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 第一百一十一章:兰州的兰州拉面:舌尖上的乡愁

第一百一十一章:兰州的兰州拉面:舌尖上的乡愁

加入书架
书名: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作者:
青丝红尘客
本章字数:
4110
更新时间:
2025-07-08

嘉峪关的夜色渐深时,雨晴一家在关城脚下的民宿住下。客栈是座改建过的清代院落,雕花木窗透出暖黄的灯光,雨晴趴在窗台上,望着远处嘉峪关关城上的红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极了莫高窟壁画里飘舞的飘带。周明远敲了敲她的房门:"早点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去兰州。"

次日清晨,房车在晨光中重新驶上连霍高速。雨晴揉着眼睛坐到副驾驶座,发现车窗外的景色己与嘉峪关的荒芜戈壁截然不同——祁连山的雪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山脚下是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像一条流动的绸带缠绕在褐色的土地上。"这里的地貌变化真快,"她趴在窗边记录,"从嘉峪关到兰州,就像从历史的厚重走向了生机勃勃的现在。"

行驶约两小时后,车载导航提示"前方两公里进入兰州市区"。周明远减速慢行,雨晴注意到道路两侧的商铺招牌逐渐从"河西走廊特产"变成了"兰州特色小吃"。"快看,那家店好多人!"她突然指向车窗外。在一段拥堵的路段前,一家挂着"马子禄牛肉面"招牌的老店门口排着长队,空气中飘来浓郁的汤香。"就是这里!"周明远笑着转动方向盘,"今天就在这家总店吃早餐。"

当房车拐进大众巷时,雨晴立刻被扑面而来的香气"击中"了。那种混合着牛骨高汤的醇厚、萝卜清甜和辣椒油香气的味道,像一只温暖的手,一下子揪住了她的胃。"来,尝尝看,和我们在敦煌吃的有什不同。"周明远把车停在路边,带着妻女走向面馆。

推开面馆的玻璃门,雨晴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十几张木桌坐得满满当当,头发花白的老人捧着粗瓷碗唏哩呼噜地吃面,背着书包的学生挤在窗口等位,连门口的台阶上都坐着几位"等位侠"。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面馆的历史:1956年公私合营时,这里只是间只有西张桌子的小店,老板马师傅正蹲在店门口揉面;到了1980年代,面馆扩建到了十几张桌子,马师傅的儿子穿着蓝色的确良衬衫站在柜台后收钱;而现在,马子禄的连锁店己开遍全国,甚至在日本、韩国都能看到"兰州牛肉面"的招牌。

"来喽!"随着一声吆喝,老板马师傅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走了过来。雨晴接过碗,立刻被眼前的"一清二白三红西绿五黄"震撼了——汤底清澈透亮,几片白萝卜漂在汤面上,辣椒油红得像燃烧的晚霞,翠绿的香菜和蒜苗点缀其间,面条则是金黄油亮的细面。"师傅,和我们在敦煌吃的面有什不同?"雨晴忍不住问。

"当然不一样!"马师傅自豪地拍着胸脯,"我们这是'中华第一面'的发源地,汤底用的是甘南草原的牦牛骨,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熬制,整整熬够8个小时,才能出来这种'清而不淡、鲜而不俗'的汤头。"他指着碗里的萝卜,"这萝卜是兰州本地特产的'心里美',切成薄片后用牛骨汤焯过,又脆又甜;辣椒油更是我们的秘方,用兰州本地的胡麻油炸出来的,香味能飘三条街!"

雨晴尝了一口汤,鲜美的滋味瞬间在口腔里炸开。她仔细比较着——敦煌的牛肉面汤底偏黄,带着一丝戈壁的粗犷;而这里的汤底则像一面镜子,能照见人影,喝起来却让人想起祁连山雪水的清甜。面条的口感也不同:敦煌的面条更劲道,像是吸收了沙漠的阳光;而兰州总店的面条则更柔滑,仿佛融化了雪山融水的温柔。

"你们知道吗?"马师傅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现在我们的面馆也搞'一带一路'呢!"他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去年我们把牛肉面店开到了哈萨克斯坦,当地人可喜欢了,说比他们的'别什巴尔马克'还香!"照片里,身着哈萨克族服装的顾客正捧着兰州牛肉面,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林秀娟翻开旅行日记,找到雨晴在敦煌吃牛肉面的速写——那碗面上飘着几片葱花,背景是鸣沙山的轮廓。"你看,"她指着速写,"在敦煌,牛肉面是丝路商贾的快餐;在兰州,它成了传承百年的文化符号;而在哈萨克斯坦,它又变成了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雨晴突然想起乌鲁木齐大巴扎里阿依努尔阿姨的手工绸缎店。阿依努尔用传统方法织造艾德莱斯绸,但她的店铺却安装了电子收款机,还挂着印有二维码的招牌;她教年轻姑娘们刺绣,同时也在抖音上首播卖货。"传统手艺正以新的商业模式焕发生机,"她轻声说,"就像这碗牛肉面,从一个小面摊变成连锁品牌,却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味道。"

吃饱喝足后,他们走出面馆,发现门口的队伍更长了。周明远笑着摇头:"这才是真正的'民以食为天'啊!"他指着街对面的商场:"走,我们去买点兰州特产,带给乌鲁木齐的朋友们。"

走进商场,雨晴立刻被各种兰州特产吸引——有包装精美的百合干,有用玻璃瓶装的黄河蜜瓜酱,还有印着"马子禄"商标的速食牛肉面。她在特产区转了一圈,最后选了一盒"兰州三宝":一包百合干、一瓶三泡台茶、一盒牛肉面调料包。结账时,收银员微笑着问:"是游客吧?这调料包带回去,自己在家也能煮出正宗的兰州牛肉面!"

离开商场时,雨晴回头望了一眼"马子禄牛肉面"的招牌。那块己有几十年历史的牌匾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她忽然明白,无论是新疆的艾德莱斯绸,还是甘肃的牛肉面,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丝路精神"——开放包容,传承创新,就像河西走廊的风,永远在古老与现代之间自由穿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