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宋
灭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灭宋 > 第42章 阿合马议政

第42章 阿合马议政

加入书架
书名:
灭宋
作者:
黑天蛮王
本章字数:
10352
更新时间:
2024-12-11

在元大都那宏伟壮观的宫殿之中,阳光如同金色的细纱,透过精美的雕花窗户,洋洋洒洒地落在忽必烈的龙椅之前。

龙椅上的忽必烈,身着华丽龙袍,那龙袍上绣着的金龙仿佛在光影中跃动,皇冠上的宝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他端坐在那里,不怒自威,眼神深邃而锐利,犹如能洞悉世间一切。

今日,他召集阿合马、姚枢、徒单公履、张文谦、陈汉归、杨诚等大臣,要商议在江南推行盐、钞法,以及药材售卖这等至关重要之事。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江南地区现行的纸币“交会”。“交会”是南宋时期在江南广泛流通的一种纸币。它在江南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就如同血液在人体中流动一般,维持着整个经济的运转。

“交会”的发行,最初是为了方便商业交易。江南地区商业繁荣,贸易往来频繁,大量的金属货币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不便之处,例如携带沉重、容易磨损等问题。于是,南宋朝廷推出了这种纸质的“交会”。它以朝廷的信用为依托,规定了一定的面额,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

“交会”在江南地区的使用有着广泛的基础。无论是繁华的都市中的大商户之间的大宗交易,还是乡村集市上普通百姓的小额买卖,都离不开“交会”。

许多商人在进行长途贸易时,携带“交会”远比携带大量的铜钱或金银要方便得多。而且,由于南宋朝廷的强制推行以及百姓长期的使用习惯,“交会”在江南地区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交会”也并非毫无弊端。随着南宋末年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衰退,“交会”的发行量逐渐失去控制。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朝廷过度发行“交会”,导致市场上纸币数量远远超过实际能够支撑的货物量,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尽管如此,在江南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交易媒介。

阿合马,这个在朝堂上颇具影响力的大臣,迈着看似沉稳实则透着一丝傲慢的步伐,从大臣的队列中缓缓走出。

阿合马本是花剌子模人,他能在元朝的朝堂上崭露头角,凭借的正是他那非凡的理财能力。早年间,元朝初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阿合马深知若要国家强大,雄厚的财力支撑必不可少。

他初掌财政大权时,便开始大力整顿赋税制度。当时,元朝地域辽阔,赋税征收杂乱无章,许多地方的税收都难以足额收缴。

阿合马亲自深入各地,调查土地、人口以及商业情况。他发现很多富商大贾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而普通百姓的赋税负担却相对过重。于是,阿合马重新制定了赋税的标准,对富商们加强了监管,要求他们如实申报财产并按照新的比例纳税。同时,他减轻了普通百姓一些不合理的赋税项目。这一举措,既增加了朝廷的税收,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不满情绪。

他还积极推动商业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阿合马鼓励各地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建立了专门的贸易市场。他命人修建了更好的道路和码头,以方便货物的运输。在他的倡导下,元朝的商业活动日益繁荣,来自各地的商品云集,朝廷从商业税收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阿合马还善于发掘新的财源。他发现元朝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开采和管理却十分混乱。于是,了详细的矿产开采计划,招募有经验的工匠和劳力,对矿产进行有序开采。并且,他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矿产的销售,将矿产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

在他的理财举措下,元朝的国库逐渐充实起来。军队有了足够的军饷,能够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朝廷也有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水利工程、城墙等。

此时,阿合马站在宫殿之中,微微躬身,那姿态中既有对忽必烈的尊敬,又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自负。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狡黠的光芒,清了清嗓子,声音尖细却又充满了一种自认为掌控全局的力量,说道:

“陛下,臣等已就江南之事仔细商讨良久。这江南之地,如今已在我大元的版图之下,然要想长治久安,发展经济乃是重中之重。姚枢大人说‘江南交会不行,必致小民失所。’”

此时,姚枢站在一旁,他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苍松,面容严肃得如同寒冬的坚冰,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他双手抱拳,恭敬而庄重地朝着忽必烈行了一礼,那动作干净利落,充满了对帝王的敬重。

接着,他言辞恳切地说道:

“陛下,江南之地的百姓多年来一直依赖交会进行交易,这交会就如同他们日常生活的根基一般,深深地扎根于江南的每一寸土地。百姓们靠着交会买卖货物、交换所需,它已经成为了江南经济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骤然改变这一现状,那将如同抽走大厦的基石,必定会引起极大的混乱。百姓们会陷入迷茫,市场将陷入瘫痪,到时候他们只能流离失所啊。陛下圣明,向来以百姓为本,还请陛下慎重考虑,切不可轻举妄动啊。”

