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宋
灭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灭宋 > 第160章 斩崔斌

第160章 斩崔斌

加入书架
书名:
灭宋
作者:
黑天蛮王
本章字数:
11900
更新时间:
2025-02-14

至元十七年,十二月,庚午日。寒冬的大都城仿若一座被阴霾笼罩的冰窖,铅云如墨般沉沉地压在天际,仿佛随时都会坍塌下来。

北风恰似一头疯狂的野兽,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发出尖锐的呼啸,割得行人面庞生疼。城中百姓行色匆匆,神色间满是忧虑与惶恐,整个城市都被一层压抑而沉重的氛围紧紧包裹。

皇宫内,巍峨的宫殿在寒风中矗立,却难掩其内部凝重紧张的气息。金銮殿上,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荡,映衬着群臣们各异的神色。有的眉头紧锁,满脸忧虑;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有的则神色冷漠,仿若置身事外。

而在刑部那阴暗潮湿的大牢之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墙壁上爬满了青苔,丝丝寒意从地面升腾而起。江淮行省平章政事阿里布、右丞雅克特穆尔和左丞崔斌三人,便被囚禁于此。

崔斌身形挺拔,即便此刻带着沉重的镣铐,衣衫破旧不堪,面容因多日的折磨而憔悴消瘦,但那深邃的眼眸中依然闪烁着坚毅与不甘的光芒。

他靠墙而坐,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自已的一生,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画面,那些为百姓谋福祉的日子,一桩桩、一件件,仿佛就在昨日。

“我崔斌自问一生光明磊落,尽心尽力为大元江山、为天下百姓,如今却遭此奸人陷害,实在是不甘心呐!”

崔斌低声呢喃,紧握着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阿里布在一旁来回踱步,脸上满是愤怒与焦急:

“这阿合马简直是丧心病狂,为了铲除异已,竟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我们为国家出生入死,他却恩将仇报!”

雅克特穆尔则瘫坐在角落里,神情沮丧:

“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难道就没有天理了吗?”

时间回溯到几个月前,崔斌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无畏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揭发了阿合马的奸蠹行径。

阿合马,这个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的权臣,凭借着元帝的宠信,肆意妄为。他利用职务之便,疯狂敛财,结党营私,朝堂上下诸多官员都被他拉拢腐蚀,整个官场被他搅得乌烟瘴气。

那一日,崔斌在朝堂之上,义正言辞地历数阿合马的种种罪行:

“陛下,阿合马身为朝廷重臣,却不思为国效力,反而中饱私囊,结党营私。他把控盐铁专卖,哄抬物价,致使百姓苦不堪言;他任用亲信,排斥异已,朝堂之上尽是他的爪牙。如此行径,若不加以惩治,我大元的江山社稷必将岌岌可危!”

崔斌目光如炬,直视着元帝,声音洪亮而坚定,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有的官员面露震惊之色,有的则暗自点头,而阿合马的党羽们则神色慌张,纷纷投来恶狠狠的目光。

阿合马本人更是脸色骤变,气得浑身发抖,他怎么也没想到,崔斌竟敢在朝堂之上公然揭发他。

“崔斌,你莫要血口喷人!你有何证据?”

阿合马强装镇定,大声反驳道,但眼神中却难掩一丝慌乱。

崔斌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叠证据,呈到元帝面前:

“陛下,这是臣搜集的证据,桩桩件件,都能证明阿合马的罪行。”

元帝接过证据,脸色阴沉地翻阅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阿合马见状,心中愈发慌乱,但他仍在极力狡辩:

“陛下,这定是崔斌伪造的证据,他是想陷害微臣,望陛下明察!”

