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小时后。
关晴哆哆嗦嗦的从教学楼里走了出来,忍不住抬手捂着肚子。
她被周婷她们打了,专挑看不见的地方下手,她现在感觉全身连骨头缝里,都在叫嚣着疼痛。
人生真的好绝望,根本没人会帮助她。
正午时分,阳光带着灼热的温度,却没办法穿透来自心底的寒冷。
关晴觉得很绝望,又很迷茫。
关晴不明白为什么倒霉的是自己,为什么她要遭受这些,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会有尽头,她只是觉得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
关晴低着头从校园里走过,朝着大门的方向走去,余光之中突然看到了一抹灿烂的金色。
又是这个多出来的公告栏,位置正好挡在了习惯沿着边缘行走的人的必经之路上。
今天上学的时候,关晴就注意到了。
淡黄色的背景上画着一朵向日葵,下面写着“向阳花援助中心——校园暴力,我们与你共同面对。”
关晴垂着头,她手指不自觉的抚过海报上的电话号码。
她听说过这个组织,是新来的心理老师联系的,据说专门帮助像她这样的学生。
老师都不管,第三方组织真的有用吗?
关晴站在公告栏前,露出了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忽然这种表情渐渐平复,变成了嘴边的一抹苦笑。
“反正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
海报底部的一行小字映入眼帘:“你并不孤单。“
关晴盯着下方的小字,眼眶发热,又有眼泪从眼眶之中滚落了下来,模糊了视线。
她默默的拿出湿漉漉的本子,从身上摸出半根笔,将号码记在了没湿透的纸上。
5
关晴走出校门,没选择从附近解决午餐,而是提前回到了家里。
反复犹豫了很久,她翻出来了自己的手机,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哽咽着,许久都没有出声。
电话那头的人没有急躁,而是很温柔的安抚着关晴的情绪。
“没关系的,这不是你的错。”
“你现在安全吗?”
可能是终于得到了认同和理解,关晴的眼泪终于决堤。
她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周婷因为考试没借她抄答案而展开的霸凌,老师的漠视,父母的忽视,以及那种每天上学都像走进刑场一样的绝望。
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偶尔轻声安慰。
最后,对方柔声说,“明天我们会派人去你们学校,你愿意和我们见面吗?”
关晴攥紧手机,点了点头,才意识到对方看不见。
“……我愿意。”
6
次日中午。
关晴摆脱了周婷,按照约定来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推开门时,她看到一位年轻女性坐在里面,眉眼温柔,身旁的牌子上写着“向阳花援助中心——苏雅“。
苏雅微笑着请她坐下,递给她一杯热牛奶。
“我们中心是江寒枝女士创办的,专门帮助像你这样的孩子。”
苏雅轻声说。
“你愿意详细说说你的情况吗?”
关晴捧着温热的杯子,终于一点点说出了积压己久的痛苦。
苏雅认真记录,时不时点头,眼神里没有一丝不耐烦。
“这不是你的错。”
苏雅坚定地说。
“你有权利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我们会帮你。”
之后,也不知道苏雅是怎么和她家长沟通的,关晴被妈妈告知暂时不需要去学校了。
一首以来忙于生计奔波的妈妈突然暂停了工作,和另外一个陌生姐姐,带着她去了很多地方,有关晴从未去过的游乐园,也有附近的景区。
他们一起爬山、野营,让关晴度过了像是梦幻一样的一周,也扫清了过去关晴在校园里遭受过的许多阴霾。
母女两个在心理咨询师的陪同下,解开了许多心结。
等一周后,关晴在妈妈的鼓励下,重新回到学校的时候。
关晴发现之前漠视她遭遇校园霸凌的老师受到了停职处罚,以周婷为首霸凌她的成员,己经被学校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校园里忽然兴起了一股反霸凌的风潮,类似的宣讲活动在接下来的每个月都进行了展开。
因为严肃处理的问题,让其他几个班遭受过霸凌的学生也跟着沾光,整个校园的风气都重新得到了肃清。
7
在向阳花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关晴几乎己经完全摆脱了曾经校园霸凌带来的阴影,跟妈妈的关系得到改善,在学校里也交到了很好的朋友。
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暑假来临。
关晴坐在电脑前,指尖轻轻敲击着键盘。
她输入了“向阳花援助中心”几个字,屏幕上立即跳出相关报道:《知名企业家江寒枝创立校园反暴力公益组织》《专业团队打造校园安全网——专访向阳花援助中心负责人安星月》。
她点开一篇深度报道,屏幕上出现两张并排的照片:左边是气质优雅的江寒枝在慈善晚宴上致辞,右边是干练利落的安星月在校园开展反霸凌讲座。
报道详细介绍了这个特殊的公益组织:江寒枝作为出资人,利用自己的商业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为组织提供资金保障;而她多年的闺蜜安星月,则负责日常运营和团队管理。
“我们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安星月在采访中这样形容她们的合作,“寒枝负责让梦想落地生根,我负责让希望开花结果。”
关晴继续往下阅读,发现这个组织有着严谨的工作流程:24小时热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轮值,每个求助案例都会建立专属档案,必要时还会联动学校、家长甚至警方。
正是这样专业的运作模式,才能在短短一周内就帮她摆脱了噩梦般的处境。
她点开组织的官网,首页是江寒枝和安星月并肩站在向日葵花田中的合影。
下方写着她们共同的理念:“不仅要治愈伤口,更要让每朵花儿都能自由绽放。”
关晴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志愿者招募”的按钮上。
她想起那天苏雅对她说的话:“经历过黑暗的人,往往最懂得如何传递光明。”
关晴深吸一口气,点击了报名链接。
在申请表的“个人陈述”一栏,她郑重地写下:“我想成为像江寒枝和安星月那样的人——不仅自己走出黑暗,还要为别人点亮一盏灯。”
提交的那一刻,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她的肩头,暖融融的,就像那天苏雅递给她的那杯热牛奶。
关晴眯起眼睛,看向窗外湛蓝的天空。
那里,正有一朵小小的白云,像极了海报上那朵向阳而生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