徒单公履也赶忙出列,他的步伐略显急促,似乎是急于表达自已的观点。他站在自已的位置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忽必烈,附和着姚枢说道:

“陛下,丞相伯颜之前已然榜谕交会不换,这对于江南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朝廷的一种承诺。这承诺就像一颗定心丸,让百姓们安心地进行着日常的交易。如今若急于推行新政策,百姓们会觉得朝廷言而无信啊。朝廷的信誉,陛下,那可是如同泰山之重,一旦受损,想要重新建立可就难上加难了。就如同那破碎的镜子,即便勉强拼凑在一起,也难以恢复如初啊。”

张文谦则微微皱眉,他的脸上带着思索的神情,眼神中透着一种审慎。他双手交叠在袖笼之中,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仿佛在权衡着各种利弊。片刻之后,他上前一步,这一步迈得沉稳而坚定,恭敬地说:

“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与否,当询丞相伯颜。丞相在前线征战,他的双眼就如同敏锐的鹰眼,能看清江南的每一处细节。他深知当地的经济、民生以及百姓的需求。他经历了江南的战火洗礼,洗礼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有他的意见,才能让我们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啊。陛下,这就好比行军打仗,前线的将领最清楚战场的形势,我们在后方决策,不能脱离实际啊。”

陈汉归和杨诚对视一眼,他们的眼神交汇之处似乎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默契。然后两人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同时迈出一步,齐声说道:

“陛下,以中统钞易交会,事便可行。陛下您看,如今江南刚刚纳入我大元的版图,这正是一个统一货币、整合经济的大好时机。中统钞乃是我大元通行的货币,有着稳定的价值体系。若以中统钞取代交会,既能统一货币,便于朝廷管理江南的经济,又能促进贸易的发展。这是一举多得之事啊。陛下您想,江南的贸易繁荣了,朝廷的税收也会增加,这对我大元的国力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啊。”

忽必烈静静地听着众臣的话,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一丝涟漪。他的眼神中透着思索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神秘而深邃。他双手放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地敲击着,那敲击的节奏仿佛是他思考的韵律。

他的目光在众臣的脸上一一扫过,像是在探究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片刻之后,他缓缓说道:

“枢与公履,不识时机。朕尝以此问陈岩,岩亦以交会速宜更换。今议之定,当依汝言行之。朕之考虑,在于我大元要建立统一的经济体系,江南之地既已归我,自当遵循大元的规则。这交会虽在江南行之已久,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大元对江南的整体管理与经济发展。”

阿合马听到忽必烈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那上扬的弧度中带着一丝得意。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被认可后的兴奋,又接着奏道:

“陛下,还有北盐、药材之事。这也是关乎江南民生与朝廷收入的大事啊。姚枢与公履皆言可使百姓从便贩鬻。但臣等以为此事若小民为之,恐紊乱不一。陛下您想啊,百姓们各自为政地贩卖药材和盐,这市场必然会陷入混乱。没有统一的管理,就如同群羊无首,到处乱闯。药材的质量无法保证,盐的价格也会波动不定。而且,朝廷的税收也难以保证。臣拟于南京、卫辉等路,括药材,蔡州发盐十二万斤,禁诸人私相贸易。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药材和盐的供应,又能让朝廷有效地管理这一事业,增加朝廷的收入啊。朝廷有了充足的收入,就能更好地建设江南,改善百姓的生活,这也是陛下一直所期望的啊。”

忽必烈听后,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对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扫视了一下众臣,说道:

“就依你所言去办吧。此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你需谨慎行事。阿合马,朕将此事交托于你,你务必确保万无一失。这盐和药材,关乎百姓的生活与健康,也关乎我大元在江南的统治根基。”

阿合马赶忙躬身领命,他的身体弯得很低,就像一把拉满的弓,声音洪亮而充满了干劲: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宫殿之中一片寂静,只有众人轻微的呼吸声。忽必烈又看向众臣,眼神中透着一种对人才的评判,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他缓缓说道:

“朕尝谓淮西宣慰使昂吉尔曰:‘宰相者,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兼此三者,乃为称职。阿尔哈雅、麦术丁等,亦未可为相,回人中阿合马才任宰相。’朕之考量,在于阿合马对经济之事颇有见解,能为朕分忧,为朝廷谋利。众卿当以阿合马为榜样,用心辅佐朕,共同为我大元的繁荣昌盛努力。”

