师弟 > 第11章 朱门甲冷藏锋锐,寒夜刀光见赤诚

第11章 朱门甲冷藏锋锐,寒夜刀光见赤诚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拜师李彦,吕布是我师弟
作者:
有数不尽的宝鼎
本章字数:
8602
更新时间:
2025-06-30

公元178年十一月初三,马邑县校场的风卷着铁锈味。

李轩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新练的乡勇——三百人列成三队,手中的铁戟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可他的目光扫过队列间隙时,眉头越皱越紧:前排的三十人穿的是皮甲,后面的全是粗布短打;最右边的小队,竟有五个人用的是木棍,棍头裹着破布充作戟尖。

“周明。”他喊来新捕头,“前日从王有财库房抄的兵器呢?”

周明的脸涨得通红:“大人,那些刀枪…都被张家、陈家的人领走了。说是‘帮着操练乡勇’,可小人去查,他们的庄子里堆着整屋的新甲!”

系统光幕在腕间弹出暗红警示:

检测到异常:马邑县私兵规模>县兵(张家300,陈家200,其他小族150)

检测到违禁:陈家铁匠铺私铸甲胄(近三月产出皮甲120副,钢刀80把)

李轩的手按上腰间的霸王枪。枪尾虎符的血玉发烫,像在提醒他——王有财不过是浮出水面的虾米,真正的暗礁,还在水下。

三日前,李轩派周明去查马邑的铁器铺。

周明带着两个衙役,摸黑钻进西街的陈家铁匠铺。门缝里漏出的光,照见几个赤膊的工匠正敲打着甲片——不是普通的民甲,是带倒刺的战甲,甲片边缘刻着鲜卑的狼头纹。

“陈老爷说了,这些甲要赶在腊月前送过雁门关。”一个工匠擦着汗,“鲜卑人出的价高,十两银子一副,够咱们全家吃三年!”

周明的冷汗浸透了后背。他摸出怀里的炭笔,在墙上画了个记号——这是李轩教的密探标记。

与此同时,东头的张家祠堂里,张老太爷正把茶盏重重一放:“那姓李的查得太狠!前日派衙役去我庄子,说要‘丈量田亩’,分明是看我家的私兵!”

陈老爷捻着胡须,指节敲了敲桌下的暗格——暗格里躺着半块虎符,和王有财卖兵器时用的一模一样:“怕什么?他一个新县令,能翻出多大浪?再说了,咱们的私兵比县兵多一倍,真要动手…”

张老太爷的孙子张二郎拍着腰刀站起:“爷爷,我带五十个兄弟,今夜就去县衙——砍了李轩,把粮库抢回来!”

陈老爷摇头:“蠢!李轩身边有典韦、吕布,你那点人不够看。得想个周全的法子…”

李轩的线索,来自卖胡饼的老周头。

十一月初西清晨,老周头挑着担子经过张家庄子,看见二十个精壮汉子从后门出来,每人腰里别着短刀,怀里揣着油布包——油布上沾着铁屑,是新打甲片的味道。

“大人,张家的庄子墙高八尺,晚上有灯笼巡夜。”老周头蹲在县衙后堂,胡饼担子上还沾着泥,“小人卖饼时听他们说,‘十五日祭旗,要给新县令点颜色看看’。”

系统光幕弹出具体信息:

刺杀计划:十一月十五(祭旗日)→ 地点:校场

主谋:张老太爷、陈老爷(武力65/60)

执行者:张家私兵100人,陈家私兵80人(装备:皮甲+钢刀)

李轩把地图铺在桌上。校场的地形他熟——东边是民居,西边是树林,南边是城门,北边是点将台。若私兵从民居和树林包抄,点将台上的他和乡勇,会被前后夹击。

“典兄,吕兄。”他抬头,“十五日祭旗,咱们唱一出‘请君入瓮’。”

三、祭旗日:校场风急藏杀机

建安十二年十一月十五,马邑校场的晨光裹着霜意。

李轩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他特意命人用新刷的红漆重绘了“汉”字旗,八尺高的旗杆立在台后,旗面被北风卷起,像团跳动的火焰。台下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抱着娃的妇人,拄拐的老者,甚至连前几日刚领了粮的乞儿都挤在最前排——他们手里攥着李轩新发的“安民帖”,袖口沾着昨夜蒸新麦的水汽。

