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伯颜赶到元大都,宫殿之中依旧是金碧辉煌,透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他快步走进朝堂,朝堂上的大臣们看到他进来,都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伯颜见到元主忽必烈后,恭敬地行了大礼,然后详细地讲述了前方的军事形势、敌军的状态以及元军的优势。
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陛下,如今敌军虽然看似人数众多,但他们士气低落,内部矛盾重重。我军则是士气高昂,将士们都渴望继续征战,一举拿下南宋小王朝。而且,我们在江南已经站稳了脚跟,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们就能继续向前推进,直捣黄龙。”
元主忽必烈认真地听着,他的眼神中不时闪过一丝赞许。他微微点头,最后他欣然嘉纳伯颜的观点,并下旨让伯颜进师。
七月已丑,丞相伯颜被拜为中书右丞相。朝堂之上,众人纷纷向伯颜道贺。
大臣们的脸上带着羡慕与敬重的神情,整个朝堂都弥漫着一种喜庆的氛围。伯颜却恭敬地向元主忽必烈奏报平章阿珠之功,他走上前,再次躬身行礼,说道:
“陛下,阿珠将军在征战中表现英勇,他就像战场上的雄狮,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他的战功赫赫,臣愿将功劳让于阿珠。陛下圣明,阿珠将军更值得这份荣耀。”
元主忽必烈听后,大为赞赏,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说道:
“伯颜,你如此大度,实乃我大元之福。朕准你所奏。”
于是,下诏以阿珠为左丞相。
阿珠虽然骁勇善战,但他为人有些刚硬,对待士兵也较为严厉,士兵们心中对他并不十分亲近。伯颜深知这一点,他担心这会影响军心。于是,伯颜总是曲加礼敬阿珠,无论是在营帐之中商讨军事,还是在军队面前,伯颜总是对阿珠表现出极大的尊重。
有一次,在营帐中商议军情,阿珠走进营帐时,伯颜正在查看地图。伯颜一看到阿珠进来,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起身相迎。他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笑着说:
“阿珠将军,您来了,今日还得听您的高见呢。您在战场上的经验丰富,您的每一个想法对我们来说都如同珍宝啊。”
阿珠看到伯颜如此礼遇自已,心中很是感动。他原本冷峻的面容也变得温和了一些,说道:
“丞相过奖了,末将只是尽自已的本分而已。”
渐渐地,众将士看到丞相都如此敬重阿珠,也对阿珠多了几分敬佩。他们看到阿珠时,眼神中不再是敬畏与疏离,而是多了几分亲近与敬重,众皆悦服。
八月癸卯,伯颜从元上都出发,开始南行。他骑在马背上,望着远方的道路,那道路蜿蜒曲折,通向未知的远方。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坚定与决心,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军事部署。
八月丁未,丞相伯颜到达大都。大都的官员们得知伯颜到来,纷纷前来迎接。省院台众官热情地挽留伯颜,设盛宴款待。那盛宴上摆满了各种美食佳酿,歌舞升平。伯颜在宴会上与官员们谈笑风生,但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前方的战事。就这样,一留就是三日。
辛亥日,伯颜再次出发,他率领着军队,自河间取道山东路,直入大都。一路上,伯颜经过圻潭涟海等处,他仔细地巡视着边陲要害之处。每到一处,他都会下马,亲自查看壁垒的坚硬程度。他用手敲打着城墙,听着那声音,判断着城墙的坚固程度。他一边查看,一边对身边的将领说:
“此处的防御还需加强,我们要做到万无一失。敌军可能会从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发起攻击,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然后,他调淮东元帅右丞博啰欢、左副都元帅右丞阿里伯所部军兵万众溯淮而进,为接下来的征战做准备。整个元朝的军队,就像一台巨大的、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在丞相伯颜等将领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目标直指南宋的江山,那片尚未完全被征服的土地。
至元十二年九月戊寅,淮安城下,秋风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刀子,无情地割扯着世间万物。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如同一只只垂死挣扎的蝴蝶,飘飘悠悠地落向大地。
丞相伯颜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挺立在点将台上,他那一身戎装在黯淡的阳光下闪烁着冷硬而摄人心魄的光芒。他的脸庞犹如刀削一般坚毅,眼神冷峻而坚定,如同深邃的寒潭,不动声色地检阅着麾下的大军。
那一支支整齐排列的队伍,就像是一道道钢铁铸就的长城,透着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士兵们身姿挺拔,犹如笔直的松树,他们的盔甲在风中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仿佛是在奏响一曲战争的前奏。
淮东招讨使、签枢密院事阿尔默色也率领着守新城的士兵赶来会合。他的队伍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落下都像是重锤敲击在地面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
马蹄声如同雷鸣般在大地上回响,扬起的尘土如同一条巨大的黄龙,蜿蜒在队伍的后方。阿尔默色骑着一匹高大威武的战马,身姿矫健而挺拔,他的眼神中透着忠诚与果敢,犹如燃烧的火焰。他紧握着缰绳,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的伯颜,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
丞相伯颜站在高处,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空气中回荡:
“诸位将士,今日我们在此阅兵,乃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南方的宋军虽据城而守,但我们大元的铁骑定能踏破他们的防线。我们是大元的勇士,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我们的使命就是征服这片土地,让大元的旗帜飘扬在每一个角落。”
众将士们听了伯颜的话,热血沸腾,齐声高呼:
“丞相英明,大元必胜!”
