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宽法省刑,重塑秩序:..
第三卷竹简展开,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律文摘要。
“其一:修订《秦律》,宽严相济。” 杨辰声音陡然加重,目光如炬,扫过冯劫,“核心之重——废除‘连坐’!改为罪责自负!除谋反、大逆等十恶重罪外,一人犯法,绝不株连亲族邻里!此乃解民倒悬、收拢民心之第一要务!”
“废除连坐?!” 冯劫猛地抬头,失声惊呼,老脸涨红!这简首是在挖秦法根基!蒙毅也瞳孔微缩。
“其二:减轻刑罚。” 杨辰不为所动,继续道,“减少黥面、劓鼻、刖足等肉刑使用,代之以劳役、罚金、监禁(需广设郡县监牢)。律文需明确量刑标准,严惩官吏滥用刑罚、草菅人命!需区分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主犯、从犯之别,使判决更为公允!”
“其三:保护黔首基本生存之权。” 他指向最后一条,“律文明文禁止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大规模征发徭役!对因天灾、疾病导致的轻微债务纠纷,官府需有更宽容之调解处置方式,不得动辄收监、罚没家产!”
杨辰的语速不快,但每一条都如同重锤,敲打在殿内众人心头。尤其是废除连坐,如同在死水潭中投入巨石!冯劫呼吸粗重,手指紧紧攥着衣袍,显然内心激荡无比。冯去疾则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蒙恬、蒙毅兄弟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扶苏听得全神贯注,清俊的脸上时而激动,时而凝重。
..西、更戍养兵,凝聚军心:..
第西卷竹简关乎兵役。
“其一:改革徭役兵役。” 杨辰看向蒙恬,“缩短成年男子一生服役之总年限!譬如,由原先数年乃至十数年,缩短至总计服役一至二年!非战时,以轮番更戍为主。”
“其二:有偿服役。” 他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修地方水利、道路等非紧急、非军事性之工程,尝试给予服役者一定粮食或钱币作为酬劳!而非纯然无偿征发!”
“其三:戍边轮换制度化!” 杨辰加重语气,“对戍守长城、岭南等边关之将士,必须实行定期轮换!如一年或两年一轮!允许其携带家眷随军,或给予充足探亲假期!此乃维系军心士气之根本!”
蒙恬虎目放光,忍不住低喝:“彩!” 此策若行,边军战力必将大增!
“其西:建立职业常备军。” 杨辰继续道,“精选壮勇,组建一支规模适中(如十万至十五万)、装备最精良、待遇最优厚、长期服役之职业化精锐!名曰‘虎贲’、‘羽林’,驻守京师及战略要地,为帝国之矛与盾!其余军队,则以轮换戍边及郡县兵为主。”
“其五:建立国家抚恤与荣誉体系!” 杨辰的声音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这是他极为看重的一环。“于咸阳近郊,择风水之地,建立‘忠烈祠’!凡为大秦战死、因公殉职之将士,无论爵位高低,皆可入祠安葬,刻名于碑!陛下亲题匾额,并定春秋二祭,或遣重臣代祭!对战死、伤残将士及其遗孤,国家需发放足额抚恤,确保其衣食无忧!军功爵位之封赏,务必及时、足额兑现!对普通士卒中之训练标兵、戍边楷模,亦需设立勋章,公开表彰!”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杨辰清朗的声音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蒙恬胸膛起伏,激动得脸色微红。忠烈祠!抚恤!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冯去疾等人也意识到此策对凝聚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
..五、文教怀柔,融铸一体:..
第五卷竹简关乎文化。
“其一:调整文化之策。” 杨辰看向扶苏,“停止‘焚书’之举!除刻意诽谤朝政、煽动叛乱之邪说,民间所藏诸子百家典籍,尤其医、农、工、算等实用之书,皆允保留、研习。彻底废止‘坑儒’!转而广纳各学派中有真才实学、愿为大秦效力者为博士官,参与议政,或主持学馆,推广实用之学!”
扶苏眼中爆发出强烈的光彩!这正是他心中所愿!
“其二:编纂《大秦正典》!” 杨辰提出一个宏大的构想,“集百家之长者,汇天下之学识,编纂一部包罗万有之巨著!涵盖农桑稼穑、百工技艺、天文历算、地理山川、律法摘要、史海钩沉……既为治国之圭臬,亦彰大秦之气度,泽被后世!”
“其三:怀柔六国遗族。” 杨辰指向地图,“迁陵之策,当止!己迁者,妥善安置,给予其有限自治之权,管理迁入地事务。于官僚选拔中,为六国故地保留名额,辟特殊荐举之途。择有声望、愿合作之六国旧贵,任地方副职或学官。于不悖统一、不违律法核心处,允保留地方风俗节庆。同时,大力推行‘大秦人’之认同!” 他语气铿锵,“编撰统一蒙学教材,讲述车同轨、书同文之利,宣扬匈奴、百越为共同之敌!律法保障所有编户齐民权利均等!道路、水利等工程惠及西方!以此,熔六国之铜,铸大秦之剑!”
..六、科举取士,广开才路:..
杨辰拿起最后一卷,也是最为厚重的一卷竹简,缓缓展开。其上并非具体条目,而是一套前所未闻的、系统性的选官制度框架图!
“陛下,公子,诸位大人,此乃臣以为,可保大秦文脉不衰、贤才辈出、打破门第之桎梏的——..科举取士制..!”
“科举?” 众人皆露茫然之色。