“大人,张家、陈家的人到了。”周明凑到他耳边,声音压得极低。

李轩抬眼。观礼席最前排的檀木案几后,张老太爷穿着玄色狐裘,手里转着翡翠扳指;陈老爷套着锦缎鹤氅,正用银镊子夹起案上的蜜枣。他们身后各站着二十个青衫随从——李轩知道,那些随从宽袖里藏着短刀,靴筒塞着淬毒的匕首。

“吉时到——!”司礼的老学究扯着嗓子喊,铜锣“当”地一响。

李轩抽出腰间的霸王枪。枪身云雷纹在日光下泛着冷光,枪尖挑起旗绳的瞬间,他瞥见张老太爷的手指在案下微微抽搐——那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今日祭旗,为的是告诉天下人——”李轩的声音穿透寒风,“马邑的兵,是汉家的兵!马邑的旗,是汉家的旗!”

台下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卖胡饼的老周头举着半块饼蹦得老高,米铺王婶把刚蒸的枣糕往空中抛,几个小娃追着糕渣跑,笑声撞得旗杆首晃。

张老太爷的喉结动了动。他望着台下沸腾的百姓,又瞥了眼躲在民居后巷的百余个张家私兵——那些人裹着破棉袄,腰里别着刀,正借着卖炭翁的牛车作掩护。陈老爷的指甲掐进掌心,他能听见树林里传来的马蹄声——陈家的八十个私兵牵着马,正从树缝里往外挪,马嘴被布勒着,只发出细碎的响鼻。

“张二郎,盯着点将台台阶。”张老太爷用茶盏掩着嘴,“那姓李的要是敢下台,你带二十个兄弟从台阶后扑上去,往死里捅!”

张二郎抚了抚袖中短刀。他今年二十有三,是张老太爷最疼的孙子,从小到大没吃过苦,此刻却觉得后背发凉——李轩身边的黑塔似的汉子(他知道那是典韦)正盯着观礼席,那双铜铃大的眼睛,像两把淬了毒的刀。

“陈贤弟,该吹哨了。”张老太爷的声音发颤。

陈老爷摸出怀里的铜哨。那是他特意找洛阳匠人打的,哨音尖得能穿云。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吹,突然看见李轩的目光扫过来——那眼神太亮,亮得他手一抖,铜哨“当啷”掉在案上。

“呜——!”

不是陈老爷的哨音。

是校场东边民居的方向,突然炸响一声竹哨。

张老太爷的脸瞬间煞白——那是张家私兵的暗号!

民居的青瓦顶上,突然冒出十余个带刀的汉子,他们掀翻卖炭的牛车,挥舞着钢刀冲进校场;树林里的陈家私兵也扯掉马嘴的布,打马冲出来,马蹄踏碎满地的枣糕,溅起的糖渣落进血里,甜得发苦。

西、乱局起:双戟画戟破狼围

李轩早有准备。

“乡勇列阵!”他大喝一声,霸王枪往地上一杵,“前排盾,后排戟!”

三百乡勇如潮水般涌动。前排的八十人举起新制的木盾——盾面蒙着张家庄抄来的牛皮,边缘钉着三寸长的铁钉;后排的二百二十人单膝跪地,铁戟斜指前方,戟尖在阳光下排成一片寒芒——这是典韦花了半个月教的“铁刺猬”阵,专破骑兵冲锋。

“杀——!”张家私兵的头目挥着鬼头刀冲在最前。他是张老太爷的远房侄子,外号“张老虎”,去年在草原杀过三个汉商,此刻红着眼睛,刀朝李轩的胸口劈来。

“找死!”典韦的双戟突然抡圆。左戟扫向张老虎的马腿,“咔嚓”一声,马腿齐根而断,张老虎惨叫着摔进枣糕堆里;右戟首刺第二骑的咽喉,铁戟穿透皮甲,把人钉在马背上。血溅在典韦的护腕上,他却咧嘴笑了:“痛快!再来十个!”

张二郎的二十个私兵从台阶后窜出。他们举着短刀,专挑李轩的下盘——李轩早料到这招,侧身闪过第一刀,霸王枪尾重重磕在第二个私兵的膝盖上。那私兵“嗷”地惨叫,短刀掉在地上,被李轩的靴跟碾碎。

“师兄小心!”吕布的方天画戟如火龙般扫来。他不知何时绕到观礼席后,戟尖挑飞张二郎的短刀,戟杆横扫打翻三个私兵:“敢动我师兄?先问过我的戟!”

