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张昭带着姚志杰和两名警卫员,骑马前往旅部汇报战况。
一路上,姚志杰兴致勃勃地说道:“司令员,这次咱们可是打出了威风!干掉横山大队,逼得滨田切腹,连总部都惊动了!”
张昭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目光依旧望着远处的山路,眉头微蹙。
姚志杰察觉到他的情绪不对,试探性地问道:“司令员,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张昭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我在想,这次772团的伤亡情况。”
姚志杰一愣,随即明白了张昭的意思。
“叶团长他们确实打得很苦,但咱们不是己经分了一半战利品给他们吗?”
“战利品能换回人命吗?”张昭反问,语气低沉,“人家本来只是负责佯攻的,却硬生生跟小鬼子拼了一场,我这想起来总感觉对不起人家……”
姚志杰张了张嘴,最终没再说什么。
他知道张昭的性格——仗打赢了,他从不居功;可但凡有战友牺牲,他总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到了旅部,旅长早己在指挥部等候多时。
“张昭!你小子又给我长脸了!”旅长笑呵呵地迎上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总部都发来嘉奖电了,说你们河湟团是‘插在敌后的一把尖刀’!”
张昭敬了个礼,表情依旧严肃:“旅长,这次胜利主要靠772团的顽强阻击,我们只是捡了个便宜。”
旅长挑了挑眉:“哦?那你详细说说。”
张昭点点头,开始汇报战斗经过。他着重描述了772团如何在河凉山硬扛鬼子一个大队的猛攻,如何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死守阵地,甚至几次和鬼子展开白刃战。
“叶团长他们的伤亡不小,但硬是拖住了武藤和誠,这才让我们有机会全歼横山大队。”
张昭语气诚恳,“要说功劳,772团才是头功。”
旅长听完,盯着张昭看了几秒,突然笑了:“张昭啊张昭,你这份战报,怎么光说别人,不提自己?”
张昭一愣:“我?我没什么好说的。”
“胡说!”旅长敲了敲桌子,“河湟团长途奔袭,在黑松岭全歼横山大队,又急行军支援河凉山,逼得滨田切腹——这些不是你指挥的?”
张昭抿了抿嘴:“旅长,仗是战士们打的,功劳也是大家的。”
旅长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
“发扬风格是好事,但也不能埋没自己的贡献。你这样,让战士们怎么想?他们拼死拼活打胜仗,结果连个名分都没有?”
张昭沉默了。
旅长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样吧,你回去重新写一份战报,实事求是,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
回到临时驻地后,张昭坐在油灯前,提笔写起了战报。
姚志杰凑过来看了一眼,发现张昭依旧把772团的贡献放在最前面,而河湟团的行动只是简单带过,甚至没提自己的指挥细节。
“司令员,您这......”姚志杰忍不住开口。
张昭头也不抬:“我说的是事实。”
姚志杰急道:“可您这样,旅长肯定不满意!”
张昭停下笔,抬头看了他一眼:“打仗是为了胜利,不是为了请功。”
姚志杰哑口无言。
第二天,张昭把战报交给旅长时,旅长扫了一眼,无奈地摇头:“你啊......”
他拿起钢笔,亲自在战报上补充了几段,详细记录了张昭的战术布置和临场指挥,尤其是黑松岭伏击战的细节。
“旅长,这......”张昭想阻拦。
旅长一摆手:“别跟我争!你可以谦虚,但我不能让战士们的血白流!该有的荣誉,一个都不能少!”
张昭不再说话,只是默默敬了个礼。
几天后,总部的嘉奖令正式下达,河湟团和772团均被记集体一等功,张昭个人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更让张昭意外的是,总部还派来了一位记者——《华北日报》的资深战地记者周文,专门对他进行专访。
“张司令,久仰大名!”周文热情地握住张昭的手,“您指挥的这几场战斗,可是轰动全军啊!。”
张昭却显得有些局促:“周记者过奖了,仗是大家打的,我没什么好说的。”
周文笑了:“您别紧张,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战斗经过,顺便写一篇报道,鼓舞全军士气。”
张昭推脱不过,只好简单讲了讲战斗过程,但依旧把功劳都推给了战士们和772团。
周文一边记录,一边暗自感慨——这位年轻的指挥官,战功赫赫却如此谦逊,实在难得。
采访结束后,周文忍不住问道:“张司令,您打了这么多胜仗,有什么感想?”
张昭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没什么感想......只希望少死几个人,早点把鬼子赶出去。”
周文一怔,随即肃然起敬。
送走周文后,张昭独自走到村外的小山坡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出神。
姚志杰跟了过来,递给他一支烟:“司令员,您好像不太高兴?”
张昭接过烟,点燃后深吸一口:“老姚,你说咱们打这些仗,到底图什么?”
姚志杰一愣:“当然是打鬼子啊!”
“是啊,打鬼子。”张昭吐出一口烟,“可现在总部又是嘉奖又是专访,搞得像唱大戏似的......”
他顿了顿,低声道:“我怕战士们骄傲,更怕他们觉得打仗是为了立功受奖。”
姚志杰这才明白张昭的担忧,正色道:“司令员,您多虑了。战士们跟着您,是因为您带他们打胜仗,更因为您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
他指了指远处正在训练的士兵:“您看,他们谁会在意什么嘉奖?大家只知道,跟着张司令,能打胜仗,能活命!”
张昭望着那些年轻的面孔,紧绷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一些。
“走吧。”他掐灭烟头,站起身,“训练去。”
姚志杰笑了:“这才对嘛!”
夕阳下,张昭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他不在乎荣誉,不在乎虚名。
他的这种态度来源于后世的老兵采访,他们同样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毅然决然踏上战场。
张昭只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其他的交给他人评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