然而,崔斌的揭发得到了许多正直官员的支持,一时间,朝堂上要求严惩阿合马的呼声此起彼伏。最终,阿合马虽暂时逃过一劫,但他心中对崔斌的恨意已然达到了顶点。

“崔斌,你竟敢坏我好事,我定要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阿合马回到府邸后,在书房中暴跳如雷,将桌上的笔墨纸砚全部扫落在地,双眼通红,犹如一头愤怒的野兽。

不久之后,崔斌被调任为江淮行省左丞。这本是一次看似正常的职务调动,却成了阿合马实施阴谋的绝佳契机。

阿合马坐在书房中,阴沉着脸,与他的党羽布拉噶达尔、刘思愈商议着如何陷害崔斌。

“大人,那崔斌实在可恶,这次绝不能放过他。”

布拉噶达尔谄媚地说道。

刘思愈也在一旁附和:

“是啊,大人,我们得想个万全之策,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阿合马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哼,我要让他知道,得罪我的下场是什么。你们去江南,给我好好搜罗他的‘罪证’,不管真假,只要能定他的罪就行。”

“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办妥。”

布拉噶达尔和刘思愈连忙点头,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

布拉噶达尔和刘思愈一到江南,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罗织罪名。他们四处搜罗所谓的“证据”,不管是真是假,只要能往崔斌身上安插,就绝不放过。

很快,他们便诬陷崔斌与阿里布、雅克特穆尔等人盗官粮四十七万石,还说他们擅自罢黜宣课提举司,私自更换朝廷任命的官员八百余人,甚至私自划分左右司官,铸造银铜印,意图谋反。

这些荒谬至极的罪名被呈到元帝面前,元帝看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都事刘正等人前往调查。

刘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深知崔斌的为人,对这些罪名充满了怀疑。在调查过程中,他深入民间,走访官员,仔细查阅每一份卷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些所谓的证据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崔斌大人是忠臣,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刘正心中暗自笃定。

然而,阿合马及其党羽早已在背后做好了手脚,他们处处阻挠刘正的调查,对那些知晓真相的人威逼利诱,让他们不敢说出实情。刘正每次向阿合马等人索要更详细的证据时,都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和刁难。

“刘正,你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这案子该怎么定,你心里清楚。”

布拉噶达尔恶狠狠地威胁道。

刘正毫不畏惧,义正言辞地回应:

“我只认事实,不认权贵。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绝不会轻易定任何人的罪。”

阿合马见刘正如此“不识好歹”,心中十分恼怒。他再次向元帝进谗言,添油加醋地说刘正办事不力,有意偏袒崔斌。

元帝忽必烈听后,心中也起了疑虑,于是又派遣参政张澍等人前往,与刘正一同杂治此案。

张澍是阿合马的亲信,他一到任,便对刘正施压:

“刘正,这案子上面已经有了定论,你就别再固执了,赶紧定案,否则你也吃不了兜着走。”

刘正气愤不已:

“张澍,你这是颠倒黑白!没有证据,怎能胡乱定罪?”

但在张澍的逼迫下,再加上阿合马在朝堂上的权势,刘正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力回天。

最终,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崔斌、阿里布和雅克特穆尔三人被判处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仿佛连上天都在为这三位忠臣的遭遇而悲泣。崔斌昂首挺胸,大步走在刑场上,眼神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坚定。

“我崔斌一生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百姓。阿合马,你这个奸贼,作恶多端,迟早会遭到报应!”

崔斌大声怒吼着,声音响彻刑场。

阿里布和雅克特穆尔也满脸悲愤,高呼着自已的冤屈:

“我们是被冤枉的!阿合马,你不得好死!”

此时,太子正在宫中用餐。听闻崔斌被杀的消息,他手中的筷子“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什么?崔斌被杀了?这怎么可能?”

太子猛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震惊与悲痛。

“快,快去阻止行刑!”