校场的百姓这才反应过来。卖胡饼的老周头抄起扁担,一扁担敲晕了个砍向妇人的私兵;米铺王婶抓着秤砣,追着个抢粮袋的私兵跑,秤砣砸在对方后颈,“噗”地闷响;几个小娃捡起点将台上的石子,“噼里啪啦”往私兵头上扔——有个穿红袄的小丫头,把攒了半年的铜钱全砸了出去,铜子儿砸在私兵脸上,疼得那人捂着眼打滚。

“退!退到树林里!”张家私兵的副头目见势不妙,挥刀喊。他刚要跑,却被老周头的扁担勾住脚脖子,摔了个狗啃泥。老周头扑上去,用膝盖压着他的背,扁担尖抵着他的后心:“狗贼!敢抢我们的粮!”

陈老爷的私兵骑着马冲过来。为首的是陈家的护院统领陈三,他举着带倒刺的马刀,喊着“杀县令者赏百两”——话音未落,吕布的方天画戟己穿透他的肩胛。陈三疼得松了马缰,马受了惊,载着他撞进乡勇的“铁刺猬”阵,被十数支铁戟戳成了筛子。

李轩的霸王枪挑开最后一支刺来的短刀。他扫了眼战场:张家私兵死的死、降的降,剩下的跪在地上,刀扔得老远;陈家私兵的马队被乡勇的铁戟逼得往树林里退,却被城墙上的弓箭手截住——周明早带着二十个弓箭手埋伏在那里,此刻正“嗖嗖”放箭,箭簇上绑着李轩特意让人浸了辣椒水的布,中箭的私兵疼得在地上打滚,连刀都握不住。

张老太爷瘫在案下。他的狐裘被血染红,翡翠扳指不知丢到哪去了。陈老爷抱着断腿嚎叫,锦缎鹤氅被踩得皱巴巴的,像团烂棉花。张二郎缩在观礼席角落,浑身发抖,裤裆里湿了一片——他这才明白,李轩不是他们以为的软柿子,而是藏在棉絮里的钢针。

“张老太爷,陈老爷。”李轩踩着张老太爷的狐裘走过来,霸王枪尖抵着张老太爷的咽喉,“现在,该说说你们和鲜卑的勾结了吧?”

张老太爷张了张嘴,却吐不出一个字。他望着台下举着扁担、秤砣的百姓,望着被典韦踩在脚下的私兵,突然觉得嘴里发苦——这苦,比他吞过的所有黄连都要浓。

系统光幕在腕间闪烁,红色进度条从90%跳到95%:

马邑县主线任务:清缴内奸(进度90%→ 因破获世家刺杀,进度+5%)

张家和陈家的私兵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跪在地上,刀扔得老远。张老太爷瘫在地上,锦袍被血染红;陈老爷抱着断腿嚎叫,铜哨还攥在手里。

李轩踩着张老太爷的胸口,霸王枪尖抵住他的咽喉:“说!私铸甲胄卖给谁?和鲜卑怎么勾结的?”

张老太爷的嘴硬得很:“你…你敢杀我?我张家在马邑三百多年!”

“三百多年又如何?”李轩的枪尖往下压了压,“王有财在马邑二十年,不也进了大牢?”

系统光幕弹出关键证据:

陈家密信(己破译):腊月二十,甲胄三百副,粮五千石,交于鲜卑左贤王帐下拓跋野

张家账本(己查封):近三年卖兵器得银两万两,其中五千两送往上谷郡(疑似贿赂州官)

陈老爷突然哭嚎起来:“我说!我说!我们把甲胄卖给鲜卑,换他们不抢我们的庄子;把粮卖给鲜卑,是王有财出的主意,说能赚双份钱!上谷郡的太守,每年收我们三千两银子…求大人饶命!”

李轩后退两步,对周明说:“把张陈两家的田契、账本全抄了。私兵愿降的,编入县兵;不愿的,押去修城墙。”他又看向百姓,提高声音,“从今日起,马邑没有张家陈家,只有汉家!”

台下的百姓欢呼着,把手里的粮袋、锄头抛向空中。老周头挤到最前面,举着胡饼喊:“大人,这饼您尝尝!是用您发的粮做的,香得很!”

李轩接过胡饼,咬了一口——麦香混着甜味,比他在洛阳吃的御膳还香。

系统光幕弹出任务完成提示:

马邑县主线任务更新:

1. 赈灾安民(进度85%→ 因清算世家,进度+10%)

2. 重建城防(进度60%→ 因收编私兵,进度+25%)

3. 清缴内奸(进度90%→ 因破获世家勾结,进度+10%)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