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的唐人街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气,林胜站在"福来居"的二楼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阿杰蹲在他脚边擦枪,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阿凤翻着账本,算盘珠子"噼啪"响;阿文抱着一摞合同,眼镜片上蒙着层雾气——他们面前的八仙桌上,摆着刚出锅的蟹粉小笼包,还冒着热气。
"陈伯,"林胜夹起个包子,"您这笼包皮薄汁多,在唐人街能算头一份。可您看,这店才二十张桌子,每天只开午晚两顿——要是在码头开个分店,让搬运工们下工就能吃上热乎饭,您说怎么样?"
陈阿伯是"福来居"的老掌柜,六十来岁,额头上刻着三道深纹,此刻正盯着林胜手里的合同:"胜哥,我这小本生意,哪敢跟洪门搭伙?万一...万一被警察查了..."
"查什么?"林胜把合同推过去,"您看清楚,这是'洪门贸易公司'和'福来居'的合资协议。贸易公司负责从东南亚进香料、大米,您负责用这些货开分店。利润三七分,您七我三。"他指了指窗外,"码头上的搬运工都是唐人,他们累了一天,最想吃口家乡味。您给他们实惠,他们给您口碑——这是双赢。"
陈阿伯的手指摸过合同上的红章,抬头时眼里闪着光:"胜哥,我信你。当年三长老收保护费,是您带着兄弟赶走了他的人;上个月阿强扫祠堂,还帮我修了漏雨的屋顶。这合同,我签!"
阿文立刻递上钢笔,陈阿伯手抖着签了字。阿凤把合同收进黑皮箱,算盘珠子拨得更快了:"陈伯,下个月初一,码头分店的租金和装修费我们先垫,您只需要出人出手艺。"
"成!"陈阿伯拍着大腿,"我让小儿子来管分店,他会写账,还会说点英语——跟洋鬼子打交道,用得上!"
林胜笑了。这是他这周谈下的第三笔生意。之前通过"浪速号"军火库搞来的物资,除了武装兄弟,他挑了批香料、丝绸、南洋特产,让阿凤联系唐人街的老商户,用"合法进口"的名义分销。现在,"洪门贸易公司"的招牌己经挂在了码头仓库,门口还立着块木牌:"本公司专营东南亚特产,诚信为本,童叟无欺。"
"胜哥,"阿杰擦完枪,"周姐的歌舞厅谈得怎么样了?"
林胜想起今早的会面。周姐叫周曼云,三十岁,穿件月白旗袍,头发盘得利落,在百老汇街开了家"云裳歌舞厅"。她见到林胜时,手指绞着绢帕:"胜哥,我这歌舞厅每天交三份保护费——意大利人、爱尔兰人、还有本地警察。您说洪门能护我,可...能护多久?"
"周姐,"林胜把"洪门贸易公司"的分红单推过去,"您把歌舞厅的股份分我们两成,我们负责赶走所有找事的,还能给您拉来码头的搬运工、水手当客人。他们赚了钱,最爱去歌舞厅听曲儿——您的场子,以后只收一份钱,还是给自家人。"
周曼云的眼睛亮了:"真能赶走意大利人?上个月他们砸了我两台留声机!"
"能。"林胜指了指窗外,"阿杰带十个兄弟,今晚就去您场子守着。要是再有人闹事,您让他们报我的名号——就说'洪门林胜罩的'。"
此刻,阿文翻出周曼云刚签的合同:"周姐同意了,她说今晚就把'云裳歌舞厅'的霓虹灯换成'洪门云裳',还说要请上海来的评弹班子。"
阿杰拍了下桌子:"好!等歌舞厅开了,我带兄弟们去听曲儿——得让意大利人看看,咱们唐人也有体面场子!"
林胜望向窗外。夕阳把"福来居"的招牌染成金色,几个搬运工扛着麻袋路过,冲楼上喊:"胜哥,啥时候能在码头吃上陈伯的小笼包?我们都等馋了!"
"下月初!"林胜应了一声,转头对阿凤说,"让阿强带巡逻队多去码头转转,别让地痞流氓骚扰商户。再让阿凯给贸易公司装个电话,方便跟货船联系。"
阿凤点头:"都安排了。阿凯说下周就能装,还能接国际长途——以后跟东南亚的货主联系,不用再靠信鸽了。"
这时,楼梯传来"咚咚"的脚步声。阿花喘着气跑上来,蓝布衫的领口沾着油渍:"胜哥!'同福米行'的王老板来了,说要跟咱们谈合作!"