众臣听后,心中各有想法,但都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齐声应和:

“陛下圣明,陛下慧眼识才。”

整个宫殿沉浸在一种庄重而又略显压抑的氛围之中,众臣们站在那里,就像一尊尊雕塑,而忽必烈的决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将在江南掀起巨大的波澜,这波澜将影响无数百姓的生活,也将决定元朝在江南统治的根基是否稳固。

至元十二年五月辛巳,建康城中,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仿佛要把世间的一切都烤干似的。大街小巷弥漫着一种燥热的气息,连风都是滚烫的。

丞相伯颜正在营帐之中忙碌地收拾行装,他的营帐内一片忙碌的景象。各种地图和文书在桌子上摆放得略显杂乱,就像被风吹乱的树叶。他一边迅速地把衣物和重要的文书塞进包裹,一边对身边的将领说道:

“我们必须尽快出发,前方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如今的局势就如同紧绷的弓弦,一刻也不能松懈。我们每耽搁一刻,敌军就可能有新的动作。”

壬午日,伯颜到达镇江。镇江城笼罩在一种紧张与忙碌的氛围之中,空气中仿佛都能闻到硝烟的味道。士兵们在城中穿梭忙碌着,马蹄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伯颜会同阿珠、阿达哈等将领商议镇守等事。营帐之中,气氛严肃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伯颜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那地图上详细地标注着山川河流和各个战略要点。他手中拿着指挥棒,那指挥棒在地图上轻轻点击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指着地图说道:

“诸位将军,此地乃是战略要地,就如同我大元的咽喉一般。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镇江的安危关系到整个江南的局势,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慎之又慎。”

阿珠双手抱胸,他的肌肉在铠甲下鼓起,眼神坚定而冷峻,如同寒夜中的星辰。他说道:

“丞相放心,我们的士卒个个英勇善战,他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幼狼,渴望着战斗。只要严加训练,定能镇守好此地。我们会让敌军知道,我大元的将士是不可战胜的。”

阿达哈也点头称是,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忠诚与决心:

“丞相,我们会按照您的指示,一丝不苟地执行任务。”

伯颜接着说道:

“仍谕诸将练习所部水陆士卒,甲仗务要严整,缓急适用,毋令怠惰。我们的军队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平时要精心打磨,战时才能无坚不摧。”

众将齐声领命,那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充满了力量。

伯颜环视众将,表情严肃得如同石刻一般。他的目光从每一位将领的脸上扫过,仿佛要把自已的话语刻进他们的心中。他缓缓说道:

“皇上有训:欺罔盗窃,人之至恶。一为欺罔,则后虽出善言,人终弗信;一为盗窃,则事虽未觉,心常惴惴,若捕者将至。我们作为大元的将领,要时刻牢记皇上的教诲,以身作则,保持清正廉洁,才能让士兵们信服,才能让百姓们拥护。”

众将听后,纷纷表示会牢记皇上的教诲,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敬畏与决心。

诸将受指挥还。癸未日,伯颜和吕文焕一同渡江向北。江水滔滔,如同万马奔腾,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战船在江面上破浪前行,船头劈开江水,溅起高高的水花。石天麟跟随着他们,他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眼神中透着坚定。

此时,元主忽必烈派遣的使者快马加鞭赶到江边,使者的马匹浑身是汗,气喘吁吁。使者站在江边,双手放在嘴边,大声喊道:

“丞相伯颜,陛下有旨,毋轻敌贪进,方暑,其少驻以待。”

那声音在江面上回荡,传进了伯颜等人的耳中。

张弘范听后,皱起眉头,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焦急。他走上前对伯颜说道:

“圣恩待士卒诚厚,然缓急之宜,非可遥度。今敌已夺气,正当乘破竹之势,取之无遗策矣。岂宜迂缓,使敌得为计耶?丞相,我们不能错过这个大好时机啊。如今敌军士气低落,就像受伤的野兽,正是我们一举歼灭他们的好机会。如果我们现在停滞不前,敌军就会有时间重新组织防御,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就可能白费了。”

伯颜听了弘范的话,微微点头,他的眼神中透着思索与决断。他看着滔滔江水,仿佛看到了胜利在向自已招手。他说道:

“你说得有理。战机转瞬即逝,我们不能因为暑热就裹足不前。”

于是,伯颜继续率军前行。

到达清河口后,伯颜让手下准备快马,他要驰驿先赴元大都,面见圣上,详细论述当前的形势。他骑上快马,那马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飞奔而出。一路上,马蹄扬起阵阵尘土,路边的树木迅速向后倒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