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我爸留下三间正房和一间耳房,不少人都眼红嫉妒呢。”
听到这里,蔡全无明白了何雨柱的想法,换了他是何雨柱,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带妹妹搬到一个没有人知晓他们过去的环境中。
另外,听说何大清给兄妹俩留下了房屋,蔡全无对何大清的印象也稍微改善了一些,但也只是稍好一些罢了。
毕竟,抛下孩子远走高飞的行为,在他眼里是极不负责任、甚至是丢了京城人脸面的事情。
此外,蔡全无深谙院里人对何雨柱兄妹的嫉妒之情。
这些年风风雨雨的经历使他对人情冷暖洞若观火。
回想当年,蔡全无自已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年少时,亲人被倭寇杀害,无力保住家产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产被抢夺殆尽,流落街头。
现在,由于新 ** 的支持,何雨柱兄妹才能守住父亲留下的家产,不被人逐出家园。
如今的社会制度不同以往,它保护穷人,保障了他们的权益。
因此,尽管院里的人或许垂涎何雨柱住的房子,但他们再也没有胆量像从前那样横行霸道,抢夺别人房产。
毕竟,何雨柱只要一告状,军管会绝不会袖手旁观,抢房者终将自食恶果。
几年前,在旧 ** 下,一旦有人起意赶走何雨柱兄妹,他们会立刻失去住所和生活来源,前途未卜。
但在现在的环境下,这一切已经不同了。
正当蔡全无陷入思索时,听到何雨柱继续说:“我到前门大街找房子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商业繁华,酒楼众多。
我去年曾在峨眉酒家当学徒,前段时间因酒家关闭暂时失业在家。
我希望搬到这边以后能再找个相关的工作,上下班更方便,而且这里还有一所附属小学,方便妹妹上学。”
“所以我想问问,蔡大哥你对前门大街的情况熟悉吗?知不知道哪里有合适的房源,尤其是那种价钱合理的 ** 院子?”
“我住了多年大杂院,希望与妹妹能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子。
院子不宜过大,一则我们资金有限,二则只有两个人住不了太大空间。”
当然,何雨柱没有告诉蔡全无,选择前门大街是因为看重未来这块地方的价值,以及日后农场空间产出销售的便利,从而在即将到来的公私合营浪潮中挣一笔可以让他衣食无忧二十年的钱,并为未来的事业启动积累资金。
何雨柱之所以考虑一个较小面积的院子,是基于他对将来形势的判断。
随着京城人口增多,住房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如果买了一座大面积的房子,按今后政策要求,可能会被街道办要求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帮助无房之人。
这不但违背他买房的初衷,租金也不见得够弥补麻烦。
更何况现在他手上也没什么余钱,只有一些廉价小院可供选择。
听到何雨柱的话后,蔡全无心中对他的那份真心和责任感深感敬佩。
同时,他也认为帮这个同样经历过不少挫折的人搬家是一个好主意,心里也乐意为何雨柱伸出援手。
针对何雨柱找房子的需求,蔡全无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发现自已知道的待售房产面积都不小,并不符合何雨柱的要求。
现在买房的多数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因新政策的影响而选择搬离京城;而真正无力承担搬家费用的穷人是绝对不会选择离开的。
蔡全无所知的那些房屋中,即使是相对最小的四合院也有近两百平米,售价也不便宜,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何雨柱想要的低价小院子。
正当他打算放弃继续想的时候,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地点。
蔡全无不免眉头紧皱——他觉得这个地方可能符合条件,但因为该地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让他犹豫不决,担心何雨柱会有顾忌或是之后会因此遇险。
就在这时,何雨柱注意到了蔡全无的情绪变化,关心地问道:“蔡大哥,您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是因为我的要求吗?”