那高呼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空都撕裂开来。
这日,伯颜开始指授诸将方略。他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那地图几乎占据了整个营帐的一面墙壁。地图上详细地标注着淮安城的山川河流、城墙堡垒以及宋军的布防情况。
伯颜手持马鞭,那马鞭的手柄上镶嵌着精美的宝石,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他用马鞭指着淮安城的各个要点,声音沉稳有力,犹如平静海面下汹涌的暗流:
“阿尔默色,你领一队人马从北城西门进攻,你要以强大的兵力压制敌军,如同泰山压顶一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大元军队的强大威力。博啰欢、阿里伯,你们随我亲临南城堡,到时我们分道进攻,务必让宋军首尾不能相顾。我们要像猎豹狩猎一样,精准而迅猛地扑向敌人。”
众将得令,纷纷恭敬地抱拳行礼,然后各自回到自已的营地,精心准备即将到来的战斗。
九月已卯诘旦,淮安城下,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像是一层薄纱轻轻地笼罩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得几乎凝固的气息,那气息如同实质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元军的各路兵马如同百川归海一般汇集于此。伯颜一声令下,安东州归附官孙嗣武等数人来到淮安城下。
孙嗣武身材魁梧,满脸的络腮胡子如同钢针一般根根直立。他大步流星地走到城下,身后跟着几个同样身强力壮的士兵。他们叩城大呼,那声音在寂静的清晨如同惊雷一般炸响。
孙嗣武朝着城上喊道:
“城上的宋军听着,丞相奉大元天子命,举兵南伐。我们的大军所向无前,声势震天,东连海峤,西抵川蜀,沿江州郡,望风纳款,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你们看看我们这些人,如今在大元的名爵可比在宋时更加荣耀。我们不再是被人轻视的小卒,而是被大元天子看重的将领。而且只要你们投降,这合境的生灵,都能俱获安业。你们的家人不必再遭受战争的苦难,你们的孩子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你们好好想想,宜速来降,这样就能转祸为福。要是不然,等城陷之日,定是诛灭无遗,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你们难道要为了那摇摇欲坠的宋朝小朝廷,赔上自已的性命,让家人也遭受灭顶之灾吗?”
然而,城上的宋军守将许安抚不为所动。他站在城垛后,那城垛上插着大宋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许安抚面色冷峻,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决心。他大声回应道:
“你们这些叛徒,休得在此妖言惑众。我们大宋的将士,宁死不降。我们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我们的身后是大宋的百姓,我们要为他们守护这片土地。你们以为大元的军队就能轻易地踏破我们的防线吗?我们大宋的热血男儿定会让你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孙嗣武见劝说无果,又按照伯颜的吩咐,将系着文书的箭矢射于城中,希望能动摇城中的军心。那箭矢带着呼啸声飞向城中,如同一只只黑色的飞鸟。文书上详细地写着大元的政策和投降的好处,希望能让城中的宋军和百姓看到另一种选择。
辛巳日,阿尔默色领本兵船铁骑来到北城西门。
他骑在战马上,那战马高大而神骏,身上的鬃毛随风飘动。阿尔默色手持长枪,那长枪的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如同毒蛇的信子。他眼神中透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决然,犹如即将冲向猎物的野狼。他对着身后的将士们喊道:
“兄弟们,今日我们要为大元的荣耀而战,冲啊!我们是大元的勇士,我们的身后是大元的荣耀和尊严。让宋军看看我们的厉害,让他们知道抵抗大元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说罢,他一马当先,率先朝着北城西门冲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如同滚滚浓烟,将士们紧随其后,喊杀声震天动地。
丞相伯颜与博啰欢、阿里伯等将领则亲临南城堡。伯颜望着前方的城堡,那城堡高大而坚固,城墙像是用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巨兽。伯颜握紧了拳头,他的拳头骨节泛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说道:
“今日定要拿下此堡。这是我们征服南方的重要一步,我们不能退缩,只能前进。”
众将纷纷响应,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和果敢。随着伯颜一声令下,进攻的号角吹响,那号角声如同来自地狱的咆哮,令人胆寒。诸将分道进攻南堡。
元军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城堡,他们口中喊着震天的口号,那口号声汇聚在一起,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士兵们奋勇攀爬城墙,有的用云梯,有的则借助绳索。
俄而,有一名元军小卒在攀爬城墙时,被城上的宋军刺中。那宋军士兵手持长矛,用力地刺向小卒的胸口。小卒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但他仍死死抓住城墙,口中高呼:
“为了大元,死又何妨!”