太子心急如焚,立刻派遣使者前去救人。

然而,命运总是如此残酷。使者快马加鞭赶到刑场时,崔斌等人已经人头落地。使者呆呆地站在刑场,望着地上的尸体,泪水夺眶而出。

“晚了,一切都晚了……”

使者喃喃自语,满心的无奈与悲痛。

天下百姓听闻崔斌被杀的消息,无不感到震惊和愤怒。人们纷纷为崔斌鸣不平,指责阿合马的恶行。但在阿合马的权势压迫下,百姓们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有一天正义能够降临,惩治这个奸佞之徒。

崔斌的死,成为了大元朝堂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他的正直、勇敢和功绩,被百姓们深深铭记在心中。而阿合马的所作所为,也让他在百姓心中彻底失去了民心,为他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

十二月辛未日,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刮过大地。高丽国的海港边,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高丽国王王暙身着华丽的王袍,身姿挺拔地站在岸边,目光坚定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他面色沉稳,眼神中透着一股使命感。在他的指挥下,一万名高丽士兵正在有序地集结,他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队列整齐,士气高昂。

“将士们!此次出征日本,乃是为了彰显我高丽国的国威,更是为了响应大元的号召。我们要勇往直前,不辱使命!”

王暙大声喊道,声音在海港上空回荡。

士兵们齐声高呼:

“愿为陛下效死!”

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

与此同时,一万五千名水手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熟练地检查着战船,确保每一艘战船都能在海上安全航行。九百艘战船整齐地排列在海港中,船身高大坚固,在寒风中巍然屹立。

“洪俊奇,此次出征,你为右丞,责任重大。一定要带领将士们平安归来。”

王暙转身对身旁的洪俊奇说道。

洪俊奇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奋勇杀敌。”

他目光坚毅,透露出一股无畏的勇气。

在一旁,堆积如山的粮草正在被搬运上船。十万石粮食,将为此次出征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王暙看着这些粮草,心中默默祈祷着此次出征能够顺利。

“这些粮草,关乎着将士们的生死,一定要妥善保管。”

王暙叮嘱着负责粮草的官员。

官员连忙点头: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托。”

此时,大元朝廷的谕令也传到了高丽。

“征日本兵取道高丽,毋扰其民。”

这道谕令让王暙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他深知,大元是一个有担当的大国,不会随意侵扰百姓。

两天后的癸酉日,王暙正在宫中处理事务,忽然接到大元朝廷的任命。当得知自已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时,他的心中百感交集。

“陛下,这是大元朝廷对您的信任,也是对我们高丽国的认可。”

一位大臣欣喜地说道。

王暙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庄重的神情:

“此乃重任,我定当尽心尽力,为大元与高丽的友好往来,为天下的太平,贡献自已的力量。”

不久之后,出征的号角吹响。王暙站在岸边,望着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担忧。他深知,此次出征日本,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相信,凭借着高丽将士们的英勇和大元的支持,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暙虽然身在高丽,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出征的将士们。他每天都会关注着海上的消息,期盼着胜利的捷报早日传来。

而他作为中书右丞相,也开始在新的职位上,为大元与高丽的事务忙碌起来,努力在朝堂上发挥自已的作用,促进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

寒冬腊月,十二月乙酉日,凛冽的寒风如同锋利的刀刃,肆意地切割着淮西大地。此时,在元大都那巍峨壮观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热烈,一场关于淮西屯田的重要商议正在进行。

淮西宣慰使昂吉尔,身材魁梧,满脸的胡须在寒风中微微颤动,透露出一股坚毅与果敢。他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急切地走到朝堂中央,身姿挺拔,神色庄重地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元帝忽必烈行礼,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陛下,臣久居淮西,深知此地局势。如今淮西历经战火,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臣以为,若能以军士屯田,让他们在闲暇之时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不仅可以实现军队的自给自足,减轻朝廷的粮草负担,还能增强边防力量,守护我大元疆土,实乃利国利民的良策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挥动着有力的手臂,仿佛已经看到了淮西屯田后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话音刚落,一旁的阿达哈微微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身着官服,举止优雅,带着几分文人的睿智。