“这倒不是,”
蔡全无赶紧摇头回答道,“就是现在的市面上能提供的选项大多是些面积较大的四合院,价格也比较高,并不符合您的要求。”
随即蔡全无接着说道:“不过我突然想到了一处可能比较适合您的地方,那里的房子面积不大,而且由于最近发生了些大事,价格也还比较低。”
但说到这里,蔡全无又顿了顿,“只是,买下那个地方可能会面临潜在风险,让我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把这事告诉你。”
见状,何雨柱忍不住追问起详情,“蔡大哥,请告诉我是哪个地方,有哪些具体的危险呢?我想多了解一下再做考虑。”
经过一番迟疑,蔡全无最终开口道,“好,既然这样我就直说了,我想到的地方是在前门大街珠市口西大街南侧铺陈市胡同的一所宅院。
那里有很多店铺专门做‘铺衬’(一种可以用来‘打袼褙’的旧棉织物),这种生意前面经营后面居住的方式非常普遍。”
“我提及的这个房子面积在一百六十平左右,有一个大约五十平的小店和后面的三间总计五十平米的居室外加两旁十平方左右的储藏室和厨房组成。”
这当然是之前的情况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十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军管会的人突然包围了铺陈市胡同里的一处店铺和院子,紧接着就传来激烈的枪声和 ** 声。
后来我从熟悉情况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原来那里的店铺是由南逃的旧特务设立的,作为他们掩护身份的地方。
这些特务在此开了一家“铺衬”
店铺作为伪装。
然而,军管会还是查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于是进行了突击抓捕。
但这些特务负隅顽抗,最终被军管会全部击毙。
虽然特务们最后被消灭,但那一片地方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十来天前我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下,前面的商铺几乎炸塌了一半,与之相连的厨房也受损不小。
其他的房间,包括特务们的住处,我虽然没有进入,但站在外面也能看出来它们损坏得很厉害。
墙壁和窗户都打烂了,到处都是弹孔和炸痕。
听说军管会在清理完现场后发现了不少东西,并确认了那里曾是特务们的一个重要据点。
随后军管会接手了整座房屋。
一周前听说军管会宣布,这栋房子如果有人愿意购买的话可以去军管会办理手续。
但鉴于房屋的状况,很多人不敢买,怕日后有麻烦。
况且房子也需要大修,不仅耗时费钱,一般富裕人家也不会感兴趣,而有能力的穷人则没有那个资金。
毕竟即使那院子情况糟糕,想要买下它起码得上千万。
我虽然认为之前的特务问题不会再出现,但这确实让不少人犹豫不决。
如果你想尽快搬家,并且考虑风险因素不是很大,可以去看看那边的房子。
目前大家因为特务的问题都不太敢买,如果你能抓住机会拿下那栋房可能会很划算。
我自已没能力买得起它,否则我肯定也会出手。
在危险方面,我认为实际并不可怕,那些特务绝不会再冒险回这个地方,他们也不傻。
军管会的搜查力度如此彻底,不会有东西留下来。
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具体如何决定要看你自已。
蔡全无的话让何雨柱深感认同。
他心里明白,单凭那间铺子原本的价值就不低于千万,更不用说整个院子。
而且,正如蔡全无所说,在这时刻还能隐藏在京城且未被抓住的特务,无疑都是非常精明的人。
他们绝不会再来已经搜查过的地点,因此这方面的风险确实非常低。
凭借蔡全无在剧情后期展示出的眼光与能力,他对那所房子的认可显然说明它的价值。
即使财力有限,他也认为值得一购,这就更加坚定了何雨柱购买此房的决心。
何雨柱听完房子的具体情况后,也觉得这个房子非常适合他。
前面有商铺便于经商,后面的生活空间也不多不小,正好适合他们兄妹俩人居住。
唯一让他纠结的是,没想到第一天出来就遇到了蔡全无,并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合适的房子。
要知道目前他的手里并没有太多的钱,扣除昨天的开销,现在只剩下二百多万元,而通过农场空间赚钱至少还得等一个多星期。
不过,何雨柱明白机会稍纵即逝。
虽然蔡全无说目前没人愿意买那房子,但谁能保证这几天不会有其他人突然出手?
于是,何雨柱决定今天去看一看那所房子,若实际情况真如预期,他就准备去军管会签订购房合同。
大不了向他们商量一下,先付一部分定金,待把南锣鼓巷的房子卖出去后再结清余款。
那三间正房加一间耳房,至少可以卖到一千万元左右。
何雨柱住的四合院地理位置非常好,以前是达官贵人的住所,房子的质量和位置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