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二年四月,吉州的上空乌云密布,沉闷的空气仿佛预示着一场大的变故即将来临。
文天祥率领着他的军队,那整齐的步伐如同雷鸣般在大地上回响,一路向着吉州行进。士兵们的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他们心中怀着对大宋的忠诚,对胜利的渴望。
在吉州城中,宋江西制置副使黄万石的府邸里,弥漫着一股酸腐的气息。黄万石坐在那雕龙画凤的太师椅上,皱着眉头,眼睛里闪烁着嫉妒与愤恨交织的光。他的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扶手,心里像是有一团火在燃烧。
一旁的谋士哈着腰,小心翼翼地说:
“大人,那文天祥如今可是风光无限啊,他这么一来,大人您在朝堂之上的地位怕是……”
黄万石“哼”了一声,猛地站起来,甩了甩袖子,不耐烦地说:
“本大人岂能容他如此张狂。”
说罢,他精心整理了一下自已那华丽却又透着几分臃肿的官服,带着几个侍从,气冲冲地朝着书房走去。提起毛笔,写了一个折子,差人上奏朝廷。
大宋皇宫里,太皇太后坐在那金碧辉煌却又透着一丝清冷的后宫中。她的面容略显疲惫,眼神中有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侍候太监进入内寝,行了个大礼,口中高呼:
“太皇太后圣安。”
太皇太后微微抬了抬手,说道:
“听闻黄大人有奏,他所为何事?”
小太监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讨好的笑,可那眼神却依然透着阴险,说道:
“太皇太后,黄大人听闻文天祥率领的军队,看似浩浩荡荡,实则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些士兵毫无纪律,不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就像小孩子玩耍一般,成不了什么大事。黄大人认为,若让他们留在吉州,恐怕会扰乱地方安宁,还请太皇太后三思。”
太皇太后皱着眉头,她心中对黄万石的奏折有些疑虑,但此时的局势又让她难以抉择。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黄大人所说之事,可有确切依据?”
小太监赶忙回答:
“太皇太后,黄大人在江西任职多年,对军事之事也略知一二,文天祥军的情况他是亲眼所见,绝无半句虚言。”
太皇太后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下诏让文天祥留屯隆兴府。
与此同时,元兵如同汹涌澎湃的黑色浪潮一般东下。在芜湖的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动地。贾似道的军队毫无斗志,士兵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逃窜。贾似道站在营帐里,脸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恐惧和绝望。他的手颤抖着,嘴里喃喃自语:“完了,完了……”随着元兵的一阵猛攻,他的军队彻底溃败。沿江诸郡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城中的百姓们惊恐万分,大街小巷都回荡着人们的哭喊声和奔跑声。
郡守们有的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元兵那飘扬的旗帜,心中的勇气早已消散,他们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缓缓打开城门,迎接元兵的到来;有的则慌慌张张地带着家人和细软,趁着夜色,从城后的小路溜走,连头都不敢回。整个沿江地区,没有一座城池能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而在扬州,这座被战火包围的孤城,却有着一位坚定的守护者——宋将李庭芝。他是让元军忌讳的存在。
扬州城的城墙高大而坚固,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李庭芝身着厚重的战甲,站在城墙上,他的目光坚定而冷峻,像一把出鞘的宝剑。他望着自已的士兵,声音洪亮如钟:
“兄弟们,我们是大宋的将士,我们肩负着保卫大宋疆土的重任。扬州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身后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不能让元兵踏进扬州一步,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也要战斗到底!”
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激励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
“愿随将军战死沙场,绝不投降!”
阿珠坐在自已那宽敞的营帐里,营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肉味。他斜靠着椅子,眼神中透着轻蔑,对手下的李虎说:
“你,带着这招降榜去扬州城里,看看那些宋人有什么反应。要是他们识相,就赶紧投降,省得我们动手。”
李虎满脸横肉,他嘿嘿一笑,应了一声,便大摇大摆地朝着扬州城走去。
李虎来到扬州城门前,他双手叉腰,对着城墙上的士兵喊道:
“你们都听好了,元军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你们的抵抗是没有用的。你们的将军还想负隅顽抗吗?快让他投降,不然等元军破城而入,你们一个个都没有好果子吃!”
城墙上的士兵们愤怒地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眼睛里充满了怒火。李庭芝听到李虎的话后,气得满脸通红,他大喝一声:
“将士们,把这个叛国贼给我拿下!”
士兵们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冲下城墙。李庭芝也拔出腰间的佩剑,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李虎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士兵们围了个正着。李庭芝怒吼道:
“你这叛徒,竟敢来劝降,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说罢,手起剑落,李虎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李庭芝对着士兵们喊道:
“把这招降榜烧了,让元军知道,我扬州城只有战死的将士,没有投降的懦夫!”
士兵们立刻将招降榜投入火中,看着它化为灰烬。
宋总制张俊投降元军,心中早已有了自已的小算盘。他骑着马,缓缓来到扬州城前。
他的手中拿着叛臣孟子缙的招降书,脸上带着一丝犹豫,但更多的是贪婪。他对着城墙上的李庭芝喊道:
“庭芝兄,你我共事多年,我知道你是个忠义之人。可是如今这天下大势,元军势不可挡,大宋已经是风雨飘摇。你又何苦坚守这扬州城呢?你看看这封信,只要你投降,元军定会给你高官厚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啊。”
李庭芝站在城墙上,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他大骂道:
“张俊,你这个无耻的叛徒。你为了自已的私利,背叛大宋,背叛我们的兄弟。你还有脸来劝我投降,你不配做我大宋的将士。今天我不杀你,难平我心头之恨!”
