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 第114章 曹操、孙权、刘备

第114章 曹操、孙权、刘备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
橘座啊
本章字数:
4188
更新时间:
2025-07-06

现代。

“最后我们就说到了曹操和孙权。”

“其实在说道曹操和孙权的时候,我们还要再加上一个人,谁?”

“刘备!”

李恩凡拿起彩笔,快速的在黑板上写上三人的名字:刘备、曹操、孙权。

“这三人作为权力主体的时候,面临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而这个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这个节点是什么?”

“赤壁之战!”

李恩凡抱着双手,语气很是平静,缓缓的说道:

“我们先说孙权。”

“在我们后世,基本上把孙权势力,统称之为江东势力。”

“这正不正确?从宏观来说是正确的。”

“但严格来说呢?并不对!”

“孙权,可以称之为江东势力,但江东势力,是不能称之为孙权势力!”

“首先第一点,江东势力,是孙权建立起来的吗?”

“并不是,江东势力是孙策建立起来的。”

“孙权只是继承了这一股势力。”

“在孙权继承了这股势力的时候,内部的文武派系己经形成了。”

“当时面对着威胁,内部大的隐患没有爆发出来罢了。”

“但小隐患呢?”

在李恩凡说到这的时候,在场大多数人的脑海对于江东势力也越来越清晰。

“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孙权初上位的时候。”

“当时江东刚被孙策统一,局势在孙策死后,就隐隐有了动荡不安的迹象。”

“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孙氏宗亲内,庐陵太守孙辅暗通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

“孙权对此想了什么办法?孙权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以兄礼事周瑜,又以程普、吕范等为腹心将帅。”

“当时文臣领袖就是张昭,而武将之魁,则是周瑜。”

“所以整个江东,很快的就平定了叛乱。”

李恩凡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对在场所有人说道:

“但孙权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了吗?或者说,他有独属于自己的势力吗?”

“并没有!”

“这里,用后世我们熟悉的一句话就能简单理解:内部的一切矛盾,都可以用战争的方式向外转移。”

“所以在当时,孙权说的话,大家是都会听的,因为他们的利益,在当时也受到了威胁。”

“而在后面,江东势力无力再扩张的时候,内部的隐患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

“孙权对此一清二楚,所以他就开始拼了命的削弱各方势力。”

“最典型的就是:二宫之争。”

说到二宫之争的时候,李恩凡轻叹了口气。

“在二宫之争中,最遗憾的可能大家都知道,陆逊被活活逼死。”

“但陆逊为什么会被孙权活活逼死呢?”

“因为陆逊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

“往小了看,这是孙权为了打击世家,才平衡东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的势力,引起二宫之争。”

“但我们从宏观上去看呢?”

李恩凡黑板擦,把身后的黑板快速的擦干净,擦干净之后,又画了一个大的正方形。

画好之后,又在正方形里面画了两个大的圆圈。

两个圆圈画好之后,李恩凡在里面各写上了一个文字,一个武字。

“这就是孙权面临的情况。”

“孙权从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势力,某些人可能臣服于他,或者是当他的心腹。”

“但...”

李恩凡说到这里的时候,故意停顿了一下,话锋又是一转:

“大家知道为何最高领导层,履历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吗?”

这里,李恩凡没有解释,也没有明说,而是做了一个比喻。

这个比喻,让在场的大部分一下子恍然大悟。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诸多的皇帝,只要是从弱小开始建立,政权就非常稳固的原因。”

说完了这一句,李恩凡没有再解释下去。

“所以孙权当时面对此情形的时候,就开始了各种平衡,二宫之争是如此,陆逊被逼死也是如此,”

说完了孙权,李恩凡开始说起了曹操。

“曹操势力的节点就非常的清晰了,那就是赤壁之战。”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势力一首在开拓,内部各方势力也都吃到了利益,所以非常安稳。”

“但在赤壁之战后,一下就发生了变化。”

“之前我们说过一句话,权力是具有自主扩张性的,如果停止,就会陷入一潭死水。”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一下子就停止了扩张。”

“但内部的那些势力,他们的权力,会停止扩张吗?”

“当然不会。”

“这也是孙权后期为什么要引发二宫之争的原因。”

“曹操,同样如此!”

“但曹操没有引发二宫之争,他是让自己的三个孩子互相争斗。”

“曹丕、曹植、曹彰。”

“这其中的节点,就是建安十六年,三人被封为县候。”

李恩凡转身拿起黑板擦,把刚才圆圈里的字擦掉,在旁边又画了一个圆圈。

随后在里面写上了三人的名字。

“这样一看就非常的清楚,此时的正方形,是曹操势力。”

“曹操势力停止了扩张,为了打压世家,也为了给内部一个争斗的方向。”

“曹操就把内部强行的分为了三块,让他们互相争斗。”

“那刘备呢?”

李恩凡忽然说起了刘备。

“刘备对此的方法就很简单,荆州派、益州派!”

“入蜀地之后,刘备就一首在用荆州派强行的镇压益州派。”

此时众人的脑海里很快的就冒出了一个正方形,里面两个圆圈,一个是荆州派,一个是益州派。

“而在蜀汉的历史上。”

“谯周后来发表的《仇国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代表着荆州派彻底失势,益州派开始占据了主导。”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