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姜浩在旅馆里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那些资料是否还在。
幸好,张明华给他的文件都完好无损。
姜浩仔细阅读了其中的几份重要文档,开始对整个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根据文件记录,"记忆重构"项目始于1968年,最初是为了治疗战争创伤而开发的医疗技术。
但很快,这项技术被某些人利用,成为了政治控制的工具。
1970年10月,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
具体内容在文件中被涂黑了,但从时间和影响范围来看,应该是一个涉及高层权力斗争的事件。
很多普通民众无意中目击了这个事件,成为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相关部门启动了"记忆重构"项目,对目击者进行记忆清洗。
老张就是目击者之一。
根据他的个人档案,老张当时是钢铁厂的技术员,10月15日晚上加班时,无意中看到了工厂附近发生的某个秘密行动。
第二天,他就被选为"先进工作者",获得了参加"特殊项目"的资格。
"表面上是奖励,实际上是为了控制他。"姜浩明白了其中的逻辑。
文件中还记录了实验的具体过程:
首先,受试者会被邀请参加一个"科学研究项目",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自愿参加。
然后,研究人员会对受试者进行心理测试,确定需要删除或修改的记忆片段。
接下来是正式的"记忆重构"过程。
受试者被安排观看特殊设计的视觉模式,这些模式会诱导大脑进入特定状态,然后研究人员通过电磁刺激等手段,对大脑的记忆区域进行干预。
最后,受试者会被植入新的记忆,通常是一些关于"迁移到外地工作"的虚假记忆,然后被送到偏远地区的封闭农场生活。
整个过程看起来很科学,但实际上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姜浩越看越愤怒。这些无辜的家庭被当作实验品,强行改变了人生轨迹,而施害者却逍遥法外。
下午三点,姜浩准时来到人民公园的凉亭。
张明华己经在那里等着了,但他看起来很疲惫,衣服也有些凌乱。
"张大爷,您没事吧?"姜浩关切地问道。
"还好,只是一夜没睡。"张明华坐下来,"昨晚他们搜查了我的住处,还好我早有准备,重要的东西都转移了。"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我己经联系了几个记者朋友,但他们都不敢报道这个事件。"张明华叹了口气,"看来传统媒体是指望不上了。"
"那就用网络。"姜浩说道,"我可以把这些资料制作成网页,发布到多个平台上。"
"但是他们会删除或封锁这些信息。"
"那我们就用技术手段对抗。"姜浩想起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可以制作多个镜像网站,使用分布式存储,让他们无法完全删除。"
张明华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个方法可行吗?"
"值得一试。不过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还需要找到可靠的服务器。"
"时间和资源都不是问题,"张明华说道,"我这些年积攒了一些钱,都可以用在这上面。"
两人商量了具体的计划。
姜浩负责技术实现,张明华负责提供资料和资金支持。
他们决定在一周内完成准备工作,然后同时在多个平台发布所有证据。
"还有一件事,"张明华拿出一个新的U盘,"这里面是那卷录像带的数字化版本。这是最有力的证据,一定要保护好。"
姜浩接过U盘,感到手中的重量超过了它的实际重量。
"我会的。"
分别后,姜浩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租了一个隐蔽的工作室,购买了高性能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开始制作揭露真相的网站。
首先,他将所有文档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制作了详细的索引。
然后,他设计了一个交互式的时间线,让访问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最重要的是那个录像带的内容。
姜浩将其转换成多种格式,并制作了详细的解说,确保普通观众也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录像带记录了老张一家接受"记忆重构"实验的全过程。
看着画面中一家西口从清醒到迷茫,最后完全失去自我的过程,姜浩感到深深的愤怒和悲伤。
"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再发生。"
为了防止网站被封锁,姜浩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1. 分布式服务器:将网站部署到世界各地的多个服务器上
2. 镜像网站:制作了十几个内容相同的备份网站
3. P2P网络:利用点对点技术,让普通用户也能参与信息传播
4. 加密传输: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经过一周的努力,技术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姜浩联系张明华,确定了发布时间。
"明天晚上八点,我们同时行动。"姜浩说道,"您负责联系媒体和相关人士,我负责网络发布。"
"好的,我己经准备好了一份新闻稿,会发送给所有能联系到的记者。"
第二天晚上,姜浩坐在电脑前,手指悬在键盘上。
只要按下回车键,这个隐藏了五十多年的秘密就会公之于众。
他想起了老张一家,想起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想起了张明华这些年的坚持。
"是时候了。"
姜浩按下了回车键。
几分钟内,揭露"记忆重构"项目的网站就出现在了网络上。
详细的文档、震撼的录像、清晰的时间线,所有证据都摆在了公众面前。
同时,姜浩启动了自动传播程序,将网站链接发送到各大社交平台和论坛。
起初,反应并不激烈。
大部分人对这种"阴谋论"持怀疑态度。
但随着更多人看到详细的证据,特别是那个录像,舆论开始发生变化。
网站的访问量急剧上升,各大社交平台上开始出现相关讨论。
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开始转发和评论。
到了深夜,这个事件己经成为网络热点。
但姜浩也注意到,有人开始对网站进行攻击,试图让其瘫痪。
不过,他的技术准备发挥了作用,攻击者始终无法完全封锁信息传播。
"第一阶段成功了。"姜浩松了一口气。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对方肯定会采取更激烈的反制措施。
果然,第二天早上,姜浩就发现有些主要的镜像网站被关闭了。
各大社交平台也开始删除相关内容,说是"涉嫌传播不实信息"。
但这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如果这真的是假信息,为什么要这么紧张地删除?
一些国外媒体开始报道这个事件,让国内的封锁措施失去了效果。
姜浩的手机响了,是张明华打来的。
"小姜,你看新闻了吗?"
"看了,效果比预期的好。"
"但是我们也惹上麻烦了,"张明华的声音有些紧张,"刚才有人来找我,说是相关部门的,要我配合调查。"
"您现在在哪里?"
"我己经离开家了,现在在一个朋友那里。但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我们的。"
姜浩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们虽然成功公开了真相,但也必然会面临报复。
"我们需要寻求保护。"
"怎么保护?"
"找媒体,找律师,找所有能帮助我们的人。"姜浩说道,"现在事情己经公开了,他们就不能随意对我们下手。"
接下来的几天,姜浩和张明华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不断更换住处,避免被追踪。
但同时,他们也在积极联系各种援助。
一些人权律师表示愿意提供法律帮助,几家国外媒体也派记者来采访。
最重要的是,一些当年实验的幸存者开始现身说法。
他们虽然记忆被改变了,但在看到证据后,一些片段开始恢复。
真相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但姜浩也知道,这只是漫长斗争的开始。
那个强大的组织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还会想方设法进行反击。
不过,至少现在公众己经知道了真相。
这就是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