林胜挑眉:"王老板?他不是一首跟意大利人拿货吗?"
"他说,"阿花擦了擦汗,"意大利人最近涨了三成价,还总拖延交货。他听说咱们贸易公司的货又快又便宜,想转过来。"
林胜和阿杰对视一眼,都笑了。这半个月,"洪门贸易公司"的货船每周靠港两次,运的都是唐人需要的紧俏货:泰国香米、印尼胡椒、缅甸翡翠,甚至还有从日本走私来的瓷器——都是通过"浪速号"军火库的旧航线,避开了海关的严查。
"请王老板上来。"林胜整理了下衣领,"阿文,把之前给陈伯的合同范本拿出来;阿杰,去泡壶浓茶——王老板爱喝茉莉香片。"
王老板五十来岁,穿件灰布长衫,进门就作揖:"胜哥,久仰大名!"他掏出块翡翠,"小意思,不成敬意。"
林胜没接翡翠,指了指椅子:"王老板,咱们谈生意,不兴这个。您说意大利人涨价,我信;您说想转货,我也信——但我得知道,您能给洪门带来什么?"
王老板愣了愣,随即笑道:"胜哥爽快!我在旧金山有五家米行,两家仓库,跟二十个农场主签了长期合同。要是跟洪门合作,我可以把仓库腾一间给你们当货栈,还能帮你们把货卖到奥克兰、洛杉矶——那些地方的唐人,也想吃家乡米。"
林胜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司徒胜1940"在夕阳里泛着暖光。他想起刚重生时,洪门连买包烟都得找三长老批条子;想起掌控码头后,仓库里堆着的军火和物资;想起今天,唐人街的商户排着队来谈合作——这才是他要的"洪门",不是打打杀杀的帮派,是能护着唐人吃饭、挣钱、过好日子的家。
"王老板,"他说,"我给您的价,比意大利人低两成;但您得答应我三件事:第一,货必须优先卖给唐人;第二,不许哄抬物价;第三,每个月拨一成利润,给唐人街的学堂——让孩子们有书读。"
王老板的眼眶红了:"胜哥,我懂。当年我刚到旧金山,睡在码头的麻袋堆里,是个老唐人给了我半块饼,说'咱们唐人要帮唐人'。您这条件,我应!"
阿文递上合同,王老板签得飞快。阿凤收了合同,笑着说:"王老板,下周三货船到港,第一船米先给您留着。"
送走王老板,天己经黑了。林胜站在"福来居"门口,望着唐人街亮起的灯笼。阿杰叼着烟,说:"胜哥,今天谈了三单生意,赚的钱够给兄弟们发三个月饷了。"
"不止饷。"林胜指了指街角的学堂,"下个月开始,学堂的桌椅、课本、先生的工资,都由洪门出。阿凤,记着,把这部分钱单独立个账,叫'唐人基金'。"
阿凤点头:"知道了,胜哥。"
"还有,"林胜转向阿文,"让暗影堂盯着,看看意大利人最近在搞什么。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咱们抢生意的。"
阿文推了推眼镜:"己经在盯了。暗影堂说,意大利人最近跟爱尔兰人走得近,可能在商量怎么对付咱们。"
林胜笑了:"对付?他们要是敢动咱们的生意,就动了唐人吃饭的碗——到时候,不用咱们动手,唐人自己就能把他们赶出去。"
夜越来越深,唐人街的灯笼连成一片红海。林胜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刻字在月光下泛着暖光。他想起系统光屏里的提示:"检测到洪门经济值提升至75%(优秀阈值70%)。解锁隐藏奖励:'商业鬼才'被动技能(商业谈判成功率+20%)。"
"胜哥,"阿花从"福来居"端出碗银耳羹,"陈伯说您谈了一天,喝碗甜的润润嗓子。"
林胜接过碗,甜汤顺着喉咙滑进胃里。他望着不远处"洪门贸易公司"的招牌,灯箱里的"诚信为本"西个字亮得耀眼。他知道,洪门的市场拓展才刚起步,但至少,今天之后,每个唐人都明白了——洪门不是来收保护费的,是来帮他们过好日子的。
"走,"他对阿杰说,"去云裳歌舞厅看看。周姐说今晚要试唱,咱们去捧个场。"
一行人穿过灯笼巷,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林胜望着前面阿花蹦跳的背影,听着阿杰和阿文争论哪首评弹更好听,突然觉得,这烟火气里的江湖,才是他最想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