说罢,他当着众人的面,将那封招降书撕得粉碎,然后扔到火里焚烧。接着,他对着身边的士兵喊道:
“把这个叛徒和他的同党给我抓起来,按照军法处置,枭首示众,让所有人都看看叛徒的下场!”
于是,张俊等五人被押到闹市,周围围满了愤怒的百姓。随着行刑官的一声令下,人头落地,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
此后,李庭芝更加精心地调兵遣将。他把得力干将苗再成叫到自已的营帐里,营帐里摆放着各种军事地图。
李庭芝指着地图上南面的防线,严肃地说:
“再成啊,你是我军中的得力战将。如今南面的防线就交给你了,这是扬州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利用好那里的地形,多布置些防御工事,绝不能让元兵突破。”
苗再成单膝跪地,双手抱拳,眼神坚定地说:
“将军放心,末将就算粉身碎骨,也不会让元兵越过我这道防线。末将定会率领兄弟们死守到底!”
李庭芝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找到许文德。他拍了拍许文德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文德,北面的防守至关重要。那里地势复杂,有很多山谷和河流,你要好好利用这些地形优势,坚守阵地。如果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我汇报。”
许文德恭敬地行礼:
“将军,末将定不辜负将军的信任,一定坚守住北面防线。”
最后,他对姜才、施忠说:
“你们二人负责城中的防御,要时刻保持警惕。要组织好巡逻队,检查城墙的防御设施,随时准备支援其他防线。扬州城的安危就系在我们大家的身上了。”
姜才和施忠齐声说:
“是,将军!我们定当全力以赴。”
李庭芝深知士兵们的辛苦,他经常拿出自已积攒的金、帛、牛、酒犒赏将士们。
在一次犒赏的宴会上,军营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巨大的营帐里摆满了酒肉,士兵们围坐在一起。李庭芝端起酒杯,站起身来,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士兵的脸,充满激情地说:
“兄弟们,你们都是大宋的英雄,是我们扬州城的守护者。这些日子,大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惧生死,我李庭芝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天,我敬大家一杯,愿我们能守住扬州,保卫大宋!”
将士们纷纷举杯,高呼:
“愿为将军效死!愿大宋万岁!”
朝廷也听闻了李庭芝的英勇事迹,为了嘉奖他的坚守,用督府金赏赐他,还加封他为参知政事。
五月辛未朔,阳光炽热得如同火焰一般,烤得大地发烫。
元将阿尔哈雅派出亲信率领着长长的队伍,队伍里被俘虏的童男女们哭声凄惨,牛群在烈日下哞哞地叫着。他们朝着元主忽必烈的营帐走去。
在元主那威严而又华丽的大帐里,阿尔哈雅亲信恭敬地行了个大礼,然后满脸得意地说:
“陛下,此次阿尔哈雅将军出征收获颇丰啊。他让小人给陛下带来了所俘童男女千人、牛万头,请陛下过目。”
忽必烈走出大帐,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威严和满足,看着外面的俘虏和牲畜,满意地点点头说:
“阿尔哈雅做得很好。这是我大元的荣耀,也是我们继续征战的资本。”
枢密院中,气氛严肃而凝重。官员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前,正在商议军事策略。
一位头发花白的官员皱着眉头,指着峡州的位置,声音低沉而严肃地说:
“峡州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犹如咽喉之地。宜以战船扼其津要啊,不然元军的防线难以稳固。如果让敌军的战船通过这里,那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对我们的后方造成巨大威胁。”
另一位年轻的官员看着郢、复二州的标记,忧心忡忡地说:
“郢、复二州戍兵不足,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两个地方的兵力太过薄弱,如果元军攻打这里,我们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其他官员们纷纷点头,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
“今拟襄阳等处选五千七百人,隶行中书省,听阿尔哈雅调遣。”
元主忽必烈听了这个提议后,手轻轻敲击着扶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
“就这么办。”
随后,他下诏让中书右丞廉希宪、参知政事脱博忽鲁秃花行中书省于江陵府,让阿尔哈雅返回鄂州。同时,还下令立襄阳至荆南三驿。
丁丑日,元将阿珠在杨子桥忙碌地指挥着士兵立木栅。
杨子桥边,尘土飞扬,士兵们喊着号子,搬运着一根根巨大的木头。阿珠骑在马上,他的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大声喊道:
“快,都给我快点!这木栅一立,就能断了淮东粮道,还能给瓜洲当藩蔽。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整个战局的关键所在,谁要是敢偷懒,本将军绝不轻饶,军法处置!”
士兵们听了,不敢有丝毫懈怠,加快了手中的动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
庚辰日,元主忽必烈在自已的营帐里,表情严肃地写好了诏书。他叫来使者,郑重地说:
“你去把这诏书带给参知政事高达。”
使者领命而去。宋降将高达站在自已的营帐中,营帐里布置简洁而有序。他恭恭敬敬地听着使者宣读诏书:
“昔我国家出征,所获城邑,即委而去之,未尝置兵戍守,以此连年征伐不息。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虽得其地而无民,其谁与居?今欲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蒙古人未之知也。尔熟知其事,宜加勉旃。湖南州郡皆汝旧部曲,未归附者何以招怀,生民何以安业,听汝为之。”
高达恭敬地接过诏书,说道:
“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荆南湖北路,战火的硝烟逐渐散去。元军在这里总共得到府三、州十一、军四、县五十七,户八十万三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一十四万三千八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