他的鲜血顺着城墙流淌下来,如同一条红色的丝带。他的英勇激励了周围的同伴,兵众们鼓勇而上,长驱登城。在一番激烈的战斗后,终于拔下南堡。城墙上的宋军开始溃败,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惊恐和绝望。
宋兵大溃,纷纷朝着大城之下奔逃。元军在后面追杀,那场面如同狼群追逐着羊群。
元军士兵们的脸上带着兴奋和狰狞的表情,他们挥舞着武器,口中喊着:
“杀啊!一个不留!”
喊杀声震天动地。眼看就要追到城门口,却发现桥断了。那断裂的桥横在护城河上,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元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军逃入城中,不过也斩首数百级。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宋军和元军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
癸未日,元军开始平其南堡。士兵们有条不紊地拆除着南堡的防御工事,将缴获的物资搬运走。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像是一群勤劳的蚂蚁。有的士兵在搬运武器,有的则在拆除城墙的砖石,还有的在整理粮草。
九月甲申,元军发淮安南行。大军浩浩荡荡,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那脚步声如同沉重的鼓点,一路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给天空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幕布。战马嘶鸣,车轮辘辘,整个行军队伍充满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九月丙戌,元军到达宝应军。宝应军的百姓们看到元军到来,纷纷躲在家中,街道上一片冷清。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仿佛这样就能躲避战争的威胁。偶尔有一两只流浪狗在街道上奔跑,它们的眼神中也透着恐惧。
戊子日,元军攻白马湖。白马湖湖水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湖面上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但此时的白马湖却被战火笼罩,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与美丽。
元军的战船在湖面上列阵,那些战船犹如一座座漂浮的堡垒。船头的撞角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是巨兽的獠牙。战船朝着湖中的宋军据点进攻,箭如雨下,喊杀声在湖面上回荡。在激烈的战斗后,元军克之。湖面上漂浮着宋军的战船残骸和士兵的尸体,湖水被染成了红色。
随后,元军溯流至清江桃源,进至高邮境。伯颜派遣帐前哈必齐、千户色彻肯等先帅铁骑数百趋高邮。
元将哈必齐骑在马上,他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眼神中透着一股剽悍之气。他对色彻肯说:
“此次前去高邮,定要给宋军一个下马威。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大元的铁骑是不可战胜的。”
色彻肯点头称是,他的脸庞黝黑,表情严肃:
“哈必齐兄,我们定不负丞相所托。我们要像闪电一样迅速,像雷霆一样猛烈,冲垮宋军的防线。”
他们率领铁骑刚到高邮,就遇宋兵出战。元军铁骑如旋风般冲入宋军阵中,马蹄扬起的尘土如同巨大的沙尘暴。哈必齐挥舞着大刀,那大刀在他手中如同玩具一般轻巧。他大声喊道:
“宋军小儿,拿命来!你们的末日到了。”
他的大刀上下飞舞,所到之处宋军士兵纷纷倒下。宋军在元军铁骑的冲击下,大败而逃,元军斩首数级。战场上宋军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鲜血浸透了土地。
次日,丞相伯颜率诸将阅兵城下。
伯颜望着宋兵的壁垒,那壁垒看上去十分坚固,城墙高大厚实,周围还有护城河环绕。伯颜对众将说:
“宋军的壁垒看似坚固,但在我们大元的铁蹄下,定能被踏破。他们就像纸糊的老虎,外表吓人,内里却空虚无力。我们要找到他们的弱点,然后一举击破。”
众将纷纷点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阅兵完毕后,元军进至范光湖。
范光湖周围,避兵之民甚众。他们衣衫褴褛,眼神中透着恐惧。有的百姓躲在树林里,有的则蜷缩在湖边的芦苇丛中。伯颜看到这些百姓,心生怜悯,他派遣使者前去招谕。使者骑着马,缓缓地走向百姓们。使者对着百姓们喊道:
“大元的丞相说了,只要你们投降,就不会伤害你们。大元的军队是来给你们带来和平的,你们不必再害怕战争。”
百姓们听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悉降。他们从藏身之处走出来,眼神中带着犹豫和不安,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
伯颜又遣侍卫军总管颜聚等乘战舰五十余艘,去破草湖乡贼。颜聚站在战舰船头,他身材挺拔,威风凛凛。他身穿精致的铠甲,头盔上的红缨随风飘动。他对手下的士兵说:
“今日我们要一举荡平草湖乡贼,出发!”
战舰如离弦之箭般朝着草湖乡驶去,船桨划动水面,溅起高高的水花。即日克之。草湖乡的贼寇们在元军的攻击下,纷纷溃败,他们的营地被烧毁,财物被缴获。
伯颜下令诸将秣马俟行,元军将士们在原地休整。他们有的在给战马喂食,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则在休息。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仿佛下一场战斗就在眼前,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再次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