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秀治大佐,日军第56师团第113步兵联队的联队长,此次围剿张逸所率领的暂编59旅的日军指挥官。与其他鬼子军官相比,松井秀治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他过于稳健了。
“浪”这个字似乎从未出现在他的字典里。他的作战风格严谨而稳重,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绝不轻易冒险。这种稳健的作风使得他在日军中显得与众不同,同时也让他成为了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
松井秀治大佐在得知有大量运输机曾出现在基基塔雅村上空后,便立刻意识到原作战计划需要调整。根据之前的情报,张逸一方的兵力最多不过 800 人左右。然而,这 100 多架次的运输机若仅仅是用于运输物资,显然远远超出了这 800 人所能消耗的数量。
这一发现让松井秀治大佐心生警惕,他开始重新审视整个战局。这些运输机的出现意味着张逸一方可能得到了更多的支援,其兵力或许远不止 800 人。这一情况对松井秀治大佐的作战计划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必须重新评估敌方的实力,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战略。
松井秀治大佐深知,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胜负。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他需要迅速做出决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他紧急召集手下的军官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确保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占据主动。
经过松井秀治大佐的一番深思熟虑和精密计算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安排40架飞机专门负责运送士兵,而另外60架运输机则专门负责运输物资,那么这样的配置对于这伙远征军溃军来说,简首是恰到好处。
根据他的推测,目前这伙远征军溃军的实际人数大约在1600人左右。这个数字对于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选择打游击战术,还是尝试夺取印缅地区边境的某一处通道,这样的人数都足以应对各种情况。
如果人数过多,不仅会给盟军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大大增加盟军的补给压力。毕竟,在战争中,物资的供应和保障是至关重要的。过多的人员需要更多的食物、弹药和其他必需品,这无疑会给后勤保障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松井秀治大佐认为,1600人的规模既能够保证远征军溃军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又不会给盟军的行动和补给造成过大的负担。这样的人数安排,可以说是在各种因素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点。
松井秀治在帐篷内来回踱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急促,仿佛心中有着无尽的焦虑。每走一步,他都会下达一道命令,这些命令如同一股洪流,源源不断地从他口中涌出。
“第1步兵大队,1500人,全部轻装步兵,配备轻机枪、掷弹筒和迫击炮,负责主攻和机动突击。你们的任务是正面进攻基基塔雅村,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他的声音在帐篷内回荡,带着一种不可置疑的威严。
接着,他转向第56搜索联队的指挥官,“第56搜索联队,1500人,分成10个小队,每队150人。你们的任务是侧翼骚扰、伏击和切断敌人的补给线。要像幽灵一样,让敌人防不胜防!”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联队首属机枪中队和炮中队的队长身上,“你们的重机枪、炮兵(75mm山炮)和工兵,要为整个进攻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并在关键地点设置障碍,阻止敌人的反击。”
最后,他看向第2步兵大队和第3步兵大队的指挥官,“你们是我们的预备兵力,共2000人。当关键时刻到来时,你们要迅速增援关键点位,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反包围情况。”
松井秀治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所有部队,凌晨2点发动进攻。务必提前2个小时到达预定位置,不得有误!”
正在记录的日军联队参谋长听到这一系列命令后,整个人都懵了。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松井秀治,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联队长,我们有5500人,而对面只有1600人的中国溃兵啊!您还要夜袭,这是不是太过于稳健了?”参谋长忍不住问道。
松井秀治轻蔑的笑了一下:“中国有一个词我非常的喜欢,这个词就是“稳赢”,只要足够稳就能赢。战场上从来就缺少意外我讨厌意外,所以手里面的牌越多我就越安心。”
与此同时张逸正在对让.雷诺尔、龙文章、韩绍功、吴铁梁几个人开作战会议,其实昨天抓到的小林俊介透露的情报他并不是很在意,因为他有系统给的地图挂。其实张逸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跟上次英军机场防御战一样,等着鬼子靠上来集中在一起用火炮来一波精确火力打击,然后步兵往上一冲完活。方便、省事、快捷、高效。
然而,这次遇到的鬼子却与以往大不相同。截至目前,这些鬼子除了前线的 1500 人集中在一起外,其余的要么在后方,要么在侧翼,分散成了数支小规模部队。张逸在脑海中仔细观察着鬼子这种典型的正面战场部署,发现炮兵和预备队都被安排在了靠后的位置。
张逸心中暗自思忖:“松井秀治啊,你可真是够能苟的!5500 人去攻打他明面上的 1000 多溃兵,居然还如此稳健!”要是张逸在穿越前能够多了解一些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具体细节,他恐怕就会明白,鬼子的第 56 师团的高级军官们都非常擅长苟且偷生。他们的师团长渡边正夫在冲绳岛上苟的让老美伤亡超过8万人,而松井秀治则在松山要塞上用1300人苟没了远征军将近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