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 第90章 科举制?

第90章 科举制?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
橘座啊
本章字数:
4816
更新时间:
2025-06-22

明朝。

洪武年。

“哈哈,隋文帝杨坚要是知道有这么一句话评价杨广,怕是恨不得掐死他。”

朱元璋乐得不行,他实在是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句话评价皇帝。

“就像天幕说的,要是所有皇帝都想着什么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那整个天下可以说一刻都无法安宁了。”

朱标也觉得很是无奈,怎么能这么去评价一位皇帝呢?

...

现代。

“那隋炀帝杨广还有什么功呢?”

“科举制?”

李恩凡转身在黑板上写道:科举制。

“在场有同学觉得开启科举制的功劳要算在杨广头上的吗?”

台下有一小部分同学举手。

“那另一部分呢?你们是不是觉得开启科举制,要算在杨坚的头上?”

另外一大部分同学都点了点头。

李恩凡见状,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你们都错了!”

恩?所有人听见这话,都是一愣。

科举制不是隋文帝杨坚或者是隋炀帝杨广开启的么?

“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史学界到现在都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

“部分历史学家以隋朝有分科举人与进士科为由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朝。”

“这是现在大部分人认同的。”

“但还有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汉朝,证明汉朝不仅有分科举人、按科举人,汉朝还有考试进用。”

“另外一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的本质是唐朝开始的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以及考试黜落法,科举制开始于唐朝。”

“而且,最主要的是,没有可靠证据证明隋朝有进士科。”

这下,在场所有的人都好奇了起来。

这件事竟然还颇有争议?

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件事不是应该最没有争议的么?就是隋朝开启的。

“先说汉朝吧。”

“有历史学家指出,认为科举开始于隋朝的人,常以隋朝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瑾、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为科举的开始。”

“但是此诏与北周的“遣戎秩上开府以上、职事下大夫以上、外官刺史以上各举清平勤干三人”之诏基本一样。”

“除此之外呢?更与西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举贤良方正以来的历代察举诏令如出一辙。”

李恩凡拿起激光笔,对着身后的大屏幕点了几下。

随后,在场所有人都看到了李恩凡整理的资料。

“又有人以隋炀帝设进士科为诸科之一来说科举制开始于隋朝。”

李恩凡转身对台下的人说道。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那些认为是隋炀帝杨广开启科举制的都点了点头。

“但是,认为科举制开始于汉朝的人指出,科举制是一整套“分科举人,考试进用”之制。”

“汉朝有秀才(茂才)、明经、明法、贤良方正、孝廉多个科目,汉朝的对策、试经是考试,因此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开始于汉朝。”

“汉顺帝阳嘉元年,采用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规定察举孝廉要先经考试,创立分科考试制度。”

“儒生考察经学,文吏考察章奏,“无异于后世科举之法”, 史称“阳嘉新制”,孕育了后世科举制的萌芽,为科举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后,李恩凡接着说道:

“至于隋唐新增的进士科,其名原出《周礼》,汉魏间,有人己有把贡于朝廷的孝廉比作“进士”的习惯。”

“故隋设进士科,不过是比附古制而列科名以取文士而己,其完全从属于汉朝以来的整套科目体系,与秀才、贤良之类异名同实。”

随后,李恩凡拿起彩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人名:杨纂、房玄龄、温彦博、侯君素、孙伏伽、张损之等六人。

“这是唐、五代时期文献记载的隋朝进士六人。”

“可是经过考证,除杨纂的进士身份,因文献阙如,无从查考外。”

“其余5人不是查无实据,就是以时制比附古制,将隋代以秀才、明经科察举为官,比附成进士科登第。”

“所以,这隋朝六人进士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说完这番话后,李恩凡面带微笑的对台下所有同学说道:

“如果你要以分科举人这一观点来说科举制始于隋朝,可两汉时期,察举己经实施分科、策试。”

“而以始置进士之科来来说明隋朝开启了科举制。”

“但根据史料隋文帝、隋炀帝诏书记载的隋文帝的二科、隋炀帝的十科、西科中都没有进士、明经的科目。”

“唐代虽有进士科开创于隋的记载,但也有进士科开创于唐的记载。”

台下所有人都仔细的听着李恩凡的讲述。

“最后就是投牒自应,也就是自己去报名参加考试。”

“这是唐朝开始的,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说科举制是始于唐朝的原因。”

“专业研究科举制度的史学家何忠礼先生,在《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中指出。”

“考察整个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可以概括出这样三个特点: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

“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

“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

“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认为上述特点中的“投牒自进”和考试黜落法虽然在南北朝后期己露出了端倪,但正式出现却在唐代,隋代尽管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的仍然是察举制。”

“至于史书所载隋代己有进士科的说法,也查无实据。因此,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的时间不是在隋代而是在唐代。”

最后,李恩凡很是郑重的缓缓说道:

“唐高祖武德西年(621年)诏令。”

“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

“提出了“每年十月”赴朝廷应试的定期,明确了州、县地方预试,即相当于后世“乡试”的办法,而且不必像隋代那样必须官府举荐。”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的诏书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洁己登朝,无嫌自进” 。”

“自此正式确定了士人“自举”、“自进”的制度。”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令标志着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的诞生。”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