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庆宫正殿的夜色深沉如墨,唯有几盏宫灯散发出昏黄的光芒,为这悲伤笼罩的空间投下幢幢鬼魅般的影子。吕氏太子妃依然跪坐在病榻边,身形疲惫,几近力竭,却凭着那份深情固执地守候。她的低声啜泣偶尔打破殿内的寂静,像一首哀伤的歌谣。
张月英则悄无声息地忙碌着。在朱雄英床边的阴影里,她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与皇长孙的无声沟通。那微弱的手指颤动和眼球转动,是皇长孙顽强生命的证明,也是她制定计划最重要的依据。她了解到,皇长孙体内的毒素己经存在许久,而他目前的状况是毒素被触发后的急性发作。她也感知到,皇长孙需要水,需要能量,更需要逃离这个地方。
伪造死亡,己是唯一出路。而要让这个假死骗过所有人,骗过潜藏在暗处的敌人,骗过精明睿智的朱元璋,她就必须彻底消失,消失得合情合理,消失得令人信服。她心中那个悲壮而危险的计划——“殉葬”,此刻在她脑海中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定。
“殿下,”张月英在一次靠近时,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气音轻声说道,声音平静,仿佛在谈论医术,“臣己明白您的心意。也明白您需要离开这里。臣会安排一切,让您……让您‘隐于暗中’。”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锦囊有言,天命在火。臣会利用‘火’,完成这一切。臣……会与您一同‘消失’。您……您可理解?”
朱雄英(学霸意识)听到张月英的话,心中猛地一震。他虽然身体虚弱,但学霸的脑子飞速运转。他理解“隐于暗中”是逃离和隐藏,理解“天命在火”可能与火化有关。他也理解张月英所说的“一同消失”意味着什么——她要伪造自己的死亡,陪他一起“殉葬”,以打消所有疑虑。
他心中涌起巨大的复杂情感。有被张月英这份忠诚和决心所感动的温暖,有对她即将做出的巨大牺牲的担忧,也有对她选择“殉葬”方式的困惑——虽然这确实是完美的掩护。但他知道,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他需要张月英的帮助,而她己经做出了如此重大的决定。
他集中意念,努力让小拇指颤动了一下。
是!他理解!他同意!他信任张月英的判断和计划!
张月英感觉到手指的颤动,心中一松,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决心。皇长孙理解她的计划,也信任她!这份信任,比任何言语都有力量。
“好。”她轻声回应,“殿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
接下来的时间,张月英开始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进行准备。首先,她需要完成那个至关重要的“殉葬”证明——一封书信。
在毓庆宫僻静的一角,远离主殿病榻的地方,张月英找到了纸笔。她知道,要让这封信显得真实,足以打动朱元璋那样的铁血帝王,就必须是发自肺腑,充满忠诚与悲情的。而且,它必须符合她医官兼侍卫,与常氏和马皇后关系匪浅的身份。
她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然而,犹豫了片刻,她选择了另一种更能表达决绝和忠诚的方式——血。她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划破了自己的手指尖,用疼痛和鲜血来表达那份刻骨铭心的内疚和誓死相随的决心。
殷红的鲜血滴落在纸上,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她强忍着手指传来的疼痛,开始书写。字迹苍劲有力,带着一丝颤抖,那是情感的激荡。
她写下了对常氏皇后的追思,对当年未能守护好常氏的愧疚。她写下了马皇后的慈爱,对未能报答皇后恩情的遗憾。她写下了皇长孙朱雄英的聪慧与可爱,以及自己未能解除他病痛的无力与自责。
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医者的无奈和侍卫的愧疚。她写道,眼见皇长孙殿下被“恶疾”折磨,药石无灵,她这个做医官的无能为力,心中愧疚难当。她写道,回想常氏皇后临终的托付,回想皇后对皇长孙的期许,她心如刀割,觉得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她笔锋一转,写到了她对皇宫内外潜在危险的模糊感知——她不能明确指出毒素或敌人,但她可以写未能防备“无形之恶”,未能看破“暗中阴邪”。这符合她初期对病情的判断,也隐晦地为皇长孙的死因埋下伏笔,同时暗示了自己殉葬的原因——不仅仅是绝望和愧疚,也是她作为侍卫,未能清除“暗中邪恶”保护好主子的最后、也是最悲壮的谢罪方式。
最后,她写下了追随皇长孙于地下的决心。她要到地下继续侍奉皇长孙,继续守护他。那份忠诚,那份决绝,跃然纸上。
整个书写过程,漫长而痛苦。手指的疼痛提醒着她这个决定的代价,心头的悲伤和内疚让她几度哽咽。但她没有停下。这封信,是她留给世人的绝笔,是她“张月英”存在的最后证明,也是她保护皇长孙的第一道屏障。
她用完血,又蘸了墨,在信的末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她将信折好,小心地揣入怀中,这是她“殉葬”时最重要的遗物。
接下来,她还需要安排替身和龟息散。替身并非易得之物,需要提前找寻并运入宫中,或者利用宫中处理病死孩童的机会。龟息散她可能早有准备,作为江湖医者和侍卫,备一些特殊的药物并不奇怪。这些都需要在她日常医官的职责掩护下,悄无声息地进行。
她也需要细致地规划逃离路线。从毓庆宫到宫门,再到京城之外,哪里有守卫薄弱之处?哪里有可以藏身或接应的地方?她需要在脑海中反复推演,不能出任何差错。
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吕氏太子妃和宫中其他人的眼皮底下进行,却不能引起丝毫怀疑。张月英面色平静,依然是那个恪尽职守的医官,只是偶尔看向病榻的眼神更加复杂——充满了悲伤、愧疚、希望、以及隐藏至深的决绝。
吕氏太子妃对此毫不知情。她依然守在朱雄英身边,偶尔发出低低的哭声,偶尔轻声唤着孩子的名字。她沉浸在自己的悲伤和疲惫中,没有注意到张月英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里,用鲜血写下了感天动地的忠诚,写下了即将发生的“殉葬”,也写下了对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的无声宣战。
夜色渐深,毓庆宫的灯火映照着殿内凝重的氛围。张月英摸了摸怀中的血书,又看了一眼病榻上气息微弱的朱雄英。伪造死亡、忠烈殉葬、逃离京城……巨大的挑战就在眼前。但她己经做好了准备,准备付出一切代价,去完成常氏的托付,去守护皇长孙那来之不易的生机。而这一切,都将在“天命在火”的预言中,以一场悲壮的牺牲,悄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