阿达哈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昂吉尔大人的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却有诸多不妥之处。若强行征发民兵屯田,恐怕会扰乱地方秩序,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况且,士兵们平日里忙于训练和征战,屯田之事未必能做到精通,反而可能事倍功半。依臣之见,不如招募那些自愿耕种的百姓,他们本就熟悉农事,只需给予他们土地,并且免去三年的租税,如此一来,百姓们必定踊跃参与,荒地也能得到妥善开垦,地方也能保持安定,实乃更为稳妥之举。”

阿达哈的声音平和却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忽必烈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目光深邃地倾听着两位大臣的奏议。他微微颔首,手轻轻抚摸着胡须,陷入了沉思。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皇帝的裁决。良久,忽必烈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

“阿达哈之言有理,就依你所奏,招募民夫屯田,免租三年。昂吉尔,你也莫要气馁,淮西的安定与发展,还需你多多费心,日后若有其他良策,可随时上奏。”

昂吉尔心中虽有些许失落,但他深知皇帝的决策自有道理,于是恭敬地领旨谢恩:

“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为淮西的繁荣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南方,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鄂勒哲图,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在成功击破陈吊眼的叛乱后,马不停蹄地与副帅高兴一同踏上了征讨陈桂龙等叛军的征程。他们率领着大军,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陈桂龙据守的山寨之下。

眼前的山寨地势险要,犹如一头盘踞在山顶的巨兽,高耸入云,易守难攻。

陈桂龙的叛军们凭借着这得天独厚的地势,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山下的元军。他们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不断地向下投掷石块、射箭,一时间,飞石与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发出“嗖嗖”的声响,砸在地面上,溅起一片尘土。元军将士们被这猛烈的攻击打得有些措手不及,纷纷后退,脸上露出畏惧之色。

高兴,这位年轻而勇猛的副帅,看着眼前的困境,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不屈的坚毅。他深知,若不尽快想出破敌之策,这场战斗将会陷入僵局。

突然,他灵机一动,大声喊道:

“众将士莫怕,今日我定要破此山寨!”

他迅速命人找来许多束薪,让士兵们挟在身前,以此作为遮蔽身体的屏障,缓缓地向山上进发。

士兵们在高兴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然而,叛军的攻击愈发猛烈,箭矢和石块不断地撞击在束薪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士兵们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与寒冷的空气交织在一起,让他们感到阵阵寒意。当他们好不容易进至山半时,高兴见时机已到,果断下令:

“弃薪而退!”

士兵们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纷纷丢下手中的束薪,迅速向后撤退。

叛军们见元军败退,以为他们不堪一击,便放松了警惕,不再大量地投掷矢石。他们站在山寨上,发出阵阵嘲笑,以为元军已经被他们吓破了胆。

如是六日,每天高兴都命士兵们如法炮制。叛军们渐渐习以为常,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全力以赴地防守。而他们的矢石储备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消耗中所剩无几。

第六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寨上,给整个山寨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高兴望着山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大声喊道:

“众将士,时机已到,随我破敌!”

只见元军士兵们迅速点燃手中的束薪,熊熊大火瞬间燃烧起来,照亮了整个山谷。他们带着燃烧的束薪,如猛虎下山般向山寨的栅栏冲去。

一时间,火光冲天,热浪滚滚,栅栏被迅速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叛军们惊慌失措,原本整齐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他们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目瞪口呆,四处逃窜,乱作一团。

元军将士们趁机奋勇杀敌,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砍向叛军。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山谷之中。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元军斩首二万级,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陈桂龙却趁乱带着残兵败将遁走入畲洞。

鄂勒哲图和高兴望着胜利的场景,并没有露出丝毫的懈怠之色。他们相视一笑,眼神中充满了默契。鄂勒哲图下令士兵们打扫战场,安营扎寨,准备继续追击陈桂龙,彻底平定这场叛乱,还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