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在连霍高速上平稳行驶,雨晴仍沉浸在莫高窟的余韵中。后视镜里,鸣沙山的轮廓渐渐远去,化作天边一道朦胧的剪影。周明远将车速稳定在每小时100公里,车载导航显示,他们距离嘉峪关还有约150公里。透过车窗,祁连山的雪顶在暮色中泛着冷冽的光,山脚下是一片连绵的戈壁,偶尔能看到几丛耐旱的骆驼刺倔强地生长着。
"还有大约一个半小时就能到嘉峪关了。"周明远看了看手表,"今天天黑前肯定能赶到,明天一早我们就能出发去兰州。"他一边说着,一边调整着导航路线,屏幕上显示的路线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沿着河西走廊蜿蜒向前。
雨晴嗯了一声,却没有把目光从窗外收回。她的思绪还停留在莫高窟的壁画上,那些飞天的姿态、菩萨的微笑、供养人的面容,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闪现。忽然,她的眼睛一亮:"爸,快看!前面就是嘉峪关了!"
周明远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远处的戈壁尽头,嘉峪关的城墙轮廓己经清晰可见。此时的夕阳己经完全沉到了地平线下,天边只剩下一抹暗红色的余晖,为古老的关城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雨晴立刻注意到城墙上的新变化——电子屏正在播放关城的历史影像,画面中,古代戍边的将士们身着铠甲,手持长矛,在关城上巡逻;AR技术让这些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屏幕中走出来一般。
"科技让古老的城墙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雨晴若有所思地说,手指不自觉地划过车窗玻璃,仿佛能触摸到城墙砖石上深深的箭痕。那是历史的真实印记,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与岁月沧桑。
周明远将车驶入嘉峪关景区停车场,停车时,他特意调整了角度,让车头朝向关城。"来,我们先看看关城全貌。"他领着妻女走到观景台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嘉峪关。"你们看,关城坐落在两山之间,北依黑山,南临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周明远指着关城说道,"当年,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多少商旅驼队从这里经过,多少将士在这里守护着边疆的安宁。"
林秀娟一边听着丈夫的介绍,一边拿出相机拍照。她调整着相机的角度,试图将关城、夕阳和远处的祁连山都收入镜头中。"这画面真是太美了,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大自然的壮美。"她赞叹道。
雨晴却己经迫不及待地走向关城。她沿着城墙根缓缓前行,手指轻轻抚过城墙砖石,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那些深深的箭痕,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她走到一块刻有"天下第一雄关"字样的匾额前,仰头望着,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看,这些货车载着'一带一路'的货物川流不息。"周明远指着关城下的连霍高速公路说道。货柜上"中欧班列"的标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关城上"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形成有趣对比。一辆辆满载着货物的货车呼啸而过,仿佛是现代版的商旅驼队,在丝绸之路上续写着新的传奇。
雨晴突然发现,关城脚下的旅游纪念品店里,传统驼队模型旁摆着3D打印的嘉峪关微缩景观。"这变化可真大啊!"她感叹道。传统的驼队模型代表着曾经的丝绸之路,而3D打印的微缩景观则展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传统与时尚在这里和谐共存,就像古老的关城与现代的高速公路一样,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林秀娟买了一枚仿古通关文牒作为纪念,文牒上详细记录着"旅客"的信息,还盖着现代设计的嘉峪关印章。雨晴在背面发现一行小字:"丝绸之路精神永续",这让她想起乌鲁木齐博物馆里看到的那句展览前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她轻轻抚摸着文牒上的文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此时,夜幕己经完全降临,关城上的红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为古老的城墙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神秘。雨晴站在关城下,望着远处的星光,心中感慨万千。这一趟丝绸之路之旅,让她看到了历史的变迁,感受到了文明的交融,也让她明白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那些珍贵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都将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