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考核结束前,我计划暂停人员调动或新增人员进入车间。
这也是为什么我好奇李哥你提到的这个人有什么特殊背景。
如果是不太迫切的情况,你看能否等我完成考核后再给这个人安排职位?或是先把他安排到不需要马上参与考核的部门,再择机调入车间?
听完何雨柱的解释,李怀德先是感到有些惊讶,随即满怀感慨地说道:“柱子啊,我真没想到你会有这样大的决心。
不过我还是得提醒你一句,虽然有大领导的支持,但这件事还是需要慎重行事。
万一操作不当引发 ,不仅对你不好,恐怕连大领导都很难站出来说话。
李怀德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虽然这项改革确实会为轧钢厂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其执行难度并不小。
不是每个人都会欢迎改革:有能力的工人自然高兴,但那些混日子的工人肯定会有意见甚至 。
这些工人往往有着复杂的关系网络要么是领导安 来的朋友家人,要么来自友好单位或个人的关系户。
还有一些即使与厂里无直接关系的工人,性格上也是毫不退缩,如果感到不满,他们很可能聚集起来制造混乱,带动其他心存侥幸的人一同行动,从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到时候何雨柱不能迅速且妥善地处理这些人,让问题传到上级耳中,即便有高层的支持,只要有一位领导揪住不放,何雨柱作为第一责任人也难以幸免。
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情况下,尽管厂里的领导了解存在的问题,却因为无解和害怕担责而无人愿意主动去触及这些麻烦事。
李怀德对厂里这种情况也是心知肚明,但觉得无力应对,便一直选择了视而不见。
他曾经问过岳父是否能帮着解决问题,让他有所建树以便升迁,然而岳父的态度则是不要管这类事情,自此他也就彻底放弃了想法。
李怀德没想到,何雨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敢直面问题,并且看起来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似乎铁了心要推行变革。
这让李怀德在心里不禁对他产生了一丝钦佩。
不过考虑到彼此的关系,李怀德还是诚心实意提醒了其中的风险与挑战。
何雨柱当然理解李怀德话语背后的意思,他也知道这一步可能会带来多少风险,但更清楚要想拯救钢厂,这一步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来,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长期以来积攒下来的人情关系网越织越密,导致工厂里的非正式员工越来越多。
这些人的素质良莠不齐,很多人不仅没有实际的工作能力,反而成为负担,并且这种不良风气会感染他人,影响全厂的工作氛围,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经济状况恶化。
当努力工作的人看到懒散者因与领导有亲属关系依然晋升时,他们会感到失望和挫败,自然也不会再全力以赴。
聪明的人会选择偷工减料或者干脆离开,整个系统逐渐陷入了消极循环。
这样的现象类似于过去农村集体劳动中的“搭便车
问题:大家共享劳动成果却不共同承担劳动任务,结果是普遍的低效与贫乏;一旦将责任具体化到个人身上,生产力就会大幅提高。
从历史上看,几十年后国家不再能支撑国有单位的巨大开销,便开放 企业接管。
结果是许多原本连年亏损的工厂在私有化后实现了盈利,经营者通过精简冗员、提拔能干之士成功提升了效率,实现了自身的财富增长。
这一现象的道理其实很多人心知肚明,毕竟身为领导的人谁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走到今天的岗位上呢?
可是,为何一直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呢?归根结底是因为涉及到的利益和关系盘根错节。
对很多领导者而言,这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有后台的人不愿意冒风险去做,而有能力却无权势的人不是没胆子,就是难以达成效果。
对于有权势的人来说,这么做不仅可能触怒他人,他们自已也是现有规则的受益者,自然不愿自找麻烦,就像李怀德一样。
至于那些没有后台但有能力的人,大多不敢轻易出手,因为他们深知即便努力了,结果也可能毫无进展,反而断送自已的前程。
而少数有勇气的人要么会因为做不好被有后台的人挤兑出去,即使成功,最终功劳也很可能会被抢走。
对于有权势的人来说,不管你多努力、多么充满干劲,他们只需要找到一个理由把你调走,你的理想与努力都将成为泡影。
当然,这种状况对何雨柱来说则不同。
因为何雨柱如果要着手解决问题,他就不用担心过多的顾虑。
背后有大领导的支持作为后盾,他的心思并不在官场,因而也无需担心影响前程。
这是他比李怀德更加果断的关键所在。
何雨柱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纯粹出于公义,更多的是不想辜负大领导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他还记得,当他对大领导表态说上任后要立即处理轧钢厂的问题时,对方展现出的振奋以及对其的支持和赞赏,这一切让他深感责任感与压力。
所以这一次,何雨柱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问题彻底解决,以证明自已的能力并回报大领导的信任。
即便最坏的结果是像李怀德那样离开工厂,对于想从政界转身商界的何雨柱来说,这也是一种解脱。
而且,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大领导的支持下和凭借自已对未来的预见,他有信心振兴轧钢厂甚至引领其走上辉煌之路。
何雨柱心想,只要大力提拔有能力的人,让企业实现盈利,轧钢厂就一定能重新焕发光彩。
想到这里,他对李怀德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多谢你的提醒,老哥。
我非常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件事我必须要做,并且我已经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